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分析

前言

每一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在利润高的时候,都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而导致产能过剩,之后优胜劣汰,行业获得整体进步,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必然的过程。

但如果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会引发恶劣的经济危机。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尽量避免对于市场的干预,保持自由竞争的状态,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达到效用最大化。我们认为,政府对于经济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并降低潜在的破坏和危害,引导市场朝着更优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在我国尚不具备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未能完全发挥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的角色更为重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已陆续出现了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环境中,银行应当如何认识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何应对,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银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决策提供参考,并为此领域有关问

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产能过剩基本概念及主要成因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生产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

对于产能过剩概念的解释,有的观点将产能过剩定义为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而形成的生产能力的过剩。也有人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产能过剩是指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即生产能力大于需求而形成的过剩。还有的学者将产能过剩定义为工业部门的闲置富余产能超过某种合理界限现象,通常伴随价格下降和利润减少以至持续亏损。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一是以“闲置产能”作为定义基础。一定程度产能闲置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具有积极功能。例如一定程度闲置产能有助于调节和平滑需求波动,发挥类似于合理库存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产能闲置剩余,对于保证较高竞争程度提升消费者福利,实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具有促进作用,构成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一个因素。二是以“合理界限”作为定义关键。产能过剩定义实质困难在于,这里所谓合理界限并不存在某种具有普适性的“黄金分割率”标准,而是要在逻辑分析和经验研究基础上,通过适当观察指标加以区分和识别。三是以“工业部门”作为主要对象。暗含两方面排除含义。一是服务业和农业的能力配置及其与产量或需求关系,通常不采用产能过剩等概念表述。二是宏观总量分析场合通常也不采用产能过剩概念。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不称作“总产能过剩”而称为“总需求不足”,这两个称谓具有本质不同理论含义。在宏观总量大体均衡前提下,产能过剩部门与产能不足行业可能同时存在,因而产能过剩本质上是部门性和微观性问题。

另外,产能过剩还有它在行业结构性上的解释。同样的产能,产品的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在行业研究中,要对行业的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除此以外,有一种衡量产能过剩的方法是从微观角度入手的,主要是从利润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只要是能合法盈利的产能,就不是过剩产能。在这种视角之下,过剩产能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市场价格的产能。

二、我国产能过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之所以在现阶段出现了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政府和产业结构等几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经济发展背景因素

1.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是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要有足够的需求拉动,而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003年以来,我国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已连续6年在40%以上,2008年达43.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两倍,而2009年前三季度也高达37.4%。

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5-2009年的连续五年中,我国均保持在23%以上,而消费()增幅处于16%以下,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

图表 1:1999-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不断上升,2005年为48.45%,2007年达到了53.37%,2009年达到了67.05%。2005年至2009年5年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的年增长率均保持在40%以上,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55.16%。

图表 2:2005-2009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银联信

金融危机以来,受“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影响,自2008年12月开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逐月提高的局面;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创近10年的新高。

图表 3: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居民收入增速偏低

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居民收入增速相对偏低。一个时期以来,居民收入中有越来越大的份额用于增加储蓄,以备未来消费之需。因而,即期消费的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增加收人等于增加储蓄的现象的确普遍存在。但这并不表明居民收人水平提升很快,也不表明即期消费已获得较好的满足而无需再继续增加,从而把全部新增收入都用于储蓄。正好相反,这是居民收入增长异常缓慢的反映,也是为准备未来消费之用而不得不抑制即期消费以增加储蓄所致。居民收人增速偏低,不足以支持即期消费水平的提升,导致内需不足,供给大于需求,造成产能过剩。

3.外贸依存度过高

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过高,而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外需放缓。外贸扩张是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同时投资过度增长情形下发生的。大量商品的出口会提升投资的增长速度。可是,由投资引致的需求主要是生产性需求,即便消费需求有所增长,那也是相当缓慢的。所以,出口扩张带动投资扩张,必然加剧投资和消费二者的失调状态。其结果必然会拓展商品和产能过剩的领域,并扩大其规模。

2001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3.3%,2002年为510.2%,2003年为60.4%,2004年为70%,2005年为62.6%。5年间除2001年与上年持平外,之后3年每年都提升约10个百分点,每年的上升幅度相当于上世纪整个90年代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幅度。2005年,在各方面政策的控制下外贸依存度才有所下降。在这几年,投资率也迅速提升,消费率则相应下降。这两种重要经济现象的同时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由其内在机制相互联动所致,是必然的。因此,若不抑制外贸扩张,要根治产能过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轮产能过剩爆发的直接诱因之一是外需放缓。近年来,外需拉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以前,外需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基本都在10%以下。而2005-2007年3年中,由于外贸顺差的急剧上升,外需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猛增到24.1%、19.5%和23.7%。由于外需拉动贡献率的上升,一旦全球经济出现明显放缓,外需减弱,不但出口行业的产能过剩会明显暴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