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立体化,它对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应用创造型人才,都有积极的、无可取代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在教唱歌曲《小螺号》这一课中,老师提前精心制作了很多的课件,准备着在课堂上能有精彩展示的机会,可怎知在课前两分钟的时候,电脑出现了问题,课件怎么也打不开,老师顿时傻了眼,慌作一团,把学生扔到了一边,到处找人来修,好不容易把人找来了,得到的答案却是——电脑中病毒了,暂时无法使用。老师当场就说:“那我怎么上课呢?我做的好多东西都要用呢!这可咋办?”
多媒体使用过滥,喧宾夺主;老师过分强调预设,过分依赖课件,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影响了教学效果,原来没有多媒体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上课的呢?虽然多媒体是现代教育的先进手段,它也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来进行教学的,它不能代替我们教师的全部工作,充分地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呢?
一、画龙点睛。
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资料,对这些资料我们一定要仔细筛选,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多媒体喧宾夺主,在案例一中,教师只注重了多媒体的运用,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以及本质,因此偏离了课堂的方向。我们只有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找准课件展示的最佳时间,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学习《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泼水节带给人们的快乐,我在导入部分选择了一个泼水节泼水的视频,配上了欢快的傣族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为课堂教学做足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演唱的欲望。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声、色、形的渲染下,容易进入到教材特定的意境中去.
三、合理应用。
在教授《少先队员采茶歌》一课时,我端了一杯茶水来到了教室里,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喝的是什么吗?”学生齐声答道:“茶水.”。
“那你们知道茶的种类有哪些吗?”学生们顿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非常自然流畅的引入到了本科的教学中,我觉得这比用课件播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我们尽量用一些常规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避免多媒体使用过滥。
四、丰富内容。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发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许多文化都渗透在音乐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去体会,证这样既真实自然,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比如在教唱《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时,把傣族的建筑、风光风景、风土人情、歌舞形式、服装等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
五、巧用多媒体促进教学弥漫。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弥漫式教学”。
以前我在教课时,教授一首歌曲要经常倒带,一遍一遍的,又麻烦又耽误时间,现在好了,有了多媒体,我们上起课来方便的多了,利用弥漫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既省时又省力。
总之,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终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课堂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避免陷入误区。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