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近代史资料选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选辑

天朝田亩制度(节选)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但两司马存其钱谷数于薄,上其数于典钱谷及典出入。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率为之,农隙治事。

凡两司马办其二十五家婚娶吉喜等事,总是祭告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切旧时歪例尽除。其二十五家中童于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引日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书》焉。凡二十五家中力农者有赏,惰农者有罚。……凡天下每一夫有妻子女约三四口或五六七八九口,则出一人为兵;其余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节选《中国近代史资料·太平天国》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资政新篇(节录)

洪仁玕

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艳,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夫所谓上宝者,以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圣神爷之风,三位一体为宝。……中宝者,以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夺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

……

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基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

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雍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暗柜也。……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

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蠔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探取……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

兴各省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

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兴士民公会。……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

兴医院。……禁溺子女。……禁烟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禁庙宇寺观。……禁演戏修斋建醮。……革阴阳八煞之谬。……兴跛盲聋哑院。……兴鳏孤寡独院。

——节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三联书店1954年版

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曾国藩等

西人学求实际,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安,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日选材,一日筹费。盖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则选材难。国家帑项岁有常额,增此派人出洋肄习之款,更须措办,则筹费又难。凡此二者,臣等亦深知其难,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于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酌议,加以覆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第356—357页

列宁论革命形势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毫无疑问,没有革命形势,就不可能有革命,但并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将引起革命。一般说来,革命形势的特征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举出下面三个主要特征,那我们大概是不会错的:(1)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不够的;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动荡时期,整个危机形势和“上层”本身都迫使他们去进行独立的历史性的发动。

没有这些不仅不以各个集团和政党意志,而且也不以各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革命——按照一般规律——是不可能的。这些客观变化总起来说就叫做革命形势。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第620-621页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录)

长素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此又何也?岂有立宪之世,一人独圣于上而天下皆生番野蛮者哉?虽然,以此讥长素,则为反唇相稽,校轸无已,吾曰不可立宪,长素犹曰不可革命也。则应之曰: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且勿举华、拿二圣,而举明末之李自成。李自成者,迫于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之侪也。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赈饥济困之事兴。岂李自成生而有是志哉?竞争既久,知此事之不可已也。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赈饥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是故以赈饥济困结人心者,事成之后,或为枭雄;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民主之兴,实由时势迫之,而亦由竞争以生此智慧者也。征之今日,义和团初起时,惟言扶清灭洋,而景廷宾之师,则知扫清灭洋矣。今日广西会党,则知不必开衅于西人,而先以扑灭满洲、剿除官吏为能事矣。唐才常初起时,深信英人,密约漏情,乃卒为其所卖。今日广西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人心进化,孟晋不已。以名号言,以方略言,经一竞争,必有胜于前者。今之广西会党,其成败虽不可知,要之继此而起者,必视广西会党为尤胜,可豫言也。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