中国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第十五课中国古代建筑工艺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古代的建筑的经典工艺和有代表性的工艺精品。(2)体会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了解。(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丝绸工艺。(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绸工艺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绸工艺的代表作品

授课方法:先学后教法、归纳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国历史(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新课导入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新课讲授

一、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原始居民的建筑分为两种,一种分布在南方比较潮湿的地方,主要是建在架空地板上的干栏建筑,如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另一种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带,主要是以木骨泥墙为主体,上覆草泥屋顶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如西安临潼姜寨遗址的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人们发明了夯土技术。经夯实后的地基,既可以防止地基湿陷,又可建造大型建筑。

三、汉代技术

1、雕饰。崖墓门来上,自石阙檐下斗拱枋柱间2113,石室内壁面,为建5261筑雕饰实例所在,其它4102出土工艺品1653如铜器漆器等,亦可略窥其装饰之一般。

2、砖之种类。有普通砖,通常砌墙之用;发券砖,上大而下小;地砖大抵均方形,空心砖则制成柱梁等各种形状,并长方条,长方块,三角块等等,其用途殆亦砌作墓室者也。

动,木构架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变化,除前文所述改汉以来柱列上承长阑额为每间用一阑额,增强柱列抗侧向倾倒能力外,还出现两种新的做法。

其一是使正侧面柱列都向内并向明间方向倾斜,称“侧脚”;其二是使每面柱子自明间柱到角柱逐间增高少许,称“生起”。采取这二种新做法主要是使柱网在承受上部荷重后,柱头内聚,柱脚外撇,有效防止倾侧扭转,加强柱网稳定性。但这同时也使得立面上柱子由汉式的垂直、同高、阑额为水平线,变为内倾、至角逐渐增高和阑额呈两端上翘曲线。随阑额上翘,檐檩、挑檐檩也上翘,因而屋檐也呈两端微微上翘曲线。汉代屋顶本是直坡的,但往往把主体建筑四周回廊的屋檐做得略低于主体屋顶,斜度也稍平缓一些,以便室内多进些阳光,遂出现了二阶段两折屋顶。为减轻直屋顶的沉重感,在东汉后期已出现把正脊和垂脊、角脊头加高显曲线的做法,利用屋脊上翘造成屋顶轻举效果。

这两种做法随着立面和屋檐出现斜线、曲线而有所发展,最终形成下凹的曲面屋顶。在屋角部分,汉以来的做法是用一根四十五度角梁,屋身以外挑出部分的椽尾就插在角梁两侧的卯口里。因屋檐平直,卯口偏在角梁下部,为构造上弱点。檐口出现上翘以后,就可以顺势把卯口抬高使椽背与角梁背同高,这就加强了檐口至屋角处翘起的程度,形成了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翼角起翘做法。生起、侧脚和翼角起翘大约出现于

力细致处理。

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一些宗教建筑中,室内作神灵居住的“天宫楼阁”,把虚幻中的佛国净土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墓葬建筑中,望想将生活中美的感受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出现了墓主观戏、墓主夫妻饮宴、墓主出行和回归之类题材的壁画或雕刻。

工匠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刀功绘笔掌握熟练。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些壁画和雕刻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如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而民居的典范则是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前代形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制度。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课堂小结

中国建筑的结构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

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