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级:关系密切,Wij=0.9。 B级:关系大,Wij=0.7。 C级:关系一般,Wij=0.5。 D级:关系小,Wij=0.2。 E级:没有关系Wij=0。
CUMT
6)事故严重度的评价方法
S C 20( N1 0.5 N2 105/ 6000N3 )
式中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万元; N1,N2,N3——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 的评估值,人。 7)危险性的抵消因子
CUMT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层次结构
CUMT
3)评价的数学模型
A {
i 1
n
(B
j 1
m
111 i
) Wij ( B112 ) j } B12 (1 B2k )
k 1
3
式中
(B111)i——第i种危险物质的事故易发性系数; (B112)j——第j种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系数; Wij——第i种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与第j种工艺过 程危险性的关联度; B1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B2k——危险性抵销因子(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CUMT SAFE
第五章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计划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一、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1. 危险源及其分类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 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称作危险源。 危险源的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 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CUMT
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给出了爆炸性、易燃性、化学性、毒性4类物质的生产场 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临界量。 根据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以及种类的多少区分为 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 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 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CUMT
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A*=1g(B1*) 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十万元为缩尺单位 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 一级重大危险源 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5≤A*<2.5; 四级重大危险源A* <1.5。
CUMT
模型评价结果举例:燃爆危害范围图示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 研究》 1997 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中立项“重大危险源普 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 青岛六城市成功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目前全国有重庆、无锡、南京等十多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 普查工作,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提供 了技术支持。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 (试行)》[ 国办发( 2000 ) 64 号 ] 第 58 条要求企业“对重大 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 《2001 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 “要对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评估 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CUMT
CUMT
2007年4月18日晨,辽宁铁岭清河特殊 钢公司发生钢包脱落事件。1500多摄 氏度的外泄钢水冲入“近在咫尺”的工 房,32名工人的生命在瞬间被吞噬。
CUMT
如前所述,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 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称作危险源。 那么,重大危险源则又可定义为“系统中存在的、 所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大于临界量的设备、 设施或场所” 。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 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
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 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 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和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 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 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控制工艺设备、 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缺陷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 价指标集。
CUMT
国内研究概况
主席令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通 过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 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 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 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 门和有关部门预案。 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 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二 ) 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 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CUMT
重大危险源辨识
为了预防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控制重大危险源。 为控制重大危险源,就必须辨识重大危险源,从而使得重大 危险源的控制具有针对性。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对照标准法):指将危险源的危 险物质及其数量与有关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相对照来辨识重 大危险源。
CUMT
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外标准介绍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标 准。 1982年6月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82/501 EEC),简称《塞韦索法令》。 1996 Council Directive 96/82/EC。 1992 美国《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 程序》(RMP)标准 1996 澳大利亚 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
CUMT
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加强管理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的基本功 能是实施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一系列有 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全活动,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1)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通过辨识找出重大危险源,使得 管理对象更为明确。
(2)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隐患,以便为隐 患整改提供依据。
CUMT
北京东方化工厂1997年6月27 日火灾造成9人死亡,39人 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事故起因: 21时30分, 罐区北侧编号为 V09561B乙烯球罐底部液相管发生泄漏, 遇静电突发粉碎性爆炸引起火灾。 事故隐患被拆除 北京东方化工厂调 车场上空横跨三组 高压线
CUMT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
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 源辨识标准。 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 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 的范围内。 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 行修改。
CUMT
国内研究概况
1)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 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2)物的故障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 效而发生事故。
CUMT
3)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 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 环境。 (3)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两类危险源之间存在充分必要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 生的充分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 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 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CUMT
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 ① 爆炸性物质;② 气体燃烧性物质;③ 液体燃烧性物 质; ④ 固体燃烧性物质;⑤ 自燃物质;⑥ 遇水易燃物质; ⑦ 氧化性物质。 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 性相关系数的确定 Wij可以分为6级:
CUMT
共同特征 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 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 兼而有之。 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易燃、易爆或 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 度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 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国内研究概况
国务院令 344 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1.9 通 过 第十条规定“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 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 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 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 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 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CUMT
(1)第一类危险源 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
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 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
CUMT
(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CUMT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看是否满足下 式来判定是否重大危险源
qn q1 q2 1 Q1 Q2 Qn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 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
CUMT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
CUMT
1)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除前面已定义的 “危险单元”外,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贮罐也可划分为一个 单元; 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 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 生后后果的严重性。
CUMT
2. 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1)重大危险源及其分类 根据1997年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的国 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 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 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将重大危险源分为2类: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场所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超过其临界量。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贮存区中危险物质的数量超过 其临界量。
CUMT
上述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的出发点是物质的危险 性及其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同国 际接轨。
实际上,贮存有非危险物质、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的 高温高压容器和大型蒸汽锅炉,一旦发生事故,同样会造 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们也属于重大危险源。
CUMT
2)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重大危险源
事 故
大量能量 或危险 物质释放
可见,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
CUMT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研究背景
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1976 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 1984 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 1984 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泄漏恶性 中毒事故 1993 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 1997 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
CUMT
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 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 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CUMT
6)事故严重度的评价方法
S C 20( N1 0.5 N2 105/ 6000N3 )
式中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万元; N1,N2,N3——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 的评估值,人。 7)危险性的抵消因子
CUMT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层次结构
CUMT
3)评价的数学模型
A {
i 1
n
(B
j 1
m
111 i
) Wij ( B112 ) j } B12 (1 B2k )
k 1
3
式中
(B111)i——第i种危险物质的事故易发性系数; (B112)j——第j种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系数; Wij——第i种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与第j种工艺过 程危险性的关联度; B1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B2k——危险性抵销因子(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CUMT SAFE
第五章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计划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一、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1. 危险源及其分类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 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称作危险源。 危险源的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 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CUMT
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给出了爆炸性、易燃性、化学性、毒性4类物质的生产场 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临界量。 根据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以及种类的多少区分为 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 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 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CUMT
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A*=1g(B1*) 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十万元为缩尺单位 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 一级重大危险源 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5≤A*<2.5; 四级重大危险源A* <1.5。
CUMT
模型评价结果举例:燃爆危害范围图示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 研究》 1997 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中立项“重大危险源普 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 青岛六城市成功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目前全国有重庆、无锡、南京等十多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 普查工作,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提供 了技术支持。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 (试行)》[ 国办发( 2000 ) 64 号 ] 第 58 条要求企业“对重大 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 《2001 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 “要对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评估 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CUMT
CUMT
2007年4月18日晨,辽宁铁岭清河特殊 钢公司发生钢包脱落事件。1500多摄 氏度的外泄钢水冲入“近在咫尺”的工 房,32名工人的生命在瞬间被吞噬。
CUMT
如前所述,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 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称作危险源。 那么,重大危险源则又可定义为“系统中存在的、 所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大于临界量的设备、 设施或场所” 。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 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
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 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 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和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 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 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控制工艺设备、 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缺陷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 价指标集。
CUMT
国内研究概况
主席令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通 过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 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 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 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 门和有关部门预案。 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 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二 ) 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 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CUMT
重大危险源辨识
为了预防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控制重大危险源。 为控制重大危险源,就必须辨识重大危险源,从而使得重大 危险源的控制具有针对性。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对照标准法):指将危险源的危 险物质及其数量与有关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相对照来辨识重 大危险源。
CUMT
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外标准介绍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标 准。 1982年6月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82/501 EEC),简称《塞韦索法令》。 1996 Council Directive 96/82/EC。 1992 美国《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 程序》(RMP)标准 1996 澳大利亚 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
CUMT
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加强管理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的基本功 能是实施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一系列有 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全活动,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1)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通过辨识找出重大危险源,使得 管理对象更为明确。
(2)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隐患,以便为隐 患整改提供依据。
CUMT
北京东方化工厂1997年6月27 日火灾造成9人死亡,39人 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事故起因: 21时30分, 罐区北侧编号为 V09561B乙烯球罐底部液相管发生泄漏, 遇静电突发粉碎性爆炸引起火灾。 事故隐患被拆除 北京东方化工厂调 车场上空横跨三组 高压线
CUMT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
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 源辨识标准。 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 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 的范围内。 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 行修改。
CUMT
国内研究概况
1)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 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2)物的故障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 效而发生事故。
CUMT
3)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 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 环境。 (3)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两类危险源之间存在充分必要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 生的充分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 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 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CUMT
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 ① 爆炸性物质;② 气体燃烧性物质;③ 液体燃烧性物 质; ④ 固体燃烧性物质;⑤ 自燃物质;⑥ 遇水易燃物质; ⑦ 氧化性物质。 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 性相关系数的确定 Wij可以分为6级:
CUMT
共同特征 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 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 兼而有之。 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易燃、易爆或 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 度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 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国内研究概况
国务院令 344 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1.9 通 过 第十条规定“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 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 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 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 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 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CUMT
(1)第一类危险源 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
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 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
CUMT
(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CUMT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看是否满足下 式来判定是否重大危险源
qn q1 q2 1 Q1 Q2 Qn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 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
CUMT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
CUMT
1)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除前面已定义的 “危险单元”外,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贮罐也可划分为一个 单元; 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 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 生后后果的严重性。
CUMT
2. 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1)重大危险源及其分类 根据1997年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的国 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 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 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将重大危险源分为2类: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场所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超过其临界量。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贮存区中危险物质的数量超过 其临界量。
CUMT
上述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的出发点是物质的危险 性及其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同国 际接轨。
实际上,贮存有非危险物质、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的 高温高压容器和大型蒸汽锅炉,一旦发生事故,同样会造 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们也属于重大危险源。
CUMT
2)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
重大危险源
事 故
大量能量 或危险 物质释放
可见,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
CUMT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研究背景
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1976 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 1984 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 1984 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泄漏恶性 中毒事故 1993 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 1997 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
CUMT
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 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 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