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方日报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日报实习报告

南方日报实习报告

实习时与同学同住的过程中,有了很多不快乐,却因为这些不

快乐更加教会了我要宽于待人,学会包容和理解。为大家了一篇“南方日报优秀实习生”,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在四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在《南方日报》上共发表13篇文章,共计25785字,涉及突发、时政、专题报道等多种题材。

●参与多次调查报道,深入了解了调查报道的制作流程,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经验。《购物卡:禁令下的“商业宠儿”?》影响深远。

●参与多次内参工作,在采写深度上有很大提高。《深圳清理流浪人员内幕调查》挖掘有关部门失职背后的社会制度不健全是根源。

回顾实习就如回望一段已经烙上成长印迹的人生经历。那段时

间发生不少事情,因工作带来的思想碰撞、人际相处里学到的经验教训,社会现实的真切等等,都不可逆转地在发酵并影响我今后的生活。

我的实习,看得见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稿件,看不见的却是我走了大半个广东省,我看见了真实的底层,所经历和到的绝不仅仅是那些个印好的铅字。

《南方日报》的地方新闻中心便是我四个月实习时间所在的部门。这里没有专线、没有跑调查的机动,但是却什么线都跑,深度调查也做,涉及整个广东省范围的“地方”,并且《南方日报》的内参就是由这个部门负责。带我的项仙君老师第一天就提醒我,这里比较“闲”。等熟悉后发现,这里的闲是因为版面等原因发稿不多,但是它不闲的一面就能让人见识不少。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网上找到的或报料平台上提供的某地方的新闻线索,有价值的话,我们就下地方实地采访。所以借着实习的机会,我随老师走了很多地方,粤东粤西的不少县、镇我都去过了,感受了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更体会到基层的生活是那样的真实。四个月里,我见过了只因150元钱被同学脱衣殴打的少女,被野蛮村民敲诈得气病的老板娘,看起来可怜却讲假话的病妇人,认真研究法律为儿子讨公道的老教授,担心生意没法做的市场小业主,害怕被抓而四处躲避的村民线人,讲话理直气壮的骗子公司老总,摆架子让我们走“程序”的官员,为村里做好事却被村民殴打的热心人……原来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百态,什么人都有。

除了采访,我们有时也做专题或深度调查。在我实习期间就做过关于购物卡、陪护问题、深圳流浪人员这三个大型调查。除了要搜集大量的现成资料了解背景,便是到一线进行大量的采访。为了了解购物卡我跑遍了广州市几大出名的商场,大了近百个咨询电话;了解陪护也是把几大医院都走遍了,吃了各种闭门羹,甚至去地方采访时也不忘抽时间去当地医院一看,就像做社会调查一样,力图在区县、城市之间找到异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为了此奥查深圳流浪者如何被抓了又放,我们驱车跟在整个深圳市跟踪、暗访,去追问不同部门负责人以求找到真相。

而没有采访任务的闲暇之时,就在办公室里做一些杂活儿:帮忙检查内参的排版、查资料、拆读者来信、以及其他的行政工作。

到结束我所发的稿件仍在十篇左右。其实一路来写过挺多稿,发不了就当自己练笔了。项老师告诉我,导语是新闻最精华的地方,也是最考功力的难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导语还欠火候,“总是很平淡”。他常逼我在短时间内完成稿子,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把采访到的新鲜材料都恰当地运用到稿子中。所以这次实习,调查稿、小消息、社会类、庭审类、对话,多种文体我都有过尝试,也算是很丰富的练习。

实习令我收获最大的是各种经历。为了采访,我好多次搜资料都坚持在百度、谷歌翻到五六十页;连着十几个电话打以不同方式问百货公司购物卡的信息;抓紧下班时间赶去商场实地观察;编各种临

时想出来的借口和人套近乎;扮不了公司秘书就是扮公司老总的女儿;以学生身份假装去应聘询问公务员的事;偷查停车场的车牌,并趁进入调查对象办公室后成功偷拿他的名片;顶着大太阳为找目的地差点在城中村里迷路;也吃过多次闭门羹,被人当球踢……

实习到最后一个月,因为老师家里有急事6月初就赶回老家去了,于是剩下的一个月里,我完全就是自己出去跑采访、自己写稿再传稿,也在最后一段时间得到了更大的锻炼。那段时间里去单独听了一次庭审、进行了多次电话采访,跑了几个地方去调查。因庭审不能记录,而没有法律经验的我,必须打起二十倍的精神去记过程中的关键词;采访一个石场的事因为我不能单独出差,只能给各方当事人打电话,还必须根据不同时间事情进展的变化而修改稿件。这才是最完整的一段时间体会到采访的整个过程,体会到真正是一个记者将会独自面对什么。

我的第一篇稿件是关于珠海北京某大学分校区里发生的抢劫事件,学生在搏斗中被刺死。而根本原因是学校的安全隐患存在已久:整个小区没有围栏,就隔了稀疏的小树林直接就与外界的马路相连;学校里路灯坏了不少、监视器没安到位也坏了不少。作为我第一篇正

式采访可以成稿的稿子,我写得十分投入,改了又改,可是最终因为该校高层认识报社的领导,一通电话之后,我们的稿子就被压了下来不能见报。

当晚老师给我短信,说让我见笑了,看见了新闻的不高尚,看

见了新闻背后的荒谬和无奈。我只能回复他,我明白被 ___的现实,只是没想到这么点大的事也至于,确实可笑。

我不觉得新闻高尚,更不觉得新闻从业者高尚。以前看一些书,听一些名记的传奇,觉得新闻很了不起,影响力大。可是逃避很久,这才慢慢接触到的社会,愈发让我感到,所谓道义、高尚都很虚无。

我的确震撼,看看手上一些爆料信就能感受到底层有多少艰难

挣扎的人民,感到作为普通一员的卑微。他们的诉求多少是被知晓了的,多少是被解决了的?很少很少。你该责怪什么?上级 ___,还是自己点背呢?社会的畸变已然存在,我也相信它总会有一天变好,可是

这个希望不过是隧洞中透来的星光,出口有多么远,大家都知道。

我的确迷茫,每当我们玩乐得很惬意、吃喝得很潇洒,年轻人

投入在时尚潮流、中年人应对着各自的家庭事务时,突然事件发生,不论大或小,这些人新闻工作者们绝大多数还是尽职投入到岗位上,报道苦难,挖掘真相,之后再回归生活,继续之前的种种。在报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