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反应NO 2(g)+SO 23(g)+NO(g)。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 NO 2
解析:反应NO 2(g)+SO 23(g)+NO(g)的特点是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A 项不能说明。
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 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 项可以说明;SO 3和NO 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C 项不能说明;SO 3和NO 2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 mol NO 2,因此D 项也不能说明。
答案:B
1题变式
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
+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⑤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
A .①④⑤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只有④
解析:①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但气体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②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始终保持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③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始终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始终保持不变;④由于容积恒定,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⑤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
答案:A
1-2.向2 L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 3、H 2和N 2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H 32+3H 2,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生成1 mol N 2同时生成3 mol H 2
C .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高温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A项正确;生成1 mol N2和生成3 mol H2同为正反应过程,不管是否达到平衡,均满足,B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D 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A
2.在一定温度下,向2 L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2+I2ΔH>0,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是1
16
B.0~2 min内的HI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C.恒压下向该体系中加入N2,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正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2+I2
起始(mol·L-1)0.500
转化(mol·L-1)0.10.05 0.05
平衡(mol·L-1)0.40.05 0.05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0.052/0.42=1/64,A项不正确;恒压下通入N2,容器体积增大,平衡不移动,但是反应速率降低,C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项不正确。
答案:B
3.在25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X、Y的反应量分别为0.05 mol·L-1、0.15 mol·L-1,Z的生成量为0.1 mol·L-1,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显然X的转化率为50%;平衡常数K=
(0.1)2 0.05×(0.05)3
=1 600;平衡常数仅受温度的影响,不受压强、浓度的影响,所以C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
4.在100 ℃时,把0.5 mol N2O4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反应进行到2 s 时,NO 2的浓度为0.02 mol·L -
1。
在60 s 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 以N 2O 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 -1·s -1
B .在2 s 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
C .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 2O 4 0.25 mol
D .平衡时,N 2O 4的转化率为40%
解析:N 2O 4和NO 2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N 2O 4(g) 2NO 2(g)
起始(mol) 0.5 0
反应(mol) 0.05 0.02×5
2s 时(mol) 0.5-0.05 0.02×5
v(N 2O 4)=0.05 mol 2 s ×5 L
=0.005 mol·L -1·s -1 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0.05 mol +0.02 mol·L -1×5 L =0.55 mol
2 s 时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p 2s ∶p 始=0.55∶0.5=1.1∶1。
60 s 达到平衡时,设有x mol N 2O 4反应。
则有
N 2O 4(g) 2NO 2(g)
起始(mol) 0.5 0
反应(mol) x 2x
平衡(mol) 0.5-x 2x
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x mol +2x mol =(0.5+x)mol ,所以有(0.5+x )mol 0.5 mol
=1.6,解得x =0.3。
平衡体系中含0.2 mol N 2O 4,N 2O 4的转化率为0.3 mol 0.5 mol
×100 %=60%。
答案:B
5.t ℃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该反
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X )·c 2(Y )c 2(Z )·c 2(W )
,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一定增大
B .增大压强,W(g)质量分数增加
C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 ++2W
D .增大X(g)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为2Z ++2Y ;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W(g)质量分数减小;不知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故无法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增大生成物X(g)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故选D 项。
答案:D
6.(2013·惠州模拟)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
达到平衡后,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
,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1.9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C 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
C .气体A 的转化率升高
D .m +n >p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体积缩小的倍数与浓度增大的倍数之间的关系;
(2)外界条件改变地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假设压缩气体的体积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的浓度的2倍,现在只有1.9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得m+n<p,同时可得C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小、气体A的转化率也减小,故选A。
答案:A
二、双项选择题
7.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D(g),5 min后达到平衡。
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A.a=1 B.a=2
C.B的转化率为40% D.B的转化率为60%
解析: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时,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a=1,A项正确,B项错误;设达平衡时,B的改变量为x mol,则A、B、C、D的平衡量分别为(2-x) mol、(3-x) mol、x mol、x mol,设容器体积为1 L,则平
衡常数K=1=x2
(2-x)(3-x)
,解得:x=1.2,B的转化率=1.2÷3=40%,所以C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AC
7题变式
7-1.某温度下,H2(g)+CO2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慢,甲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CD
7-2.放热反应CO(g)+H2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其平衡常数为K1。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
B.K2<K1
C.c2(CO)=c2(H2O)
D.c1(CO)>c2(CO)
解析:平衡常数数学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为两个浓度的乘积,因此K的单位不可能为mol/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所以K2<K1,B是正确的;本反应是等摩尔的CO和H2O(g)起反应,因此无论温度升降、压强变化,c(CO)=c(H2O),选项C也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因此c2(CO)比c1(CO)大,D项错误。
答案:BC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ΔH =a kJ·mol-1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a>0
B.当v正(H2)=v正(H2O)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当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时的温度为830 ℃
解析:t越大K越大,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a>0,A正确;v正(H2)=v逆(H2O)时该反应才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方程式左右两边的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对该反应平衡无影响,缩小体积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错误;830 ℃时,K=1,故c(CO2)·c(H2)=c(CO)·c(H2O),D正确。
答案:AD
三、非选择题
9.(2013·惠州调研)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CO(g)+2H23OH(g),现模拟并分析该反应:
(1)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H2的同时生成1 mol CH3OH
(2)下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填“>”、“<”或“=”)K2。
解析:(1)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判断出b错误;平衡时,各成分浓度不变,c正确;消耗H2及生成CH3OH均为正反应,d错误。
(2)T2条件下,反应先达到平衡,故T2>T1,温度越高,CO转化率越低,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K1>K2。
答案:(1)ac(2)①<②>
10.已知:反应①Fe(s)+CO2+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H2(g)
(1)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CO2(g)+H2+H2O(g),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
据此关系式及表中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欲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F.设法减少CO的量
解析:(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①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K1=c(CO)
c(CO2)
,K2=
c(H2)
c(H2O)
,K3=
c(CO)·c(H2O)
c(CO2)·c(H2)
=K1/K2。
(3)当973 K时,K3=K1
K2=1.47
2.38≈0.62,而当1 173 K时,K3=
K1
K2=
2.15
1.67≈1.29,反应③
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反应③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容器体积,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使用催化剂也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减少生成物的量,能使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1)吸(2)K3=c(CO)·c(H2O)
c(CO2)·c(H2)
(3)DF
11.(2013·海南卷)反应+C(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 mol/L。
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 T2,平衡常数K(T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T2)。
(2)若温度T2时,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③反应在0~5 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
解析:(1)图中显示,T2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速率大所以温度高;而温度越高c(A)越小,可判断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K将增大。
(2)平衡问题的常规计算,略。
答案:(1)小于小于(2)①0.085mol②0.082mol/L③0.007mol/(L·min)
12.(2013·广东省汕名校质检)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3OH(g)。
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________(填“a ”或“b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由图2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起始充入的CO 为2 mol
B .增加CO 浓度,CO 的转化率增大
C .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 .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 2,再次达到平衡时n (CH 3OH)/n (CO)会减小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 (H 2)=________;该温度下CO(g)+2H 2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 1、P 2,且P 1<P 2)。
解析:(3) CO(g)+ 2H 23OH(g)
起始浓度(mol/L): 1 2 0
转化浓度(mol/L): 0.75 1.5 0.75
平衡浓度(mol/L): 0.25 0.5 0.75
v (H 2)=1.5 mol/L 10 min
=0.15 mol·L -1·min -1, K =c (CH 3OH )c (CO )·c 2(H 2)=0.750.25×(0.5)2
=1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
(4)升温平衡左移,而升压平衡右移。
答案:(1)b 放热 (2)AC
(3)0.15 mol·L -1·min -1 12 减小
(4)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