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

[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理想与现实并重、求职意向多元化和择业过程矛盾重重等特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影响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由于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其职业价值观即使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也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而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历史性的转型引发了社会职业和人们职业价值观的重大变化。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变化首先在大学时代出现,并能对个体终身的职业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因而,研究职业价值观特别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求职心理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结构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学者们的职业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职业价值观的理解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目前,对我们理解职业价值观有很大帮助,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很有启发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一)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心理学家Ginzberg把个体职业选择心理的发展分为幻想期(4、5岁到10岁左右)、试探期(11岁到19岁左右)和实现期(19、20岁之后)三个时期。四五岁的儿童开始观察成人世界,并把观察所获得的直觉印象通过游戏的方式简单地展现出来。在游戏中,儿童凭着自己的印象和想象,模仿士兵、医生、售货员等职业角色,在伙伴和成人的赞许中,职业意识开始萌芽。随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独立性逐步增强,开始主动地憧憬自己的未来,对

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19、20岁之后,个体开始逐步实现就业,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在具体的职业中实现并稳定下来。

美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师Super认为,职业选择及发展是一个前进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探索和担任某种职业角色,因而职业自我概念得以形成和发展,并成为青少年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为此,他将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大概从14~18岁,个体开始对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这些想法和个体的自我概念是相一致的。第二个时期是明确期,大概从18~20岁,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缩小职业选择范围,从而迈出职业选择的第一步。第三个时期是完成期,大概从21~24岁,个体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完成训练并受雇。第四个时期是稳定期,大概从25~35岁间,个体会逐渐安于适应的职业选择。最后一个时期是巩固期,大概在35岁以后,个体会有成就,社会职业地位也会逐步提高。

(二)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我国的研究者探讨颇多,大致都是将国外的量表修订之后在国内测量、统计,然后得出结论。有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宁维文修订了Super的《职业价值量表》(WVI,1970),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将Super提出的15种职业价值尺度划分为三个大的因素,即可视为职业价值观的内部结构。第一个因素被命名为“内在的职业价值”因子,包括WVI中的智力激发、利他主义、变动性、独立性、美感、成就、创造性等;第二个因素是“外在的职业价值”因子,包括WVI中的同事关系、监督关系、管理、工作环境等;第三个因素是“外在报酬”因子,包括WVI中的经济报酬、生活方式、安全性、声誉等。

凌文辁等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成分分析,抽出声望地位、保健、发展三个主成分因素。“声望地位”因素包括易成名成家、单位知名度高、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经济地位、晋升机会多、有出国机会、单位规模大、单位在大城市等;“保健”因素包括有劳保、职业稳定、福利好、有住房、能解决两地分居、职业环境幽雅、收入高等;“发展”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学以致用、能发挥自己才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交通便利快捷、自主性大和能提供受教育机会等。

总的来看,研究者们都倾向于认为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成熟是基本同步的。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各方面的心理特征都处于发展之中,特别是职业价值观。因此,研究和探讨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不言而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普遍处于形成之中。在学习期间,能够明确“以后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的大学生为数不多。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机会,不清楚如何学以致用。

通过查考已有的文献,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调查,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如下几个比较典型的特点:

(一)现实与理想并重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逐步激烈,下岗和待岗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在择业时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希望在职业活动中达到对物质利益、权利地位、成才等各种需求的满足。收入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在择业时最重视的两个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唯利是图。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中考虑得最多的一个因素还是自身的发展,他们在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时,越来越突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现实与理想并重”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期望未来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在工作中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能够比较完整;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将理想束于空中楼阁,也注重金钱物质方面的因素,期望将来的工作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丰厚的物质生活。

这一现象也正好印证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对收入、福利、保险的要求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而对于成就、自我发展的要求则是更高层的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现实中还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非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将“实现自我价值”放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的首位,而毕业生则更加注重“收入”因素。这是因为毕业生已强烈感受到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衣食、住房等现实问题是摆在他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这其实也是毕业生面对现实、直面社会的进步表现。

(二)求职意向多元化

在求职意向方面,大学生越来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关于具体的职业,大学生评价最高的是科研人员、企业家、大学教师、三资企业高级职员等,但对国有企业员工、军队、政府机关职员、私营企业职员等的评价也不低。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择业的传统三大热点已有所改变,即从政、经商、做学问不再是主要选择。就业热点虽带有普遍性,但分散性与多元性也日益突出。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看好三资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与以往相比,学生的官本位意识有所淡化,想干实业的人、敢于接受社会挑战的人越来越多。当然,由于国家机关、教育部门有较强的稳定性,仍然吸引着不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