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历史八上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B
A.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
2.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 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
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7.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 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D ( ) A. 君主专制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社会主义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8.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 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 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 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 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的内 容联系最紧密的是B (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
3.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的描述,不符合史
实的是
( D )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得到中国知识阶层的追捧 C.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D. 袁世凯建立了民主政权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B. 《民报》 C. 《中外纪闻》 D. 《湘学报》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 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 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 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 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 氏认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 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 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 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 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 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 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 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15. 给下列图片拟定最贴切的历史主题是 ( B )
A.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1.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 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 者是( B ) A. 陈独秀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聂耳 12.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 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 觉悟之最后觉悟。”文中的“觉悟”不包括下列 哪项追求? ) D ( A. 科学 B. 民主 C. 新道德 D. 儒家思想
9. 在某校八年级(2)班的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 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观点 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 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 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D ) A. 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 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 要内容。
2. 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 文 化 运 动
新青年 胡适 民主 鲁迅
北京大学
吃人的礼教
打孔家店
新 文 化 运动
马克思主义
1. 有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 短了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
( A )
5.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 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 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其中的 “启蒙之水”是指 ( ) C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实业救国” C. 民主与科学 D. 救亡图存 6. 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 图所示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该杂志的 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C ) A. 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 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13. 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A ) ①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②猛烈地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④是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 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 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 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主要是指 新文化运动 ( B ) A.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 对东西的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C. 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陈独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民主、科学。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
位。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任写两位即可)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 领域的延续。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 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