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生态视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生态视角分析
[摘要]近年来兴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该视角并不是要推翻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而是借鉴一种思维模式、方法论原则去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发展的难题。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生态的异同,能够得出肯定以生态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结论,并进一步地在探究其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力图探索其价值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生态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又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核心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基础”,[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究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作用因素”这一问题,学界始终争论不休。这种概念的模糊矛盾将引发一系列理论分歧与争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质疑,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持续深化与发展陷入瓶颈。事实上,无论是简单地把环境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素,还是单纯地把它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外部条件,都不够全面,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较为科学地定位、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其中,近年来兴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角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的研究回顾及存疑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强调一种系统联系、动态发展、开放协调的研究视角,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发展困境开辟了道路。一方面,生态分析方法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自身的缺陷。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集中于以静态的、孤立的方法对环境的概念、分类、特征、功能、优化路径等进行探讨,研究方法的局限造成了理论自身的缺陷,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越来越多的挑战。相反,生态分析方法以其动态的研究视角不断更新补充着既有的研究,根据社会发展与形势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注入符合现实需要的鲜活内容,使其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采用生态分析方法已经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之势。“当前之所以有很多社会科学学科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交叉研究,主要目的正在于借鉴生态所蕴涵的观念、思维、视角、方法、原则和价值等,而且借用这种观念、思维、视角、方法、原则等本身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能够体现问题分析的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性。”[2]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独立学科,研究成果多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鲜有相关权威著作。综合来看,研究主题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生态分析的必要性与价值性研究。如杨增岽在《论生态分析方法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的意义》(2012)一文中提出,生态分析方法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深化为方法属性、功能属性和价值属性三个层次,克服了生态观在方法论意义上的片面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相关概念解析。如对现有文献中频繁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等概念进行解读和辨析。
第三,以生态论视角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既有从某一要素出发所作的研究,如《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王东强,2013),又有从整体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结构、困境以及优化路径等内容
的探讨,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李晓蕾,20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困境研究》(王向珍,2011)等。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优化研究。优化路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困境提出,强调从思维变革、规律把握、结构优化等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研究在不断摸索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研究尚不成熟,仍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缺陷与不足。一方面,相关术语的概念界定模糊不清,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难成体系。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论”“生态观”“生态化”等提法是否有实质性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思维”“生态论方法”“生态分析”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价值”是否可以等同等等。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形成普遍认同的答案,导致研究成果零散而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缺乏充分的论证,以至于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或是模糊二者之间的区别,笼统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使二者实现某种“中和”;或是人为地在二者之间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反对以生态思维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问题。这两种极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生态之辨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生态的区别性
第一,概念不同。陈万柏与张耀灿所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5)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定义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3]101这里强调思想政治教
育的环境作为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对象的条件而存在,因而具有客观性,并对活动过程和对象本身产生影响和作用。这一概念虽然无法完全解释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但仍在当前学界具有最大程度的认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概念界定,学界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定论。其中,戴锐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4]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不仅强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强调内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作用。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倾向于实体性和对象性描述,采取一种静态的、孤立的要素分析方法,它不关注或是较少关注各个环境要素的发展走向以及相互关系,而青睐于对它们的现时形态的分析。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更多地仅仅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分类、特征、功能以及优化路径等问题,如此一来,就难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保持其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较少地表征实体和对象,往往更多地抽象化为一种分析视角和思维模式、方法论和价值观,因而包含着更大的普遍性,它强调一种动态的、联系的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和内容以及整个教育环境置于以教育过程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
第三,作用方式与追求目标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确有其一致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就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而言,人处于生态之中,而立于环境之外,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是外在地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而生态则是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的整体形态,它依赖于内外部的良性循环。环境所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而生态则强调各环境要素的作用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
[4]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单向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且力求达到作用效果;相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处于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力求达成协调平衡的有机整体,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部分相互适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生态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