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2期肩淹f寶;爾
2 0 18 年 2 月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12-16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研究进展
张永峰王子龙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摘要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足利用低沸点的有机物作为工质推动透平做功
的朗肯循环,ORC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低品位热能。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普遍存的、巨大的低品®能源。

ORC技术与太阳能结合,对曹能减排,降低化石能源依赖,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集热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中的关键因素对于循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集热系统;循环性能影响因素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Organic Rankine Cycles
Zhang Yongfeng Wang Zilo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BSTRACT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is applied to drive
the turbine to do work with the organic low boiling point refrigerant, ORC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low-grade heat. Solar energy is a kind of clean, widespread and huge
low-grade energy. The combination of ORC technology and solar energ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reduction of fossil energy de­
pendence?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uppl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publish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alysis of solar heating system and the key factors in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in
effect on cycle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KEY WORDS solar energy ; organic rankine cycle ; thermal system ; circulation performan­
ce factors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自然环境的不 断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而太阳能是蕴藏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拥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我国的太阳能 资源又相当丰富[2_5],合理应用有利于缓解当前的能源问题。

太阳能虽然具有资源分布广泛,总量 巨大,清洁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单位面积能暈密度低,资源存在间歇性,受昼夜、天气、季节等影响 巨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的局限性。

相比于常规能源,太阳能的局限性使得对其充分利用更加困难。

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光伏发电和聚焦型太阳能光热发电。

光伏发电由于光伏电池本身的成本较高,并且效率低,目前只适用于 小规模或家庭用户发电。

与光伏发电相比,太阳 能热发电在经济性能、技术及环保等众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长远角度看,光热发电比光伏发电 更加理想。

传统的高温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通常采用水蒸气朗肯循环,水蒸气的热力特性决定了当热源温度低于371 °C时,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显著下降. 为保障热源温度,系统需要采用大面积、高聚焦比 的聚焦集热方式,这会使系统的运行维护更加复杂,造价昂贵。

由于热源温度高,系统通常采用熔 盐进行蓄热,但熔盐的熔点高,夜间需要保温,电站的寄生耗电高[_。

收稿日期:2〇17-〇9-15
作者简介:张永峰,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太阳能有机朗肯发电。

第2期张永峰等: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研究进展•13 •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采用有机工质代替传统朗 肯循环的水蒸气,可以实现中低温热能的发电应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废热、地热、太阳能、生物 质能利用等领域。

将有机朗肯循环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可以降低系统的工作温度、初投资成本和 运行成本,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辐射具有分散性强,能流密度低的特点,为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温度,引人了太阳能低倍聚光器,常见的低倍聚光器是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太阳能O R C系统的性能。

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点 聚焦与线聚焦两种系统,点聚焦系统主要包括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线聚 焦系统主要包括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和菲捏尔式热 发电。

其中,槽式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现 了商业化,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碟式和塔式系统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示范阶段。

相 比于碟式和塔式系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较低。

本节主要介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现状。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图1)属于聚焦跟踪型集热器,具有一个抛物线横截面的槽式反射器,基于 抛物线的特性,可将投射到反射板上的太阳光线汇聚到位于反射镜面的焦点上的接收器上,而接 收器再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介质。

由于聚焦的作用,在接收器上形成的能流密度较高,因此,可以 在有限的时间将导热介质提高到较高的温度。

国内外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大量研 究,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光集热特性、流动传热特性、集热效率以及近年来对集热管表面热应力和热流密度的分布。

Marco Binotti等采用第一光学法,建立三维数学模型,研究太阳光人射角、反射镜横向和纵向 的坡度误差、反射镜的反射误差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聚光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光线追踪法对模型进 行验证[7]。

Z.D.Cheng等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光线追踪模型模拟槽式集热器的几何参数对其在理想光学情况和存在光学误差的情况下的 集热特性的影响和集热器对光学误差的敏感程度[s]。

肖杰等把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M CRT)与有 限容积法(F V M)相结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聚光特性模拟™。

分析光不平行夹角、几何聚光 比和边界角对太阳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

东朝阳 等通过分析管长、流速和流体温度、太阳辐射强度 和环境温度对集热器热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几个改进方面[1°]。

Hongbo L ia n g等比较3种基于 光线追踪的不同光学模型下槽式集热器的几何参数对其光学效率的影响
S.D.Oden等对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D S G槽 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不同辐射条件和不同集热管尺寸对集热器的传热流动的影响[12]。

韦彪以D S G太阳能槽式真空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D S G集热器模型,并运用蒙特卡罗光 线追踪法进行辐射计算及分析,通过研究集热器几何聚光比和边界角对集热器吸热管表面圆周方向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和集热器的聚光特性[13"4]。

高志超等针对30m2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研究集热器关键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15]。

2有机工质
工质的物性对动力循环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有机工质的选择和物性研究是太阳能O R C发 电系统的重要内容[16]。

早期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 为氨水、二甲醚等有机物,当前O R C工质大概分为以下几类:制冷剂类、烷烃类、芳香烃类与硅氧烷类。

有机工质的选择一般从工质的环保性能、化 学稳定性、安全性、临界参数,正常沸点及凝固温度、流动及换热性能及价格成本几个方面考虑[1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阳能O R C工质选择 和系统参数优化上进行了诸多深人研究。

Bahaa Saleh等在设定的低温太阳能的工况下,通过理论 计算得出31种纯工质的循环效率,再进行分析对 比表明,R236ea、R245ca、R245fa、R600、R600a、R601a、R E13 和 RE245 工质比较适宜™。

Tchanche
•14 •第18卷
等分析比较20种适用于低温(低于90 °C)太阳能 O R C工质的理论性能、热力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比较结果表明:R134a最适合小型太阳能电站的应用,R152a、R600a、R600和R290虽然性 能都很好,但是具有易燃性,使用中应做好安全措施。

N ishith等分析12种不同的工质对槽式太阳能O R C发电的经济性和热效率影响,分析对比表 明:R113的发电成本最低,甲苯具有最高的循环热效率[2«。

Rayegan等设计一套程序流程来筛选比较有机循环工质,把工质分为制冷剂和非制冷剂[21]。

制冷剂中R245fa、R245c a的性能较好,非制冷剂中丙酮和苯性能最好,丁烷和异戊烷次之g F e rra ra比较了 R134a、R245f a和丙酉同的循环效 率,发现丙酮效率较高但要注意其可燃性与爆炸性[-]。

Guoqiang选取异戊焼、戊焼、己焼、庚焼、环 己烷和甲苯作为研究的循环工质,结果显示环己烷 的效率最高,可达19.65%D3]。

H e等用Trnsys软件 设计模拟三级回热的拋物槽式太阳能集热驱动的 ORC[24]&文章对比分析了 R123、R133和戊烷的 性能,当透平进口温度高于185°C时相同条件下戊 烷的性能最好。

韩中合等选取9种有机工质,并对各有机工质 的蒸发压力、热效率、功比和不可逆损失等进行了比较25],结果表明:R245f a效果最好,R236f a和 R236e a次之。

高建强等选取R123、R134a、R152a、R22、R245f a共5种有机工质作为候选工质进行太阳能超临界O R C的计算和分析。

结 果显示R213在系统热效率方面表现出比其他工质更加明显的优势。

综合以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太阳能低温O R C适用工质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纯工质上面,对于二元或三元有机混合工质用于太阳能O R C系统的研究较少。

由于混合工质有过多的配 比方式,对于其物性没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以及 混合工质在相变温差过大时会产生组分分离等原因,目前的O R C工质的研究以纯工质为主&7_。

然而,在中低温热能利用过程中,具有非共沸特性 的混合工质相变过程可以和热源、冷源实现更好的温度匹配#所以与纯工质相比,混合工质拥有自身的优势
3膨胀机
膨胀机作为O R C发电系统的关键做功部件,其性能和造价影响太阳能O R C发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

研制和选用可靠、高效、低成本膨胀机,可改善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促进中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也有童要意义。

目前O R C系统中所采用的膨胀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速度 型膨胀机和容积型膨胀机。

容积式膨胀机(如涡旋膨胀机、螺杆膨胀机)具有低流量、高压比、低转 速的特点。

目前,这类膨胀机大多由对应的压缩机经过改造,逆向运行实现膨胀做功,绝热等熵效 率不高,且缺乏小型有机工质膨胀机内部流动及热功转换等基础问题的深人研究。

涡轮膨胀机主 要应用于大规模的O R C发电系统中,技术相对成熟。

Jian Song等基于速度角形和损耗模型计算向心透平的一维效率[3i]。

向心透平的效率与工作 流体和系统运行参数相互影响,R123作为工作流 体时透平效率最高。

Emilie等通过CFD模拟以 R143a为工质的向心透平的性能[3«。

改善透平的 叶片负载轮廓,并降低喷嘴出口处的最大马赫数可以优化透平性能。

岳松等选用甲苯为工质进行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三维造型设计和CFD数值模 拟验证胃。

用CFD方法对喷嘴叶栅、蜗壳和整级 进行了模拟计算。

Iva等以R245fa为工质用CFD对双螺杆膨胀 机进行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1341,分析结果城示流量泄露在低转速和高压力比下的影响较大a Tang 等研究膨胀机转速、吸人压力、人口过热等因素对双螺杆膨胀机性能的影响E3S:\Ziviani等人研究两 种不同工质对单螺杆膨胀机的影响及膨胀机与系 统运行的匹配情况[36]。

张业强等搭建R123为工 质的O R C系统试验台,研究单螺杆膨胀机在ORC 系统中的性能[37]。

Pardeep等开发一个O R C系统涡旋膨胀机设 计的通用程序,并以工质为R134a的涡旋膨胀机 为例研究运行条件和几何特征对膨胀机损耗的影 响[38]0韦伟等搭建采用涡旋式膨胀机的小型ORC 系统,并采用 R134a、R245fa、R22 和 R32 4 种不同循环工质,测试了 O R C系统的整体性能以 及涡旋式膨胀机特性[39]。

高鹏等设计以太阳能作 为热源、工质为R600的O R C系统,利用压缩空气 对O R C中的涡旋式膨胀机性能进行研究[4°]。

由于工质的多样性导致膨胀机设计的不确定 性,没有一种有机工质能获得绝对优势,也导致了
第2期张永峰等: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研究进展•15 •
膨胀机设计没有统一标准。

不同工质对应不同的膨胀机,这也限制了 O R C的发展。

4系统循环
由于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源的O R C技术在 现实系统中的发电效率并不高,不能短期为企业创造出可视的收益,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O R C系统的改进研究。

徐荣吉等设计并搭建了带内回热的O R C实 验台,以R123作为循环工质,对内回热、无回热两 种循环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显示内回热循环效率比无回热循环提高。

孙志强等通 过选取R27ea、R600和R141b典型有机干流体作 为工质,比较回热式O R C与基本O R C的性能[42]。

在相同工况下,回热式O R C的循环热效率高于基 本O RC,但对于循环输出净功率和循环总不可逆损失,结果则相反。

王智等以R245c a和R601作 为循环工质,研究低温抽气回热式O R C的两个参 数,即抽气压力和抽气系数对系统的影响[43]。

韩 中合等以R600和R245f a作为循环工质对分级抽 气回热式系统和基本O R C的热力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分级抽气回热式系统的热效率更高,产生的不可逆损失更小,具有更优越的性能[44]。

赵国昌等建立了带抛物槽式集热器的太阳能再热式O R C发电模型,研究再热式O R C系统热 效率增加量与输出功增加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规律[45]。

王智等以R601和R245c a作为循环工质,研究了再热压力比对低温再热式O R C系统的影 响[46]。

通过软件编程计算,以系统净功量为目标函数确定系统的最佳再热压力比。

徐杰等以系统 热效率最大为计算原则,提出以R123为工质的O R C系统最佳再热压力的确定方法[47]。

李宁等 针对120°C以下的低温余热资源,以R245f a为循 环工质,发现与基本O R C相比再热式O R C最大 可提高系统净输出功7.08%[48]。

再热型、回热型系统在基本O R C系统的基础 上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合适的再热度、抽气压力及 抽气量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减少 系统不可逆损失。

5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太阳能O R C热发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设计太阳能O R C系统提供参考。

作为太阳 能热利用的核心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优劣对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具有关键影响。

工质的选择 会影响系统的运行及寿命,选择工质时需要考虑
其热物性、热源温度及工质在膨胀机的膨胀过程
等因素。

膨胀机作为关键部件,它的选择需要考
虑输出功率、绝热效率、流量及工质等多种因素。

系统循环方式上,再热、回热虽能提高系统效率,但同时要考虑热源的情况和系统的稳定性。

国内O R C技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 究工作较多,试验较少,对工程实际运用急需解决
的问题涉及较少。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
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注重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就推动了有机朗肯循环
的发展,而O R C发电技术的逐步完善,必将带动 国内低品位热能的利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 结构。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Technology Roadmap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M].France: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ublishing,2010 :11-80.
[2]潘垣,辜承林,周理兵,等.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及其对
我国能源与环境的深远影响[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
展,2003,25(4) :6-12.
[3]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等.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
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J].地球物理
学进展,2010,25(4) :1115-1152.
[4]陶建格,薛惠锋.能源约束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用对策[J].资源科学,2008,30(2) :199-205.
[5]周北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J].中国能源,1997,11(3) :16-18. [6]袁建丽,林汝谋,金红光,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分
类[J].太阳能,2007(4):30-33.
[7] BINOTTI M,ZH U G,GRAY A,et al.Geometric A­
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Effects of Parabolic tro­
ugh Collectors[J].Solar Energy,2013,88 :88-96.
[8] CHENG Z D,HE Y L,CUI F Q,et parative
and Sensitive Analysis for 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
llectors with a Detailed Monte Carlo Ray-tracing Opti­
cal Model[J].Applied Energy ,2014,115:559-572.
[9]肖杰,何雅玲,程泽东,等.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
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0(5) :729-733.
[10]东朝阳,张明智,耿士敏,等.拋物槽式集热器热效率
研究[J].节能,2〇H7:28-32.
[11] LIANG H B,YOU S J?ZHANG H?et parison of
Three Optical Models and Analysis of Geometric Pa­
rameters for 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s[J].
Energy,2016,96:37-47.
[12] ODEN SD, MORRISON G L,B EH N IA M. Modelli­
ng of Parabolic Trough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Solar
C ollectoriQ]. Solar Energy, 1998,62(6) :395-406.
[13]韦彪,朱天宇.D S G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聚光特性模
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1,3U]0):773-778.
[14]韦彪,朱天宇,刘德有.槽式D SG太阳能集热系统模
拟分析[〗].1:程热物理学报,2012,33(3):473-476. [15]高志超,隋军,刘启斌,等.30m2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性能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31 (4):
541-544.
[16]郑浩,汤珂,金涛.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研究进展[J].
能源工程,2008,29(5):6(m-612.
[17]王华,王辉涛.低温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技术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9-42.
[I f]SALEH B,KOGLBAUER G,W ENDLAND M,et al.
Working Fluids for Low-temperature Organic Rank-
ine Gyides[J]. Energy. 2007,32(7):1210-1221. [19] TCH AN CH E B F,PAPADAKIS G,LAMBRINOS
G,et al. Fluid Selection for a Low-temperature Solar
Organic Ranking Cycle[J3» Applied Thermal Engi­
neering ,2009,29(11):2468-2476.
[20] NISHITH B D,SAN TA N U B. Thermo-economic A-
nalysls and Selection of Working Fluid for Solar Or­
ganic Rankine Cycle[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
in g,2016 ,95 :471-481.
[21] RAYAEGAN R,T A〇X Y. A Procedure to Select
Working Fluids for Solar Organic Rankine Cycles
(O RCs) [J]. Renewable Energy, 2011, 36 (2):
659-670.
[22] FERRARA F,GIM EILLI A. Small-scale Concentra­
ted Solar Power(CSP) Plant:ORCs Comparison for
Different Organic Fluids[J]. Energy Procedia,2014,
45:217-226.
[23] XU G,S〇NG G,Z H U X,et al. Performance Evalua­
tion of a Direct Vapor Generation Supercritical ORC
System Driven by Linear Fresnel Reflector Solar C q-
ncentrata?匸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5 ,
80:196-204.
[24] He Y L,M ei D H,T ao W Q,et al. Simulation of the
Parabolic Trough Solar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
with Organic Rankine Cycle [ J]. Applied Energy,
2012,97:630-641.
[25]韩中合,叶依林,刘赞.不同工质对太阳能有机朗肯
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2,32
(3):229-234.
[26]育I t强,孙鑫,曲振肖,等.太阳能超临界有机朗肯循
环的工质选择和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5,36
(8):2002-2007.
[27]刘超,徐进良,陈奇成,等.低温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筛选[J].中M电机工程学报,2013,33 (23):
37-43.
[28] BAO J, ZhAO L. A Review of Working Fluid and
Expander Seclections for Organic Rankine Cycle[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3,
24:325-342.
[29] CHEN H,G O SW AM I D Y,STEFA N AK O S E K. A
Review of Thermodynamic Cycles and Working
Fluids for the Conversion of Low-gradf Heat[J]. Re­
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0, 14
(9):3059-3067.
[30]周颖艳,杜小泽,杨立军,等.吸收烟气余热的|共沸
混合工质蒸发换热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3(8):9-15.
[31] SONG J, GU C W, REN X D. Influence of the
Radial-inflow Turbine Efficiency Prediction o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〇RC) System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
agetnent,2016,123 :308-316.
[32] SAURET E,G U Y T. Three-dimensional off-design
Numerical Analysis of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Ra­
dial-inflow Turbine [J]. Applied Energy, 2014,135 :
202-211.
[33]岳松,张奥,张艳平,等.中高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
系统向心透平气动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15,51(4) : 155-160.
[34] PAPES I,D E G R O O TE J, VIERENDEELS J. New
Insights in Twin Screw Expander Performance for
Small Scale ORC Systems from 3D CFD Analysis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5,911535-546. [35] TANG H,WU H,WANG X,et al. Performance
Study of a Twin-screw Expander Used in a Geo­
therm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Power Generator
[J]. Energy,2015,90( 1) :632-642.
[36] ZIVIANI D, GUSEV S,LECOM PTE S,et al. Opti­
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scale Organic Ran­
kine Cycle that Utilizes a Single-screw Expander[J].
Applied Energy, 2017,189 : 416-432.
[37]张业强,吴玉庭,夏闰栋,等.单螺杆膨胀机在有机朗
肯循环系统中的性能研究D].机械工程学报,2015,
51(16) :156-163.
[38] GARG P, K ARTH IK G M, KUM AR P, et al. Deyel-
opmeflt of a Generic Tool to Design Scroll Expander
for ORC Application! [J].Applied Thermal Engi­
neering, 2016, 109:878-888.
(下转第64页)
4结束语
本试验基于三毛细管组合节流方法,试制了 毛细管组合节流跨临界循环〇02热泵热水系统, 并测试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X 况下的节流特性与 热力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
1)
根据环境温度采用不同的节流模式及调节 制热温度,可适应c o 2热泵系统全年运行对工质流 量及压降调节的要求,〇)2质量流量及毛细管进出 口压降分别可在0.064〜0.324 kg /s 及5.96 M Pa 〜 8.34 M P a 之间调节。

2)
在低温、中低温、中温、高温环境工况下,毛
细管组合节流跨临界循环C 02热泵热水系统较适 宜的制热温度分别为55〜60 °C 、55〜70 °C 、55〜 80 °C 及 55 〜80 °C ,
3)
毛细管组合节流跨临界循环002热泵热水
系统具有较优良的低温性能,在-25 °C 的低温环 境工况下仍可稳定运行6
4)
毛细管组合节流跨临界循环002热泵热水 系统具有较优良的高温性能,制热温度90 °C 时其 性能系数可超过3.U
参考文献
[1]
CHUA K J, CHOU S K , YANG W M. Advance in Heat Pump Systems a Review [J ]. Applied Energy,2010,87(12):3611-3624.
[2] 郝鹏飞,主沣牿,适用于低温工况的空气源热泵热水
器研究现状制冷与空调,2()14,8C14): 106-112.[3]
ZHAO D ,D I N (t G L ,X U Y S,et :a l.Development of a Stepped Capillary Tube as a low Cost Throttling Devi­ce for a Residential Heat Pump SystetSl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2014,42(3) :36-47.[4]
CHINGULPITAK S,WONGWISES S. Two-phase Flow Model of Refrigerants Flowing through Helically Coi­led Capillary Tubes [J ].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0,30(11):1927-1936.
[5] 苏顺玉,张春枝,陈剑.空气源热泵毛细管节流空调系
统的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36): 1-3.
[6] 熊涛.二氧化碳热泵双毛细管组合节流特性及系统热
力性能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7] 孙涛,郭宪民,杨明.毛细管长度对热泵热水器系统动
态性能的影响[J ].流体机械,2009,8 (37): 58-62,
[8] 杨礼桢,岑敏婷,王劲柏.热泵热水器变工况下毛细管
节流特性探讨[J ].流体机械,2011,6C39):74-79.[9]
ZHANG J, WANG R Z, WU J Y.System Optimiz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i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7 , 27(5-6):1029-1035.
[10]
FURLONG T W , SCHMIDT D P.A Comparison of Homogenous and Separated Flow Assumptions for AdiAbatic Capillary F low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2,48:186-193.
(上接第16页)
[39] 韦伟,严瑞东,刘杰,等.采用涡旋式膨胀机的有机朗
肯循环系统试验研究D ].流体机械,2012,40 (11): 1-9.
[40] 高鹏,江龙,王舸伟,等.有机朗肯循环模拟及涡旋式
膨胀机的性能研突[J ].制冷学报,2014,35 ( 1): 53-57.
[41] 徐朵吉,席奂,何雅玲.内闺热/无厲热有机朗肯循环
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34 ( 2): 205-210.
[42] 孙志强,易思阳,郭美茹,等.利用中低温余热的回热
有机朗肯循环性能分析[J 1热能动力工程,2015,30 (1): 24-30.
[43] 王智,于一达,韩中合,等.低温抽气回热式有机朗肯
循环的参数优化[J ].华东电力,2013, 41 (2): 0448-0451.
[44] 韩中合,叶依林,主璟.分级抽汽回热式太阳能低温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汽轮机技 术,2012,54(2) :81-85.
[45]
赵匡爵f 王永,THOMPSON S ,等.太阳能再热式有
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47(2):215-221.
[46] 王智,于一达,韩中合,等.低温再热式有机朗肯循环
的参数优化[J ].热力发电,2013,42(5):22-25.
[47]
徐杰,李新禹,谷操,等.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最佳再热
压力的确定[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〇〇9,28 (6): 83-85.
[48]
李宁,张鑫,白皓,等.有机朗肯循环与再热式循环低
温热源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研究[J ].工业加热,2012, 41(2):4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