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德育中期答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现在、总结过去、思考未来
昨天,刚刚结束了2019年的全国高考,微博、朋友圈都被全国各地发生的高考趣事刷屏。

回想起我那时高考完,出了考场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

坐着大巴统一回到学校,收拾了自己高中三年的所有书,整理成了一个大袋子,搬出校门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接下来的暑假怎么玩。

四年转瞬而逝,想起过往的故事还觉得历历在目。

当我想要去追寻他足迹的时候,却发现无论如何我都已经错过了并且都不会在拥有了的那段时光。

四年大学生活,也曾充斥的各种情绪,悲欢离合,百感交集。

但当真正结束时,心里有很多话却不知道怎么说起,写着玩吧。

一、学习
讲道理,大学大学,说白了还是学校,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头等大事。

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有多重要,还是看个人。

对我来说,其实我觉得大多数时间,课内的学习内容就是凑手解决的,尤其是大三大四之后,考试前集中复习一下,考试就能90分。

而且,说实话,课内的学习内容枯燥无聊,而且最恐怖的是,很多东西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这就使我的兴趣寡然。

但是,我绝对不是说就不要去学习了,我认为,大学时期的学习,比起所学的具体知识来说,更重要的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能力。

简而言之,过程比结果重要。

我从大一就开始抱着这种态度在学习了,相比于最后的考试成绩,我更注重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是怎么样解决的,怎样去对一个概念理解并应用的。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态度到底对不对,不过单论成绩而言感觉自己还可以,确实也是个问题。

这种态度的影响下,我对课外的知识更加渴望了。

其实我对于历史保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自己所在的专业可能人文气息有点薄弱,所以我便想办法增加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

图书馆在我的建议下,新订购了《国家
人文历史》这部杂志。

这本杂志是我高中时开始订购的,连续阅读超过三年,确实是一本不错的杂志,也很高兴自己能够为学校的知识库做出一点贡献。

说起学习就不得不提到课外竞赛。

本人能力有限,在大一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后,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数学建模竞赛。

数模竞赛的特点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熟悉掌握某种模型和某个算法,达到能够应用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觉我自己挺适合这种比赛的,因此便一直坚持了下去。

最一开始,一个和我一起支教的聊得开的同学拉我入坑,并结识了另一名机车学院的牛人。

可笑的是,后来我和机车学院的同学觉得他太不靠谱,便把他“抛弃”了,重新组了个同学,结果拿到了国一。

再往后就剩我充当“指导老师”了,带了一批学弟学妹。

后来又在这批的散播下带下一批,又下一批。

经过我带的队伍成绩都还不错,感觉自己也没有在坑人,是个好事。

二、生活
说起生活,我就觉得自己确实是一个“肥宅”了。

大学四年体型膨胀了许多,最喜欢吃火锅、烤肉和串串。

一旦有空便会拉上三五好友出去“搓”一顿,而且每次吃的东西还很多。

而且,自己的运动量确实跟不上,尤其是大三大四之后。

“宅”成为了我理想的生活方式。

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过中午十一点之后起床过,最晚也就是睡到九点钟。

可是大三之后,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也是自己意志不坚定,起床时间便越来越晚了。

这只是一个方面,不过这也能反映出这四年来我的生活作息以及生活习惯都在往“懒”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和高中时对比,值得我警醒和深思。

另外生活上一个比较关键的点在于电脑游戏上。

其实我说实话,高中的时候自己感觉是有一点点网瘾的,那时的我整日脑海里都是电脑游戏里
打打杀杀的画面。

尤其是放假的时候,恨不得“钻”到电脑里,不吃饭,不喝水,不运动。

最严重的是在高考结束后的假期,真的觉得当时自己太幼稚,也伤了父母的心。

父母在我上大学伊始便告诫我要远离电脑游戏,不要让它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大一的时候自己还对大学生活抱有新鲜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能够较好的控制住自己。

不过大二的时候课程压力骤减,也没什么其他的事情做,网络游戏成瘾便又有萌发的苗头。

这些都是几年后自己要大学毕业的现在才反省到的。

当时确实没有注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己生活习惯的改变。

不过现在我个人觉得要好了很多,因为从主观上,我意识到,网络游戏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休闲娱乐方式。

打游戏时,相较于游戏本身的乐趣,我现在更加在意的是游戏的社交功能。

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打游戏,有说有笑的,能够显著地增加朋友之间的亲密度。

同时通过游戏又能了解身边的人的一些品质。

比如说,当游戏过程逆风,或者我方陷入劣势的情况下,他是怎么表现的。

是积极的找方法翻盘,还是就此认输投降,等等。

这些特点品质在平日生活中不太容易获得。

而当游戏进行时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很投入,更能表现出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总之,网络游戏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认识人,了解人,熟悉人,我更看重它在社交中的功能。

我不知道这段文字自己的父母能不能看到,但我相信自己现在一定没有让父母的担心成为现实。

三、支教
说起自己的大学生活,真的少不了提到支教。

其实在我们学校,支教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方便的事情了,尤其是在良乡的小伙伴们。

因为良乡周围算是北京的郊区,存在很多以民工子弟为主要学生的学校,如京蓼学校等。

而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对口的志愿组织,我参加的是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该组织可以说是我们学校最大的志愿者组织了,包含各种活动,如支教、敬老院支援、各种大活动志愿等等。

我也是机缘巧合下才进了延河
之星支教部,大一大二每个周都会去京蓼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尤其是大一结束,很多和我一同加入的同学都纷纷退出或者竞选干部,我啥都没管,只是负责上课。

至于谁是部长谁是副部长对我有什么区别?抱着这种心态,我也参加了暑期去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支教活动,在那边一待就是一个月。

在那边,先不说别的,饭要自己做,睡觉只能睡床板。

但是毫不客气地说,去进行了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完全改变了我,比如说大夏天,蚊虫巨多,我又是一个比较害怕虫类的人,在自己家或者宿舍看到虫子就会大叫。

在那里,中午我起床看到蚊帐外面,一只和我大拇指差不多大小的未知虫子,直勾勾地对着我,在空中静止。

换以前的我早就退缩了,然而我能做到完全无视它,正常人似的走过去,更别提被蜜蜂咬过的经历的。

总之,苦是苦,但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收获有多大。

所以第二年暑假我又去了。

能去一次的人有,能连续去两次的人我想整个学校不超过一手之数。

如果任何人能在糟糕如我的身上发现一些闪光点,那大多数都是从支教的生活和支教的伙伴中学来的。

说来也巧,若是没有支教我也不会有机会参加建模,说不定自己大学四年又是另一种模样。

四、未来
说起未来,自己有幸能够保研至本校自动化学院导航方向进行直博深造。

之后的六年还要在中关村南大街5号继续工作,说起来压力也不小。

同实验室的几个学长强到没边,而自己现在却是个小白,确实有一点难顶。

不过我的导师邓志红教授是一个非常非常细心耐心的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

我觉得只要有人稍微对我施加点压力,我就能够管住自己,专心做事。

站在现在这个节点去想未来,就跟四年前刚入大学想现在一样,意义不大,但是有。

最起码我是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的。

啰嗦了很多,感觉不太像是德育答辩论文,但其实也是德育答辩。

每段旅程的末尾都需要对自己沿途经过的风景进行总结,并期盼下一段旅程的精彩。

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旅程和许许多多的风景组成的。

加油吧,
前面的风景一定比过去的要好,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