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术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不同术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B组、C组各30例。
A组给予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B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C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
观察并记录3组的治疗情况及随访效果。
结果3组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治愈率为100.00%),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访过程中无复发(复发率为0),A组复发率为16.67%,B组复发率为20.00%,C组复发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获得满意疗效,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率,保障患者预后,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标签:翼状胬肉;不同术式;临床效果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经治疗后复发率高达20%~3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均造成一定伤害。
研究表明[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对翼状胬肉疾病进行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降低疾病复发率、保障疗效及预后的关键。
本文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率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90例翼状胬肉患者,均属于原发翼状胬肉,按照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4~71岁,平均(54.29±2.08)岁,发病部位:单眼26例,双眼4例;B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3~71岁,平均(54.38±2.11)岁,发病部位:单眼25例,双眼5例;C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4.18±2.05)岁,发病部位:单眼27例,双眼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翼状胬肉诊断标准;②无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精神类疾病;③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④无手术治疗相关禁忌证;⑤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⑥于本次治疗前无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史;⑦对本研究所使用的任何治疗措施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可遵医嘱配合治疗;⑧对本研究具有知情权。
1.3 手术方法
3組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表面麻醉采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局部浸润麻醉采用2%、2 ml利多卡因。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手术显微镜下将角膜面划开(与胬肉头部间距0.5 mm)至前弹力层,刀尖将胬肉头部分离至角膜缘,剪除胬肉头部、颈部后将胬肉体部球结膜与其下肥厚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分离至根部,操作时应尽量保留球结膜,避免粗暴操作防止内直肌损伤。
暴露角膜创面及巩膜创面并灼烧巩膜面止血。
①A组给予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将丝裂霉素棉片(0.2 mg/ml)置于巩膜暴露区5 min后取下(避免触及角膜创面),之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使用尼龙线(10-0)于浅层巩膜上固定球结膜;②B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根据巩膜裸露情况剪取合适大小羊膜材料,将其上皮面向上置于巩膜裸露部位后利用尼龙线(10-0)缝合固定,即将羊膜材料四个角与浅层巩膜缝合固定,目的在于使羊膜材料于巩膜裸露区平展固定,之后间断对位缝合使其与巩膜紧密对合,注意羊膜材料覆盖下是否发生积血积液等情况并对症处理;③C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胬肉切除后缺损情况取球结膜上皮至角膜缘内1 mm作为自体移植材料,范围紧接角膜上方或下放,所选取材料含有角膜上皮及部分结膜上皮组织,之后将移植材料于缺损区准确覆盖(上皮面向上),材料角膜缘与植床角膜吻合后使用尼龙线(10-0)间断缝合使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角膜缘上皮侧不做缝合。
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0.5 ml妥布霉素+2.5 mg地塞米松于球结膜下注射,应用红霉素眼膏包扎,常规给予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或治疗感染,待角膜创面愈合后改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眼药膏给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拆线时间(一般术后7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及满意度。
1.5 疗效判断标准
1.5.1 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根据患者治疗后术区状态及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及复发率[2]。
①疗效:手术区光滑,结膜平滑、无局部增生及新生血管,角膜表面光滑、无新生血管、创面愈合,睑球粘连及眼球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均消失为治愈,反之无效;②复发:结膜局部增生变厚、充血,角膜发生变性纤维组织入侵或创面新生血管,睑球粘连、眼球活动受限。
1.5.2 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记录3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情况,内容包括临床疗效、美观度、复发率、手术方式、工作态度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治愈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B、C组(A组与B组比较,t=7.342,P=0.027;A组与C组比较,t=7.898,P=0.023)(表1)。
表1 3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x±s)
与A组比较,*P<0.05
2.2 3组复发率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均给予1年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为100.00%),其中A组与B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16.67%(5例)及20.00%(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4,P=0.988);C组患者无复发。
C组与A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7,P=0.024),C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P=0.025)。
2.3 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C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A组比较,t=6.897,P=0.041;C组与B组比较t=6.725,P=0.033;A 组与B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P=0.988)(表2)。
表2 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x±s)
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4],翼状胬肉的发生因素主要包括:①机体胬肉中存在大量细胞生长因子高表达,直接对胬肉组织中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起到刺激增生作用,从而形成翼状胬肉;②睑裂部角膜缘组织长期受到风沙、日光照射等刺激,导致局部抗原成分改变,从而诱发局部变态反应促进血管通透性上升,形成白细胞浸润情况,使肝细胞分化调节及增生过程受到阻滞,降低角膜缘屏障能力,使新生血管及结膜组织伸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
有研究显示[5],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后如何降低其复发率是保障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翼状胬肉复发因素包括未彻底切除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组织、移植材料异常(溶解、愈合不良、脱落、延期愈合)、未彻底清除暴露巩膜表面血管等。
目前临床治疗翼状胬肉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常用术式包括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新鲜羊膜移植术等。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操作简单,但其未根本解决发病因素,因此本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治疗[6]。
丝裂霉素可与DNA分子双螺旋形成交联,从而对DNA结构与功能进行有效破坏,使处于增生期的细胞复制过程受到抑制,消除静止期、增生期细胞,减少形成瘢痕及抑制纤维增生,对降低翼状胬肉切除后复发率具有显著作用[7]。
但有研究表明[8],应用丝裂霉素治疗后可影响创面愈合,若浓度过大还将发生巩膜毒性或坏死等严重后果,治疗安全性较差。
本文中A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治疗,术中严格控制丝裂霉素浓度及使用方法,因此未出现安全不良事件,但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则显著长于B、C 组,且复发率为16.67%,患者满意度较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翼状胬肉切除+新鲜羊膜移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术方式,其特点为取材方便,治疗效果显著[9]。
但有研究显示[10],由于部分医疗机构无法严格按要求取材及保存材料,且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部分患者移植后易出现脱落、溶解、未成活等情况,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本文中B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后随访复发率为20.00%,患者满意度较低,未达到满意疗效。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翼狀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翼状胬肉临床治疗过程中并获得满意疗效。
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所需材料来源于患者自身,因此有效解决移植排斥等情况,且取材方便,成活率较高。
研究表明[11],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后,能够维持角膜表面完整性,有利于恢复角膜透明性,角膜缘干细胞可起到栅栏作用,其干细胞增生压力对结膜上皮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效阻止浅层新生血管入侵角膜或异常组织入侵角膜等情况,最终达到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目的。
本文中C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治疗后,其治愈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治疗效果较满意,与蔡海英等[12-15]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肝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获得满意疗效,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率,保障患者预后,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阙子文.对肿瘤患者陪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2,19(4B):738.
[2] 高婧,张少斌,刘玉强,等.角膜磨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4,18(1):535-537.
[3] 土惠云,陆勤康,童奇湖,等.翼状胬肉不同术式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11):919-920.
[4] 费安裕.丝裂霉素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11):122-124.
[5] 申长新.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复发原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3):220-222.
[6] 梁玲,田振兰,张玉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14,14(2):34-35.
[7] 侯光辉.羊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5):646-651.
[8]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病[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14,18(1):116.
[9] 张亦田,郭灿新,李润铭,等.两种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9(10):40-41.
[10] 周金长.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8(36):111.
[11] 李景翠,张雪菲.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6):590-593.
[12] 蔡海英,曹洪欣.翼状胬肉三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J].眼科研究,2013,25(5):328.
[13] 潘晓霞,高建红,王东.三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12(15):105-106.
[14] 胡颖娟.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0):199-200.
[15] 谭思敏,魏进芬,周舟.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