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比较,为我国创业教育的推进提出了建议,具体包括要从战略角度和发展层面认识创业教育;争取多方支持,建立有力的社会支撑体系;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形的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更加容易与个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同时,用人机构或个人也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十分必要。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也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典范。

通过分析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寻求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中心1999年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希望开办自己的企业。

①美国的政府、社会、学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包括简便的新公司申请手续、健全的信用制度、充足的资金支持、广泛的社会援助等。

美国JAI组织,其目标是配合学校、家族和社会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设法将教育与商业尽可能多地结合起来,让正在
学校学习的1~12年级的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经济,掌握一些做生意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灵活的教育体制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备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它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 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共有188名学生参加了该门课。

20世纪60年代末,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使得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

在许多商学院,创业学成为工商管理硕士的主修或辅修专业或培训重点,如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等。

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中心及竞争优势。

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一千六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它们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个性化教育,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新型创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大学被视做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 的摩尔、葛鲁夫,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 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 ahoo的杨致远等无不是创业者们的典范。

美国波士顿银行于1997年发表题为《MIT:冲击创新》的报告显示,如果把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友和教师创建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排在世界的第24位。

自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佣110万人,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对马萨诸塞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1996年硅谷总收入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创造的。


三、美国创业教育带来的几点启示
(一)要从战略角度和发展层面认识创业教育
2006年,在首届“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全球首位创业学博士、享有“美国创业教育之父”之誉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提出,中国应该从战略角度
和方法层面上认识这个问题,政府、社区以及所有相关的组成部分都应该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存在的机会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1.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全面、持续的发展,但同时还备受资源、人口、生态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唯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

就我国而言,开创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全社会的创业文化,将创业信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型社会。

③中国没有比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创新,更重视创业。

2.创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最佳出路。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

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十一五”期间,毕业生人数每年仍将以近15%的速度递增,将有超过2700万名毕业生需要就业,压力很大。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只有创业才能解决就业,没有创业也就没有就业。

这在美国有着鲜明的事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削减了5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新增工作岗位达到了3400万个。

这些新增工作岗位与新创企业的贡献紧密相连,在过去的10年之中,美国平均每年新创企业60万个,1996年新创企业就提供了16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④当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成功之时,我们的就业压力才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佳选择。

3.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创业精神的培养问题。

创业精神就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机会,敢于承受必须的风险,为创造新的某种价值努力发挥创造力,实现创新的一种勇往直前的文化与心理过程。


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

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还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在心中播下如何去发现和创造、如何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更多财富的种子,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是一种推动的“源泉”。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以创业能力为主的各项综合能力为目标,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
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亚洲创业教育会议上,有关专家和学者指出:中国大学应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应成为中国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争取多方支持,建立有力的社会支撑体系
创业教育在美国经历了零星探索、逐步完善和合法化的历程,全社会支撑系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创业教育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先行进入合法化程序,现在正在逐步完善中,这给我国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

因此,迅速提升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建立有力的社会支撑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02年起,我国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保障部等部委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扶持大学生创业。

2007年,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纳入计划的创新项目可获得1万元资助。

该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市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国政府针对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例如,各种相应审批手续烦琐,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相应限制太多。

这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处理一些琐事,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成本。

另外,创业教育发展要广泛争取学校、社会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等多方面支持。

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国际交流,了解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动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三)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近年来,国内的创业教育逐渐升温,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并且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

2007年11月,参加“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年会”的中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极其缺乏。

本次年会的重点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和发展战略。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引进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培训体系,培训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在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目前,在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浙江大学等五十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并开展了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以及“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延展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总体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其的要求,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

现有课程的实践性(包括在课程中学生拥有商业
实践)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2.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经说过,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过创业实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在华实施的KAB创业教育(中国)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培训了来自22个省份、149所高校的近300名教师。

教育部也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有些学校邀请企业的老总开设创业教育讲座来缓解一时困难。

但是,有些企业老总不太善于总结自己的创业心得,不会通过适当方式向同学做有效传达,有时甚至还会偏离创业教育的目标。

3.办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也称创业计划大赛)。

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的教学,它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创业计划竞赛是行之有效的推进创业教育的良好载体。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后,每两年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一次,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

现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中国大学级别最高、关注度也最高的赛事之一,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推动了全国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高校应继续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围绕创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腾英才,胡泽耀.美国创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2):93.
②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2.
③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90.
④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0.
⑤周直.创业精神及其文化培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4(S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