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 或称蒸发皿法)
ET= α E0 ET= a E0 +b
(2-1) (2-2)
ET —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0 —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计。一般 采用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值; a,b — 经验常数; α— 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比 值。
第二节 作物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 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 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 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M): 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单位:(1) m3/667m2 = m3/亩;
(2) mm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气象条件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 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作物特性
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 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土壤性质
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农作物技术措 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
施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规律
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 存在需水临界期
m = hmax -hmin
Hp hmax hmin
hmin hmax hp
例题,见教材P55.
泡田定额为80 m3/亩 水稻生育期灌溉水量为227 m3/亩 总灌溉定额为307 m3/亩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
通常以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计划湿
润层(H),并要求该土层内的储水量能保持在作物所
定义 :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 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确定方法: 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一)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本田的灌溉制度,可分别针对泡田期和插秧以后 的生育时期进行设计。
泡田定额的目的(M1) 使一定土层达到饱和时所需水量 建立插秧时田面水层深度 泡田期的田间渗漏量和田面蒸发量
(1)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 是指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 况的土层深度。
(2)土壤最适宜含水率及允许的最大、最小含水率
适宜含水率因作物种类、生育阶段的需水特点、施肥情 况和土壤性质(包括含盐状况)等因素而异;
采用θmax=θ田, θmin为凋萎系数
(3) 降雨入渗量(P0) 指降雨量(P)减去地面径流损失(P地)后的水量,
(2-4)
ET—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m3/亩;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 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 ET = KY公式,则K代表单位产量的需水量,m3/kg; n、c —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可以通过试验确定。
对于旱作物,在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高产的情况下, 需水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大,用此法推算较可靠。
FAO-56推荐使用的公式形式为
作物表面的净辐 射,MJ/(m2.d)
土壤热通量, 平均日或月 MJ/(m2.d) 气温, ℃
饱和水汽 压,kPa
0.408(Rn G) 900 2(es ea)
ET0
T 273
(1 0.342) 实际水汽
压,kPa
饱和水汽压ea与温度曲 线的斜率,kPa/℃
二、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 法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 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 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 200m) 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 一般是指 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参照作物需水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所以都是根 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分阶段(月和旬)计算。
对于土壤水分充足的旱田以及水稻田,需水量主要 受气象条件控制,产量与需水量关系不明确,用此法 推算的误差较大。
模系数法
如何估算各生育阶段需水量
先确定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然后按照各生育阶段需 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ETi = Ki ET /100 (3-5) K=ETi / ET
ETi— 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 Ki— 需水量模比系数,即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 物需水量的百分数
如果能在农田中测算出腾发消耗的总热量,便能由此 推算出相应的作物需水量的数值。
英国的彭曼(Penman)公式是1948年提出来的, 后来经过多次的修正。
1979年,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对彭曼公式又作 了进一步修正,并正式认可向各国推荐作为计算 参照作物需水量的通用公式。
海拔高度影响温度函数的改 正系数,p0为海平面的平均 气压,p为计算点的平均气 压
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 一定的适宜范围内,处于 Wmin ~ Wmax之间。
当无有效降雨时,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由于作物的 消耗接近于Wmin,此时需要进行灌溉,补充水量。
Wmin= W0 – ET + K
则,推算出开始进行灌水时的时间间距
t= (W0-Wmin) / (e-k)
1、泡田期的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M1=0.667(h0+S1+e1t1-P1)
泡田定额取决于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犁耕深 度等因素。一般h0=30 ~ 50 mm。
泡田定额:m3/亩
土壤质地 粘土和粘壤土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
大于2m
小于2m
50~80
中壤土和沙壤土 80~120
70~100
轻沙壤土
太阳净辐射
干燥力,
Ea=0.26(1+0.54u)(eaed)。ea为饱和水汽压, ed为当地的实际水汽压, u为离地面2m高处的风 速
ET0
p0 Rn Ea
p
p0 1
p
参照作物需水量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函数,其/dt,ea为饱 和水汽压,t为平均气温,γ为湿度计常数 γ=0.66hPa/℃
要求的范围内。
ET
ET
ET
m
P0
K
1、水量平衡方程
Wt - W0 = Wr + P0 + K + M - ET
式中: Wt, W0 — 时段初和任一时间t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 内的储水量; Wr —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 — 保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雨量 K— 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即K =kt; M— 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 ET—时段t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即ET=et,e为t时段内平 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 或 m3/亩
“α值法”只要水面蒸发量资料,易于获得且比较稳定, 适宜水稻等作物,不适宜于旱作物。
注意事项
水面蒸发皿的规格、安设方式及观测场地规范化 注意非气象条件(如土壤、水文地质、农业技术措 施、水利措施等)对а值的影响
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
ET=KY (2-3)
ET=KYn + c
而这一时段末灌水定额m
m =Wmax -Wmin= 667nH(θmax – θmin) m =Wmax -Wmin= 667H(θ′max – θ′min)
式中 m— 灌水定额,m3/亩; H— 该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n—计划湿润层内土壤的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计)
2、基本资料的收集
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 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水稻 孕穗至开花期 棉花 开花至幼铃形成期 小麦 拨节至灌浆期
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使用水不至过分集中; 在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正处需水临界期的作物。
课后作业
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作物,通过图书馆及中 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就这种作物的需水规律 写一篇1000字的论文,并列出你引用的文献。
计算思路
计算ET0; 根据作物系数Kc对ET0进行修正即可求出 作物的实际需水量ET;ET=KcET0 作物实际需水量则可根据作物生育阶段分 段计算。
(一)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其基本思想是:将作物腾发看作能量消耗的过程,通 过平衡计算求出腾发所消耗的能量,然后再将能量折 算为水量,即作物需水量。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
主讲教师:谭军利 博士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2012年9月
内容提要
作物需水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作物灌溉制度(充分灌溉) 灌溉用水量 灌水率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为什么要学习作物需水量???
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必需资料 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依据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植株蒸腾 株间土壤蒸发 深层渗漏 田间渗漏:水稻田的渗漏
植株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 合称为腾发量,通常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除降雨之外而获得期望的作物产量 和品质并使作物根区保持适宜的盐分平衡所需的 灌溉水量或水深。《美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P59
储水量,WT可按下式计算:
WT =667γs(H2- H1)θ′/γw
或
WT =667 (H2- H1)nθ
式中: H1—计划时段初计划湿润层深度, m; H2—计划时段末计划湿润层深度,m; θ— (H2-H1)深度的土层中的平均含水率, 以占孔隙率的百
分数计,一般θ<θ田; n — 土壤孔隙率,以占土体积的百分数计; θ´— 同θ,但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
第三节 灌水率
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例如以万亩计)上所需灌溉的
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 作用:计算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 量。单位:m3/(s /104×667m2 )
设计方法 :灌水率q净应分别根据灌区各种作物的每 次灌水定额,逐一进行计算。
设灌区面积为A(亩),种有甲、乙、丙…种作物, 面积各为α1 A、 α2A、 α3A、…; α1、 α2 、α3 …分别为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占灌区面积 的百分数。
Penman-Monteith 公式估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并根据公式的要求,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做了新 的定义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假设作物高度为0.12m,固 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 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 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速率。
(4) 地下水补给量(K)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至
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其大小与地下 水埋藏深度、土壤性质、作物种类、作物需水强度、 计划湿润土层含水量等有关。
(5)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WT) 在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是变化的,由于
计划湿润层增加,可利用一部分深层土壤的原有
100~160
80~130
生育期灌溉制度的制定
1)按照各地试验资料,合理写出水稻不同生长阶段 的适宜淹灌水层的上限(hmax)和下限(hmin) 2)根据生育期任何一个时段t的农田来水与耗水,用 水量平衡方法确定各时段的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h1 + P + m – WC – d = h2
γs 、γ水 — 分别为土壤干容重和水的容重,t/m3。
3、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M1=667γsH(θmax- θ0)/γw
H—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应根据播前灌水要求决定; n— 相应于H土层内的土壤孔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百分数计; θmax— 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 θ0— 播前H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孔隙率的百分数计; θ′max、θ′0—同θmax、θ0,但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
干湿表常数, kPa/℃
2m高处平均 风速,m/s
(二) 实际需水量的计算
ET=Kc (ET0) Kc—作物系数。
作物需水系数Kc不仅随作物而变化,更主要的是随作 物的生育阶段而异。生育初期和末期的Kc较小,而中 期的Kc较大。
山西省冬小麦作物需水系数Kc值
生育 播种~ 越冬~ 返青~ 拔节~ 抽穗~ 灌浆~ 全生 阶段 越冬 返青 拔节 抽穗 灌浆 收获 育期 Kc 0.86 0.48 0.82 1.00 1.16 0.87 0.87
P0=P-P地
(2-15)
降雨入渗量也可用降雨入渗系数来表示:
P0=αP
(2-16)
α—降雨入渗系数,其值与一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延续时
间以及土壤性质、地面覆盖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一次降雨量小于5mm时,α为0; 当一次降雨量在5~50mm时,α约为0.1.~0.8; 当次降雨量大于50mm时,α=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