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6期(总第228期
)
E DUCAT I O N E XP LORATI O N
No 16,2010
Se ria l No 1228
基于多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杨益彬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创业教育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创新性、全员性和实践性。根据“秦勒原理”中“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应该从基础性、普及性和提高性三个层面加以定位。在此基础上,依据泰勒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标准的要求,系统构建具有融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多层次目标;多维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6-0038-03
收稿日期:2010-03-20
作者简介杨益彬(6),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论研究。
一、创业、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11创业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创业的定义是:“创业,创立基业。”这里的“基业”是指事业的基础和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创业又是一个发现和捕获商业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提供相应服务和实现其潜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过程。笔者认为,创业应体现以下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创业包含一个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2)创业必须付出努力;3)创业要承担风险;4)创业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5)创业会给创业者和社会带来效益。创业应该是人生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21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末创业教育走进我国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基于以上关于创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应体现为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和以创业基本素质与具体创业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狭义的创业教育的结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目标,为各行业、各领域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过程。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和拓展。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植根于全日制本科教
育体系之中,应该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同时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创业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1)创新性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顾橙勇,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卖鸡蛋,他在三年中进行了三项创新:1)成功开发了鸡蛋“身份证”;2)设计修改了“阿强鸡蛋”的包装,所有鸡蛋都被打上了“阿强”的字样;3)有效推出了阿强“头窝鸡蛋”,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很显然,顾橙勇成功了。研究他和其他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其中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创新”,“创新”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2)全员性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这里强调创业教育对象的全员性,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创业教育只对有创业意向、毕业后甚至在校期间就想创办企业的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误区而提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虽然社会并不需要他们都去创办企业,但他们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及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会面临创新和开拓自己事业的问题。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应充分体现教育的全员性。
(3)实践性
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要求较高,要求创业者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创业知识,还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能力培养的过程来看,它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即一切间接的知识和方法只有通过个体的直接实践经验才能转化为能力。
换言之,能力是个体直接实践经验的产物,任何他人的好经验只有经过个体的重新掌握才能转化为本人的精神财富。所以,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业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实践的
:192-
基础之上,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二、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教育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它控制着课程、学生和教育的过程。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根据泰勒(T yl2 e r R1W1)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泰勒原理”)中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我们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现代社会生活以及教育专家对创业教育目标建议的研究,结合对创业内涵、创业教育及其特征的分析,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创业教育目标进行了筛选。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基础性目标、普及性目标以及提高性目标三个层面上加以定位。
11基础性目标
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拥有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开拓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设定的教育目标,它对创业人员的意识、态度以及行为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要向学生传授一种追求创新的做事精神,要使他们敢于在已有的社会秩序、规范、条件和关系下创造新的秩序、规范、条件和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勇于挑战困难,使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自信、果断、勤奋、踏实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爱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创业的使命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态度。基础性目标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21普及性目标
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指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这是在大学期间给学生播下的创业的种子,希望它以后能够生根、发芽,并能开花、结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现代创业的历史、国内外成功创业者的成功经历及其特征;让学生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对当今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解并掌握创新的原理;要求学生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公共关系知识;要学习必要的市场营销知识、金融保险知识、财会知识和税务知识;要学会常用的创业实务等。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31提高性目标
创业教育的提高性目标是指在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的同时,需要让那些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具有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该目标主要以研究创业问题、开展创业实践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如:创造和识别商机的能力,制订创业计划、创建创业团队、应用和整合多种创业资源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从事企业管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应用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1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需要有学科课程,还应该包括活动课程、实训课程等非学科课程,不仅要有学校、学院的参与,还要有社会的介入;不仅要有传授创业知识的课程,更要有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根据“泰勒原理”中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要求,我们多维度构建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如下图);在确保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安排综合应用创新、创业理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创业实训课程,以符合课程体系的整合性标准的要求。多维度构建课程体系是有效实现创业教育多层次目标的保证
。
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示意图
(1)创新、创业学科课程的设置
创新、创业学科课程主要以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理念为主,并面向全体学生授课。该学科主要设置了“科技创新概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等课程。“科技创新概论”从发明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介绍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T R I Z理论基础等科技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传授有关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以上两门课程每周均安排2学时,结合专业特点可以采用讲授与讨论、案例分析、方案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参观与考察。
课程融合是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与渗透,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进行的创新、创业理念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的一种形式。我们知道,专业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不仅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保障,也是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全新举措。为了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渗透,首先应邀请创业教育专家给专业教师作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