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中的自然之力与人工造物

系院名称:艺术学院

学生姓名:江泽宇

学生学号:11102100206

专业、班级:10级美术学2班

内容摘要:宋应星用“天工开物”给人工造物的行为命名,看似名与实相背离,学术界因此议论纷纭。宋应星重视人工与天工的平衡;立足于民生日用,大胆肯定了农工的创造力;区分了技术与方术的不同性质;强调了制随时变的造物法则,这些思想生动地折射出晚明实学思潮的价值转向。

关键词:天工开物、自然力、人力、人工造物一、《天工开物》的内容

明代末叶,时当公元17世纪的初期,我国产生了一部全面系统记述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的专著,它就是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这著作共3大卷,18子卷,内有插图123幅。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古籍之一。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日本科学史家蔽内清博士认为《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对农业方面的主粮作物、油料作物、棉、麻、桑、甘蔗以及染料作物的种植,蚕和蜂的饲养;工业方面的矿石、煤炭的开采,缥丝、纺织、染整、粮食加工、毛皮处理、颜料制作、榨油、制糖、产盐、制曲、造纸、陶瓷、冶炼、铸造、锤锻、车船和兵器制造、以及海底采珠等各项工艺都有论述。作者通过实地的观察与研究,对劳动人民的传统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显示出17世纪中期我国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文献的价值。它对于各种生产工具的构造、使用方法;制成产品所需要的原料的品种、产地、用量和生产加工的操作全过程,都做了细致翔实的纪录。

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科学文化蓬勃发达的时期,所以他的这一名著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现象。但是这段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了政治上尖锐矛盾、社会经济方面急剧变革以及文化上有西方近代科学输入的时代。由于交互凌栋的种种原因,其结果是转向负的方面发展。所以这段时期中的科学与文化的发达,不能持续下去使中国进入近代文明的领域,也不能促使当时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因素迅速成长而结束长期滞留的中国封建社会。这里提供这一时期科学文化成就的一份情况表,以为思考间题之一助,主要也是为了说明宋应星学术活动时期的科学文化繁荣景象。在明末这样一个世事纷乱的时代里,《天工开物》的问世具有非同寻常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此书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早已确立,不需赘言。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传统手工造物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蕴涵的工艺思想值得当今的人们去重视。从工艺造物角度去认识它在理论上的建树仍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天工开物》对农工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都有记述,但工业方面的比重大;农业生产的篇卷中也兼叙了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农具的制造方法。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工艺技术的百科全书(19世纪法国的著名汉学家儒莲就是这样称呼它的)。我国封建社会里轻视农工,但农学的著作还是比较多的,这表明了又有“重农”的一面。王微译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遭传统守旧观念者的责难,说这不过是“工匠技艺流耳,君子不器飞”所以,把《天工开物》作为一部工学著作看待,更能显示宋应星突出着重工学的意义。

“天工”一词源出于《书经·皋陶谟》中“无旷遮官,天工人其代之”,原意是帝王应立众官辅佐,不能以天官自命包揽一切:“开物”源出于《周易·系辞上》中的“夫易开物成务”,原意是《易经》使人有开通万物的志气和力能。宋应星则借用“天工”以指天然——自然,用“开物”以指人的作为——人然,两者结合起来,意思是顺从天然而又通过人的技巧开发出有用之物。国外译本命名,也体现着这一思想。由此可见《天工开物》在天然和人然两者之间都十分的重视,从特点上分析来看《天工开物》在天然与人然关系,即自然力与人力之间的关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既重天然,又重人然,而以人然驭天然。《乃粒》引言中说:“生人不能自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人生之”。这就是说天然生成的人,却不能自己生存,有赖于吃五谷杂粮;但五谷又不能自己生长,而要靠人去生产它,即是一种互相作用和依存的关系。《膏液》引言中说:“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不知于何禀度也”,即草木的果实中有油脂,但不会自然流出;只有经聪明的人加工后才能流出等。这两段的前一句“生人”和“蕴藏膏液是指出自然的作用,后一句“人生之”和“假媒水火”就是指人的作用。《乃服》引言中一开头就强调“人为万物之灵”,接着说,“天孙机抒,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是借神话传说中的织女,传给了人机巧,但重点仍在于人织成了美丽的花布,又进行染色刺绣造出了更美的绸缎。不仅如此,《天工开物》还指出了自然也有加害于人的一面,以及人防害治害之法。《乃粒·稻灾》中就讲了“暑气”伤稻种、“狂风”和“雀鸟”伤秧苗等自然界的七害,同时则指出了“晚凉入禀”防坏种,“风定而后撒”防漂秧,“立标飘扬”以防雀等办法,也表现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二是,既重实际、实察、实践,又重理论升华。重实际,突出地表现在重视人民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反对虚浮上。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卷序》中第一段就指出:“乃枣梨之花未尝,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意思是不识枣梨之花,而主观地揣度;很少接触铸造锅的范模,而妄谈鼎器,都是不妥的,亦即反对不切实际的凭想象议论。在最后一段中又特意强调“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即书的卷次安排上,首卷是与人民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乃粒”,“乃服”等在前,对于那时主要为剥削阶级享用的金玉等奢侈品则在后,如《珠玉》是最后一卷。重实察,突出地表现在书中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基本都是宋应星经过实地考察的,因而文图并茂,插图达123幅之多,而且生动准确。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论述都体现着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膏液》中说:“凡胡麻、蓖麻子、樟树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莱服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五金》中说:“凡金质自重。每铜方寸重一两者,银照

依其则,寸重三钱”;《冶铸》中说重二万斤的大钟,“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于内”等等,都有确切的记载。重实践,突出地表现在他主张“穷究试验”,批判轻视实践的思想作风。在《佳兵·火药料》中讲到狼烟时就强调:“其狼粪烟昼黑夜红,迎风直上,与江豚灰能逆风而炽,皆须试见而

详之”。并批判轻视实践的王公贵族说:“纨绔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镶,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即这些人视劳动者象囚犯并辱骂,是忘记了早晚的香美饮食来自劳动者的创造。四、《天工开物》的造物思想《天工开物》开篇序言中说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也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对此,钟广言先生作了如此注疏:“这段话点出了本书题名‘天工开物’的用意:就是说,天地间有无数的事物,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这整个自然界是靠着自身的运动变化(‘天工’)形成,而不是由什么人去创造出来的。”他还补充解释“曲成而不遗”,指“天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形成万物,造得很周到,毫无遗漏。”这等于很肯定地在说:“天工开物”就是指自然力创造万物。潘吉星先生则认为“天工开物”包含四个方面的意义:1.自然界蕴藏着万物,巧生以待,却不能自动出击。2.人工与天工要相辅相成而互补,才能满足人的需要。3.人与天要相互协调,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征服自然。4.人在自然力面前不能消极被动。潘吉星先生这一解释,注意到天工与人工的关系问题。他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天工人工互补”说。管灵巧和谭属春点校本也强调“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有用之物。但究竟宋应星本人持怎样的造物观?还得回到《天工开物》这本著作中去寻找答案,一切脱离文本的训诂都可能偏离作者本意。宋应星在歌颂农工造物之功的同时,还留有较浓的社会等级观念。即使对上层人物如此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仍然维护着社会等级次序他认为人分十等,正如大地生五金一样,有贵有贱,纲常才能确立。他还说:“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短褐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卷二《乃服》)类似这种贵贱天定的思想,在此书中屡屡出现。这说明尽管宋应星想努力冲破那个时代的观念陋习但他最终摆脱不了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局限性反映到对造物的认识上表现为主张造物不逾越封建礼制的思想。思想的矛盾,立场的游移,价值观的二重性,这一切都反映出新生事物在其演变过程中所留下的蹒跚足迹。认识至此,我们就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总体而言,宋应星的造物思想建立在实证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它同时闪烁着科学和人文的光芒。他对“天工开物”的阐发,与其说在颂扬自然力的奇伟难追,不如说是在赞颂广大农工在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

参考文献: 1、[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广东人民出版社 2、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丁文江:《天工开物卷跋》,陶讨目刊本,1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