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本质与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 (1)公、商务旅行占主导 (2)缺乏普遍性 (3)缺乏旅游意识 (二) 近代旅游(工业革命至二战) 1.标志: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的问世 2.特点 (1)缺乏大众性 (2)新的旅行方式 (3)旅游胜地开发迅速
(三)现代旅游(二战后)
1.社会背景
(1)经济迅速增长
(2)闲暇增多
(3)交通工具的进步 (4)城市化加速及观念变化 (5)人口迅速增加 (6)教育水平提高 (7)政府支持及服务条件改善
3.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 旅游是旅游者的行为,形成旅游需求,旅 游业是旅游企业的集合行为,形成旅游供 给。 三、旅游的类型 (一)按内容分 (二)按是否跨越国境分 (三)按组织形式分 (四)按计价方式分 (五)按旅行方式分
本章重要观点
• 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是在自由时间里完成的,因 • • •
此,理解旅游的起源要首先了解自由时间对人类的 意义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分布。 旅游的目的是获取愉悦。审美是获取愉悦的重要渠 道(但不是唯一渠道),了解审美意识的起源有助 于理解旅游的起源。 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性规定的,而不是它的 外在形式规定的。所以,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从时间上看,旅游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旅游流 (大众旅游现象)却是近代社会市场经济的产物。
三、旅游的产生 (一)个别:原始社会末期
(二)普遍:南朝时期
原因 (1)审美动机上:自然审美 (2)性质上:审美愉悦 (3)频度上:更经常
四、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古代旅行 1.主要形式
(1) 商贸旅行
(2)宗教旅行
(3)政务旅行
(4)求学旅行 (5)科学考察旅行 (6)探险旅行 (7)观光旅游(士人漫游) (8)节庆旅游
动等之后剩下的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纳 税和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 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二、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审美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 象,是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思想、观念。
(二)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
社会生产实践→ 社会审美→ 自然审美
•
楼台(因唐宋诗人称颂而大红大紫)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崔灏 《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勃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历史遗迹: 赤壁等 杜牧 《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 (1)游赤壁 (2)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最优秀记 游诗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从属性上看,旅游不是经济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不是生产过程而是消费过程;不是劳动行为而 是休闲行为。
• 要想全面认识旅游现象,必须从本质规定性、
基本属性、基本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诸多 层面和角度加以认识。
• 学术界对旅游的定义多数存在泛化的倾向。这
是一种过度综合的研究方法。
• 给旅游下定义,可以分别给出一个概念性定义
和技术性定义。
本章相关概念
• 自由时间:个人在扣除用于劳动、满足生理需要、参加社 会交往活动等之后剩下的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又称 闲暇或余暇。 • 审美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在欣赏美、 创造美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 • 旅游(概念性定义):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 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 旅行: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 短暂停留所度过的经历。 • 迁徙:个人出自生活或生存的目的而移居异地的经历。
第二章 旅游的性质与特征
本章重点 旅游产生的条件 旅游的本质 旅游的特征 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理解难点 审美意识 旅游的本质
第一节 旅游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一、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自由时间
(二)可自由支配收入
自由时间:又叫余暇或闲暇,个人在扣除用于 劳动、满足生理需要、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
四、旅游的外在特征
(一) (空间上)异地性 (二) (时间上)暂时性
五、旅游者行为的特征
(一)责任约束松弛 1.消费攀高 2.道德感弱化 (二)占有意识外显 1.文化干涉 2.物质摄取
第三节 旅游的概念
一、传统的旅游定义
(一)早期的旅游定义
(二)被经济化了的旅游定义 (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 (四)官方或半官方的定义
二、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一)必要性: 概念泛化 (二)旅游的定义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1.旅游: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 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 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 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2.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1)概念的区分 • 旅游(概念性定义):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 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 属性的短暂经历。
• 旅行: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 在该地做短暂停留所度过的经历。
• 迁徙:个人出自生活或生存的目的而移居异地的 经历。
பைடு நூலகம்
(2)三者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并处于 不同目的而发生。迁徙是离开定居地并计 划不再回来。而旅游和旅行的关系是:所 有的旅游都要经过旅行过程,但并非所有 的旅行都是旅游。旅行包括旅游。二者最 终都要回到居住地。
2. 现代旅游特点: (1)普及性:大众化 (mass tourism) (2)全球性:区域扩大 (3)综合性:形式更广泛 (4)规范性:组织更规范
疑飞 是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课外阅读:“古代旅行”之“士人漫游”
• 东晋:古代田园诗代表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唐: 王维:唐 田园特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使至赛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登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青年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豪迈 晚年 漂泊,多愁 《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以, 天地一沙鸥”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旅游的本质规定:
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 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 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三、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消费属性 (二)旅游的休闲属性 1.目的上 2.时间上 3.活动构成上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 1.审美意识具有社会性 2.旅游需求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