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时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关于长时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记忆,已有多种模型解释长时记忆中信息加工特点,这对于人类的学习有重要的启发,本章重点阐述有关语义记忆的研究。

第一节:长时记忆的类型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Tulving,1972)把长时记忆的类型分为两种:
1、情景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引起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关组织知识。

例:情景记忆:去年这时下了一场大雪
语义记忆:电流=电压/电阻
二者关系:
区别:情景记忆一般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而语义记忆以一般知识为参加,可形式结构(如语法结构等)。

二、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分为两个系统:
1、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2、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Paivio的理论认为,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因此,人们也把其理论称为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

例:表象系统:头脑于关于故乡的景色
言语系统:头脑中记住的学科知识
二者关系:
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语义表征,具有命题的形式,语义代码又被称为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表象代码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形象。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动物

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模型(Collins和Quillian,1969)
实验根据概念间的距离呈现不同距离的命题,要求被试判断真伪,测量反应时,结果发现存在范畴大小效应,0级句子加工时间最短,而2级句子加工时间最长。

层次网络模型认为,长时记义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念在记忆系统是有联系的,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

左图是概念体系的一个片断,位于最下层的“金丝雀”、“鲨鱼”等叫0级概念,“鸟”、“鱼”等叫1级概念,“动物”叫2级概念。

要领的级别越高越抽象,加工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在每一个级别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

因此一个概论的意义或内涵由该要领与其它相联的概念的特征在决定。

验证实验--范畴大小效应:
对模型的批评:
1.熟悉效应
2.典型性效应
3.否定判断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谓语交叉模型(Meyer,1970)
集理论模型与特征比较模型与网络模型相比,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于它们认为长时记忆的语义结构并不紧密,知识也不是事先预存,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扫描或搜索实现意义提取,而是通过特征比较、计算来实现,因此这类模型又叫特征模型、计算模型。

一、集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Meyer提出,认为概念为语义记忆的单元。

每一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和要素来表征。

集可以分为样例集或特征集。

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分别搜索两个属性集,并根据两个属性集的重叠程度作出决定。

重叠程度高就进行肯定判断,反之作出否定判断。

集理论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用左图谓语交叉模型进行表示。

加工过程第一阶段道进行集交叉判断,如果不能进行是或否的判断则要进入第二阶段进行子集关系判断。

最后对命题进行正确的反应。

集理论模型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应。

概念特征(Smith,Shoben和Rips)
2.语义空间
特征比较模型认为,概念之间共同的语义特征特别是定义性特征越多,则其联系越紧密。

右图为Rips等(1973)利用计算机进行概念比较评定得到的一个关于“鸟”范畴与“哺乳动物”范畴的二维空间分布图。

图中左边四个方格为“鸟”范畴的二维空间,右边为“哺乳动物”范畴的二维空间。

无论在哪一个范畴里,空间中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义距离。

两个点越近,说明两个概念越接近。

Rips等认为,被试对概念间联系作出评定,依靠的是他们长时记忆中贮存的语义特征。

在概念的二维空间分布中,横轴表示动物躯体的大小,纵轴表示动物的野性和凶猛程度。

特征比较模型的加工阶段
二、特征比较模型
1.模型简介:
该模型是Smith,Shoben和Rips(1974)提出的,认为概念的诸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定义性特征,另一类叫特异性特征。

两种特征对概念定义并不一定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

处于不同级别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的关系是上级概念(如“鸟”)具有的定义性特征比下级概念(“知更鸟”)要少,而下级概念必然包含上级概念的全部定义性特征,此外还有自己的独特的特征。

特征比较模型比较强调定义性特征的作用。

“鸟”与“哺乳动物”范畴的二维空间
3.两阶段加工过程
特征比较模型认为信息加工过程包含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取命题的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的特征,将两者的全部特征包括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加以总体比较,并确定两者的相似程度。

如果两者的高度相似则作出肯定反应,如果两者极不相似则作出否定反应。

如果二者中等相似则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撇开主语和谓语概念的特异性特征,只对两者的定义性特征进行比较,加工,如果两者匹配,则作出肯定反应,否则作出否定反应。

两个加工阶段各有特点:第一阶段为总体比较,带有启发性质,常可发生错误,第二阶段加工为计算,较少发生错误。

评价:
特征比较模型可以解释典型性效应,以语义特征的相似性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显得简洁有效。

但它也有一个问题,即如何分清诸概念中定义特征与特异性特征的区别。

而且也有一反例该模型提出了质疑。

语义记忆模型的研究的困难在于语义记忆无法直接观察,必须通过被的操作过程才能进行推论。

这种操作总表现在结构和过程两个方面。

正因为对两者的关注点不同,才出现了众多的模型
第四节:HAM ELINOR
一、HAM 模型
HAM模型的命题树
(“教授在教室里问过了比尔”)
HAM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即可以表征语义记忆,也可以表征情景记忆,即可以加工言语信息,也可以加工非言语信息,可以解解释练习效应,也成功地实现过计算机模拟。

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等现象,而其匹配过程是按阶段进行的思想,也受到质疑。

HAM是“人的联想记忆”(Human Association Memory)模型。

认为语义记忆的基本表征单元是命题,而不是概念。

1.命题与联想
一个命题是由一小集联想构成的,每个联想将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

联想有四种类型:①上下文-事实联想;②地点-时间联想;③主语-谓语联想;④关系-宾语联想。

四种联想的适当组合,便构成一个命题树。

概念本身不是按其本身的特性或概念的语义距离,而是按命题结构组织起来的,具有网络的性质,形成命题树。

因此,长时记忆也就像一个庞大的命题树网络。

2.4阶段操作过程
HAM模型认为,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回答一个问题或理解一个句子,其操作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输入句子
②对输入的句子进行分析,构成一个命题树
③从长时记中的每个相应结点出发来搜索,以找到一个与输入的命题树相匹配的命题树
④搜索到的命题树与输入的命题树成功地匹配
二、ELINOR模型
ELINOR模型的信息表征
ELINOR模型取自该理论提出者Lindsay,Norman和Rumelhart三个人姓的头字母。

1、信息类型
该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存在三种信息类型:概念、事件和情景。

概念指特定的思想,它由“是一个”、“有(是、会)”、“是一种(逆向)”三种关系来定义;事件是一个由行动、行动者和对象等构成的场景;事件是以行动为中收,围绕行动而展开各种的联系。

由此,人的记忆是以事件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

概念是构成事件的成分。

2、命题表征
在ELINOR模型是,所有的概念、事件和情景都用命题来表征。

左图是ELINOR模型对罗奇店酒馆情景的信息表征。

3、评价
ELINOR模型是一个网络模型,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容纳多种多样的联系,可表征各种信息,但它的加工过程尚不清楚,无法对其操作的结果作出预测。

因而难以将它与其它模型作具体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