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方药】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1.5克)甘草二两(炙)(5克)通草二两(3克)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煎服】上七味,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方药】上方加生姜半斤(切)(15克),吴茱萸二升(5克)
【煎服】上九味,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清酒引。

【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1)
【解说】本证为血虚寒厥证。

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致之。

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趾跖至踝不温,与四肢厥逆相比,程度较轻。

本证病机关键是阳气外虚,阴血内弱,复加寒邪凝滞,故其治在温经散寒同时,又宜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用桂枝汤去生姜,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服之能使阴血充而客寒除,待阳气振则手足温,经脉通而脉气复。

若其人胃内有陈寒积冷,可于本方中加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降逆和胃,并加清酒同煎,以助活血散寒之力。

本证根据寒凝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见证。

如寒凝于经络者,可见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疼腰痛;寒凝于胞宫,可见月经后期、量少、痛经等,凡属血虚寒凝者,皆可使用本方。

此外,临床报导用本方治疗冻疮、雷诺氏病有良效。

【运用】
一、血厥(雷诺氏病)
岳美中医案:钱某某,男,38岁,1961年12月20日就诊。

自诉1960年冬发病,就诊时面部青紫斑斑,鼻尖、耳轮几乎呈青黑色,两手青紫及腕际,指尖更甚,有麻冷感,拇指亦紫,体温35~C,脉象细微。

遇火烤则转红。

束臂试验阴性。

血小板计数正
常。

诊断为早期雷诺氏病。

处方:
桂枝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北细辛2.4克,木通6克,吴茱萸6克,艾叶4.5克,桃仁9克,红花3克,炙草2.4克,红枣5枚,生姜3片。

服30余剂而愈。

至1963年未复发。

按语:本案据其脉证,为寒伤厥阴,血脉凝滞,营卫失运,真阳、气血不能温养四末所致。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故人卧血归于肝……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据报导,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氏病有较好疗效。

二、寒痹
周可医案:田某某,女,29岁,1965年5月25日初诊。

手、肘疼痛麻木、沉重半月余。

于产后10余日在凉水洗涤而起,新卧起时痛甚,约活动一小时后即减轻,而麻木、沉重持续存在,近日来虽活动痛亦不减,以右侧为重,影响操作。

诊得面色乏华,舌苔薄白,脉象细迟,余无异常。

证系新产血虚,寒湿侵袭肌肤经脉,阻碍营卫气血运行而致。

治以疏散寒湿,温通经脉,养血和血。

予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酒炒白芍各9克,细辛1.8克,通草4.5克,甘草6克,大枣3枚,生姜3克。

至5月31日服药4剂,疼痛明显好转,因故停药两天,痛又加重。

续予原方,早晚各服1剂。

服至6月4日疼痛基本消失,麻木、沉重减轻过半,脉象仍现细迟。

原方加薏苡仁12克,黄芪9克(仿当归补血汤意),服法如上。

至6月7日症状消失,色脉好转。

续服4剂,健康状况一切如常
按语:新产血虚,凉水洗面感寒,显为血虚受寒,经脉凝涩,而发痹证。

此用当归四逆汤神效。

三、下肢麻痛
陆鸿滨医案:某女,23岁,1978年11月9日就诊。

患者于产后七八天右足趾感染,乃将右足露于被外数日,此后即感右下肢外侧自髋至外踝沿足少阴经脉如触电样麻痛,行动受限。

舌质淡嫩,苔白,脉细。

辨证:新产之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直犯少阴经脉。

宜养血通经散寒。

给予当归四逆汤2剂而愈。

按语:产后血虚感寒,经脉凝滞,恰中当归四逆汤证之病机,果两投即愈。

四、附骨疽(硬化性骨炎)
万友生医案:史某某,女,21岁,1978年3月8日初诊。

1973年曾患右胫腓骨骨髓炎,经治愈后,1976年又患左胫腓骨中段硬化性骨炎,至今已一年多,久治少效。

诊见患处隆起,皮色不变,内感疼痛疫胀,日轻夜重,以致难以入寐,有时痛引左膝关节。

形体消瘦,手足厥寒,舌苔灰白,脉细弦缓。

投以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5克,桂枝9克,赤白芍各30克,细辛3克,木通9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鹿茸末1.5克(分冲服)。

连服40余剂,大得效验,左腿疫痛渐除,夜间已不觉痛,能够安睡通宵。

食增神旺,肌肉渐丰,特别是左胫腓骨中段隆起处已平复如常。

嘱守上方每隔一二日服1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凡证见肢冷脉细,舌淡苔白者,可予当归四逆汤治之。

五、痿证(小儿麻痹后遗症)
李克绍医案,杜某某,男,20岁。

患者幼年曾患小儿麻痹症,成年后两下肢较细,并软弱无力,行动吃力,走路要拄双拐。

每至冬季,即四肢发凉,尤其两下肢极不耐冷,最易受冻伤。

此乃气血虚弱,抵抗力太差,在冬季阳衰阴盛之际,气血更不能畅行于四末所致。

今又值冬令,前证加重。

仍宜益血通阳为治,方用当归四逆汤原方。

连服数剂,
即觉两下肢转为温暖,耐寒力亦有所增强。

按语:世人多谓痿多属热,然在临证时,万不可武断也。

《景岳全书•痿》认为痿“又非尽为火证”,“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衰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

”本案患痿日久,兼四肢发凉,乃血虚有寒也,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待下肢阳至血充,则痿自起。

六、阳痿
史学茂医案:吕某某,男,29岁,1980年8月20日就诊。

患者婚后三年玉茎举而不坚,不能伺房。

诉述房后冷浴为因。

虽屡医迭药,用甲基睾丸素及肾气丸等甚多,然疗效不显,现健忘头晕,少寐多梦,体乏纳减,大便质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此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之证,乃属血虚寒凝,宗筋失养所致,治拟养血散寒、助阳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细辛6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露蜂房10克。

黄酒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5剂后,阴茎微微勃起,它证大减,继用5剂,即能交合,再服5剂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其妻已身孕。

按语:阳痿一证,求之于心肾而不愈者,应知常达变,着眼于肝,肝主筋,其经抵少腹,过阴器。

寒中厥阴,肝寒不温,筋脉失养,宗筋弛缓而发阳痿。

前服肾气丸等品,入气分有余而入血分不足,温经有余而益血不足。

用当归四逆汤养血和营,温阳驱寒,故见殊功。

七、半身不遂(脑血栓后遗症)
刘景祺医案:余某某,男,52岁,1979年10月21日初诊。

左半身不遂p_---年。

二年前已有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左侧口眼喁斜,流口水,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住院治疗三个月,服中药,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舒缓素,病情有所好转,但不能自己行走,左手不能握取物品,出院后一年多以来,继续服中西药物,效不着。

手足经常发凉,病侧明显,行动仍需人搀扶,左侧口眼喁斜已不明显,左眼已能闭合,左面肌收缩仍较无力,口角仍向右偏。

舌苔白,舌质淡,两寸尺脉无力,关脉滑沉。

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印象:中风。

辨证:寒客经脉,气滞血瘀。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处方:当归9克,桂枝9克,细辛6克,白芍9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3个,红花9克,地龙24克。

服30剂后,症状好转,扶拐杖已能行走一百米左右,左手已能屈伸。

又服36剂,不扶拐杖已能行走,左手已能取物,左臂能高举过项。

血压为140/90毫米汞柱。

按语:阳虚血亏,邪气因入,经脉凝涩,而生偏枯。

《诸病源候论》说:“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

”故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温阳,通利经脉,扶正祛邪,经通血行则愈。

八、缩阴
赵守真医案:刘妇,年四旬余,邮亭圩北村人。

体素虚弱,某日农作过劳,傍晚归途遇雨,衣履尽湿,归仅更衣,不甚介意。

晚间又经房事,而风雨之夜,寒气砭骨,夜半时起入厕,未久,睡感寒甚,数被不温,少腹拘急绞痛,次第加剧,待至天将明时,阴户遽现紧缩,自觉向腹中牵引,冷汗阵出,手足厥冷,头晕神困,不能起立,服药鲜效。

其夫来迎治,脉象微细,舌润不温,乃一阴寒证也。

其夫且日:“内子阴户收缩,成一杯大空洞形,时流清液,令人见而生畏。

’’吾曰:“病虽奇,治尚易,近村魏妇病与相若,曾一方即愈,毋用惊惧。

”乃书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嘱一日服完两大剂,并用艾灸气海、关元十余炷,又锡壶盛开水时熨脐下。

次日往视,已笑逐颜开,操作厨下,惟身觉略倦而已。

按语:缩阳是男性阴茎向腹内缩入;缩阴是女性阴户向腹内缩入,多由肝肾虚损,复为贼风所袭,或房事后感寒而作。

《灵枢•经脉篇》日:“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该妇冒雨后又经房事,房事后复入厕,致使寒犯肝肾,阴户内缩。

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暖肝肾,驱散寒邪,十分惬合,故有奇效。

九、巅顶痛
陈沅生医案:黄某某,女,40岁。

身体病弱,患头痛2月余,服中药羌、柴、荆、防等头痛更剧。

痛甚之时i只能急服西药止痛,而得暂安,初则有效,渐次失灵。

余诊之,其脉沉细无力,左关稍弦,舌质淡而胖嫩,苔薄白。

视其面容,惨淡忧郁。

身着厚衣,头上仅裹青帕,少气懒言。

细询之,知患者一日头剧痛数次,痛时有轻度干呕,痛在巅顶部位;头部怕冷、畏风,四肢不温,常欲蒙被而卧。

平时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白带多而清稀;经期少腹冷痛,腰亦疫痛。

脉证合参,诊断为肝阳不足,阴寒上逆,处以当归四逆汤加槁本、吴萸:
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细辛6克,木通9克,吴萸4.5克,槁本6克,大枣18克,炙草6克。

服上方1剂后,即觉头痛大减,3剂而肢暖痛愈,不裹头巾,亦无怕冷畏风之感。

复诊其脉细,但中取即得。

经带如前,神疲纳差,法取补中填下,乃易归芪建中汤加鹿角霜、补骨脂、淮山药,调养月余而康复。

按语:脉证所现,显为寒凝经脉又挟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散寒通脉,加吴萸、槁木以温中降逆止痛。

十、癫痫
丁世名医案:史某某,男,8岁,1982年2月15日诊。

1981年7月始,自觉疲困嗜
睡,逐渐加重,昼夜昏睡,呼之则醒,但旋又复睡。

经脑电图检查,诊断为“运动性癫痫”。

诊时舌外伸、流涎,四肢不温,舌嫩、苔薄白,脉微细。

证属阴盛阳微,阳被阴遏。

治当温通经脉,散寒助阳:当归、白芍、党参、吴萸各10克,桂枝15克,细辛5克,通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6剂后,嗜睡瘥,流涎止,手足温,饮食精神好转,但性情烦躁,舌红,脉沉,继用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剂,诸证消失。

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阴主静,阳主动,阴气盛,故嗜睡。

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温经散寒,助阳通脉,阳气恢复,则嗜睡得除。

十一、胃脘痛呕吐(十二指肠溃疡)
周德禄医案:张某某,男,32岁,1980年3月诊。

面色咣白,脘腹冷痛,嗳气泛酸,大便稀黑。

X线摄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近日来呕吐频繁,初为清水涎沫,继则饮食俱出。

肢凉,舌淡,苔薄,脉沉。

投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半夏、生姜,2剂呕止,继用本方加白豆蔻、肉桂数剂,脘痛嗳气锐减。

续服药3个月,1981.年2月钡餐透视未见溃疡龛影。

按语:此症本为血虚,标有寒饮,用药养血温中,降逆化饮,标本兼顾,溃疡自愈。

十二、久痢
陈沅生医案:龙某某,男,30岁。

身体素弱,入秋患痢。

初起恶寒欲吐,日下痢10余次,赤白夹杂,里急后重,腹痛而胀。

医者进白头翁汤,不惟不效,反致症状加剧,继以东风散、胃苓汤等出入变换,如此迁延数月不愈。

待来诊时,患者已有神昏之状,而色暗晦,形瘦身赢,呼吸衰短,语言低沉,呻吟不已,纳食甚差,日夜痢下数十次,大便夹有粘滞,色暗乌黑,里急后重,少腹隐痛,常欲覆被。

舌质淡,脉细欲绝。

一派厥阴虚寒之象,当归四逆汤之症俱备,急以重剂投之。

处方:
当归30克,桂枝24克,白芍30克,细辛9克,木通12克,炙甘草9克,大枣30克,肉蔻15克(杵),吴萸9克,乌梅1每克。

患者服上方4剂,……即不恶寒,尚微觉发热,手足稍温,下痢仅数次,神志亦清。

仍以原方加仙鹤草,3剂而痢止。

后以黄芪建中汤加砂仁以复中气。

数剂而竟全功。

按语:厥阴下利,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别。

厥阴湿热下利,以白头翁汤清热利湿;厥阴虚寒下利,则当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

此亦为“通因通用”之法也。

十三、头目不滑
李克绍医案:李某某,男,1966年初夏初诊。

自诉:头目不适,似痛非痛,有如物蒙,毫不清爽,已近一年。

自带病历一厚本,若菊花、天麻、钩藤、黄芩、决明、荆、防、羌、独等清热散风药物,几乎用遍,俱无效果。

患者舌红苔少。

考虑是血虚头痛,为拟四物汤加蔓荆子一方。

3剂。

复诊:自述服上方第一剂后,曾经一阵头目清爽,但瞬间即逝。

接服二、三剂,竟连一瞬的效果也没有了。

仔细诊察,无意中发现,时近仲夏,患者两手却较一般人为凉。

再细察脉搏也有细象。

因想《伤寒论》中论厥症,肢冷脉细,为阳虚血少,属于当归四逆汤症。

此患者舌红苔少,也是血少之证,论中虽未言及本方能治头痛,也不妨根据脉症试服一下。

即给予本方原方3剂。

三诊:果然症状基本消失。

为了巩固疗效,又给予3剂。

患者说,已能恢复工作。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肢冷脉细,此阳虚血少证。

阳虚血少,头目失荣,而不清爽,如物蒙裹,故以当归四逆汤而取效。

十四、冻疮
左庆云医案:齐某某,男,9岁。

两脚满生冻疮。

据云:患此已两年余,多方调治,均未获效。

其症初患时稍痒,后渐痛肿发热,掌不
能落地,至暑热天患处结疤痕,后又发烂痛痒,苦闷已极,中西治冻疮药及杀菌消肿药,用过多种无效。

至余诊时,所见症状:患处皴裂,疼痒,表面浮起,摸之如有痈脓,行走时只能用两脚趾履地,扶杖慢踱数步而已。

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
当归9克,白芍9克,桂枝9克,木通6克,细辛2.4克,甘草3克,吴茱萸4.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水煎服,4剂。

外涂药:川芎3.6克,蜀椒2.4克,白芷1.2克,防风1•2克,盐1.2克。

用不下水猪脂,煎至白芷焦黄色,去药滓再熬煎一刻钟,
用磁杯盛之,放冷水内浸凉,时刻涂搽患部。

经治一周,步履如常人,迄今未曾复发。

按语:冻疮为血虚寒凝于肌肤,当归四逆汤为首选之方。

据大量报导,本方治疗冻疮,无论内服、外洗,效果堪佳。

十五、红斑肢痛
周德禄医案:庞某某,女,41岁,1979年11月16日诊。

秋季以来'接触冷水即出现手足麻痒、红肿灼痛。

入冬手指红肿不能屈伸,下肢腿、足有红斑,对称,越时8载。

用当归四逆汤加红花、干姜20余剂,痊愈,2年未再犯。

按语:本方配干姜以鼓阳外达,伍红花以活血散瘀,使阳气健行,气血循环无所阻滞,则红斑自消,疼痛自愈。

十六、痛经
陈沅生医案:万某某,女,22岁。

患者经来腹痛已有5年之久,曾服温经汤及调经诸药,收效甚微,乃请余诊治。

自述平时身冷恶寒'四肢疫软无力,小腹常觉不温,月经愆期,白带多而清稀;每逢经期小腹剧痛,痛时手足冰冷,口不渴,时吐清涎;小便量多。

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迟细弱。

证属虚寒逆经。

欲以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之。

……处方:
处方:当归15克,桂枝12克,白芍(酒炒)15克,细辛6克,大枣18克'木通9克,炙甘草6克,官桂9克,台乌9克,艾叶(炒)6克,吴茱萸9克,生姜9克,加白酒—杯同煎。

嘱在经前煎服此方3剂,下月经期前再服3剂。

后6剂而愈。

按语:素体血虚,肝阳不足,阴寒侵袭,厥阴经寒,血脉凝滞,不通则痛。

当归四逆汤专为厥阴伤寒而设,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凭其脉证,当属厥阴虚寒;又见口不渴,时吐清涎,则又知胃中宿寒,故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而散'补而通,果中。

十七、闭经
俞长荣医案:陈某,40岁。

月经一向后至,量少,色暗红,近停经已四月。

初疑为受孕,但历时许久未见腹中动静,且常觉少腹疼痛,知为经闭而非妊娠,故来就医。

近十余日少腹疼痛逐渐频剧’初只在夜间痛,现昼夜均痛。

其痛绵绵,每日有三至五次加剧。

常感胃脘痞闷,I=I涎增多,时时欲呕,肢末常冷,面色苍白,唇及眼睑下呈暗紫色。

舌苔白滑,脉象虚涩。

诊为寒阻中焦,气血凝滞。

治拟温运中阳,通调气血。

处方:当归9克,酒杭芍6克,桂枝9克,木通9克,半夏9克,生姜9克,吴萸6克,炙草6克,细辛2g,大枣3枚。

3剂,隔日服1剂。

只服此3剂,月经即潮。

按语:经闭、腹痛、唇暗、肢冷,血虚寒凝经闭之象。

夫气血来源于中焦,而胃脘痞闷,口涎增多,则知中焦有寒,因不能鼓舞气血化生,故诸证缠绵不休,日且益进。

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温胃散寒,活血通经。

待土暖气转,寒去血行,脉道畅通,则经自行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