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学概论》(金融本科)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保险法与保险合同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六章人身保险
➢第七章再保险
➢第八章保险运行环节
➢第九章保险经营
➢第十章保险市场
➢第十一章保险市场监管
➢第十二章社会保险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即可能存在损失,并且损失不确定。

所谓不确定性包括:
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地发生不确定Array损失程度不确定
(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1、损失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
的危险单位中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

用公
式表示如下: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损失频率= 如10万名50岁的男性公民在一年中有100人死亡。

则。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死亡频率%1100000
100=== 损失频率实际上是指损失的发生的概率。

该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且损失 频率介于0—1之间。

当损失频率为0或1时,风险不存在,当损失频率为0.5时,风险最大。

风险大小与损失概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注意:保险中的风险程度同通常意义上的风险程度的衡量有所区别。

前者表示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越大,则风险越大。

因此,损失可能性大时,则不损失的可能性小,从而风险小;而后者表示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2、损失程度: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

发生事故件数
实际损失额损失程度= 如某时期共发生汽车事故10050 万元。

则有: )/(5000100
500000起元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关系:二者成反方向变化。

二者关系也可用汉立区三角来表示。

如课本P3。

(三)风险与概率
1、概率: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的确定性程度。

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其中1为必然事件的概率,0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用公式表示:0≤P(A)≤1
式中:A 表示某种随机事件;
P 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
P(A)表示常数P 为事件A 的概率;
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
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

概率值永远是正数。

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

即:
n
∑Pi=1
i=1
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2、大数法则: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会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

它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

对于财产保险而言,由于危险单位数量较少,从而要求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要进行分保;而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因其承保的危险单位数量较大,则没有上述要求。

(四)危险单位
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范围。

包括:地段危险频率
0 损失程度
单位、投保单位危险单位和保险标的危险单位。

(二)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2、不确定性
3、可测定性
4、损害性
5、发展性
二、风险的基本要素
1、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原因和条件。

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因素根据性质通常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
(1)实质风险因素: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

即某一标的物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2)道德风险因素:与人的品德品质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促成风险事故的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原因或条件。

(3)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

即由于个人疏忽大意、过失,以致于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和条件。

过失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灾害结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

如某医生阑尾切除手术时,误将卵巢割掉;又如本来要拔掉第4颗病牙,却把第5颗好牙拔了,由此造成的事故都是由心理风险因素所致。

上述三种风险因素中,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为与人的行为有关的风险因素,故二者合并可称为无形风险因素或人为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直接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偶发事件。

问题:以下哪种情况属于风险事故?某家庭被盗;一位癌症患者死亡。

3、损失: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其条件包括:不可预料和经济价值的减少。

4、三者之间的关系: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的关系为: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三者共同构成了风险。

其中,风险因素是造成风险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仅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风险事故才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

区分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对确定保险责任有着重要意义。

只有当风险事故为保险责任时,所造成的损失才能获得保险赔偿。

例:一位心脏病患者投保了意外伤害险。

某日被突如其来的汽车紧急刹车惊吓而亡。

能否获得保险赔偿?(不能。

因为汽车紧急刹车只是风险因素,而不是风险事故。

引起被保险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心脏病。

如被汽车撞死,则可获得赔偿。


4. 风险的相关概念
4.1 风险的度量: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发生损失事件占所有可能发生损失的相对次数。

损失程度:发生一次风险事故的平均损失额度。

一般而言,两者往往呈反比例关系:
损失频率高的事件,损失程度小;
损失频率低的事件,损失程度大。

4.2 风险成本(Cost of Risk)
风险成本:由于风险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风险成本的构成: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直接和间接损失成本)
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对社会福利不利影响)
不同行业的风险成本
4.3 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
人们对风险的三种态度:
厌恶风险(Risk-averse);风险喜好(Risk-loving);风险中立(Risk-neutral)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
年龄、性别、个性、学识及经验、教育程度、对风险的了解程度、损失金额大小、拥有财富的数量
风险偏好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

三、风险的种类
(一)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1、纯粹风险:只有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

其结果只有:损失和无损失。

如水灾、疾病等。

服从一定概率分布。

2、投机风险: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

其结果有:损失、无损失和获利三种可能。

例:赌博、股市变动
可保风险只能是纯粹风险。

(二)按产生风险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1、静态风险:由于自然力变动或人的行为失常所引起的风险。

如地震、暴风、盗窃、欺诈等。

地震、暴风雨
–盗窃、医疗事故
•服从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涉及少数人;属于纯粹风险
2、动态风险: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如战争、通货膨胀等。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通货膨胀
–军事政变、战争
•无规律可循;涉及范围广泛;可能是投机风险
3、二者的区别:
(1)静态风险变化比较规则;
(2)静态风险所波及的面只涉及到少数人;
(3)静态风险只是纯粹风险,而动态风险既可能是纯粹风险,也可能是投机风险。

(三)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Fundamental risk)是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方面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

即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

如战争、罢工、地震特定风险(Particular risk)是与某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

即由特定的个人所引起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

如盗窃、火灾、爆炸
(四)按风险损失对象进行风险分类: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财产风险(Property risk)是可能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责任风险(Liability risk)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五)按风险发生原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

政治风险是由于种族宗教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

四、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包括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无形成本和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第一,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由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共同构成。

第二,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

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是指风险对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社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再生产等诸方面的破坏后果。

第三,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为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而支付的费用费。

具体包括资本支出和折旧费、安全人员费(含薪金、津贴、服装费等)、训练计划费用、施教费以及增加的机会成本。

第二节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通过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以期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降低可能的损
失成本。

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1)维持企业的生存。

(2)生产能力的保持与利润计划的实现。

(3)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

(4)履行社会责任。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识别、估测、评价、控制、效果评估
(一)风险识别:有何风险?即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方法有现场调查、风险列举、生产流程图、财务报表分析等方法。

(二)风险估测:多大风险?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三)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怎样处理风险?
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对某一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的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

包括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时减少损失程度。

(1)避免风险:回避风险,即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措施。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局限性是:有时风险不能避免,失去收益机会,产生新的风险。

(2)减少风险:为减少损失频率(预防),降低损失程度(抑制)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
预防: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方法。

抑制:风险事故发生时或之后采取的各种降低损失程度,防止损失扩大的措施。

如为防火灾而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处理属于预防;而为减小可能的火灾损失而安装灭火系统属于抑制。

问题:以下各属何种风险管理技术?
A:安装防火门(抑制)
B:安装防盗门(预防)
C:为保证货款安全而拒绝赊销(避免)
其他还有风险中和,风险集合或分散等风险管理的方法。

2、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通过提留风险准备金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来降低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

即为解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精神忧虑,而在事故发生前作出有关的财务安排。

(1)自留风险:经济单位或个人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即自我承担风险。

(转让、转包)
(2)转移风险: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而有意识地将风险损失或与风险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

包括非保险转移方式和保险转移方式(租赁、保证、保险)
3
问题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

思考小问题
某汽车驾驶员技术娴熟,多年来没有碰撞事故,因此他没有投保碰撞险。

一日突遭碰撞造成损失,因没有买保险而自身承担。

请问这位驾驶员的风险对策是否合算?回答:不一定不合算!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应该将当期的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3. 风险管理技术方法
两类风险对策:
控制型风险对策:指通过避免、消除、减少风险事故发生机会及控制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各种技术性措施。

财务型风险对策:指通过提留风险准备金,事先做好能及时充分补偿损失的财务安排,以降低可能因巨大损失引起的财务风险。

具体分析风险管理方法→
3.1避免
避免是指通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回避因从事该活动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目的。

特点:可以使损失降为零!是一种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特定风险方法,简单易行。

局限性?
适用条件:
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大
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

3.2 预防
预防是指风险发生前为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各因素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

实质风险因素(有形的并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采取工程物理方法。

人的行为风险因素(无形的人的心理状态因素;人的道德修养),采取对人们行为进行教育的方法,及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等。

3.3 抑制
抑制是指风险事故发生时或发生之后,采取各种防止损失扩大的措施。

损失抑制重点在于降低损失发生的程度。

关于风险的分散和结合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企业经常配备后备人员、储存设备的重要部件等,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相同性质的风险单位相结合,有利风险的集中防范。

风险预防(3.2)和抑制(3.3)统称风险控制。

3.4 风险自留与风险转移
3.4.1风险自留:指经济单位或个人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成本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

什么情况下风险应该自留?
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小
风险自留几种存在情况:
主动自留(冒险可获较大的利益;损失微不足道)
被动自留(事前估计不足没有预防;转移不出去)
风险自留的优劣?
成本比较低廉;促进损失的预防;财务调度的困难
3.4.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一些单位或个人有意识将风险损失或与风险损失相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承担的风险管理方法。

保险转移方式:指企业或个人向保险公司投保,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购买保险,而将自身的风险转给保险公司。

非保险转移方式
租赁——将出租财产或业务有关的风险转移给承租人
保证——将债权人被欠债的风险转移给担保人
转让——通过买卖或赠与方式,将所有权让渡给他人
转包——通过承包方式,将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他人
最重要最广泛应用的风险转移财务方法是保险。

3.5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
控制型风险对策
3.1 避免;3.2 预防;3.3 抑制
财务型风险对策
3.4.1风险自留;3.4.2 风险转移:保险;非保险
风险对策方案选择
第三节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一、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保险人可接受的风险,即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风险。

可保风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纯粹风险,不是投机风险
2、偶然发生的风险;
3、意外发生的风险;
4、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可能性的风险;
5、损失必须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风险。

可保风险分析举例:火灾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1、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2、风险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3、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措施。

4、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
第一节保险的概述
一、保险的概念
保险一般定义: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人身保险事故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我国保险法所称保险为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地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

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的经济保障方式。

保险一方面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体现经济关系。

参加保险,可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变成确定的小额支出;另一方面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二、保险的基本要素
1、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有风险有保险,且保险只承保特定的风险事故)
2、多数经济单位结合(多数人参加保险,才能分担少数人的损失)
3、费率的合理计算(保险作为一种商品交换行为,要实行等价交换)
4、保险基金的建立(无保险基金,则无保险事故赔付的保障,也就无保险可言)
三、西方国家的保险学说
(一)损失说
损失说以处理损失作为保险核心内容的学说,分为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风险转嫁说、人格保险说四种分支学说:
损失说以“损失”概念为中心
–保险与损失是直接相关的
–如何处理损失是保险的核心内容
损失说的分支学说
– 1.1.1损失赔偿说;1.1.2 损失分担说;1.1.3 风险转移说 4.人格保险说
1.1.1损失赔偿说
英国学者马歇尔(Samuel Marshall):“保险是当事人的一方收受商定的金额,对于对方所受损失或发生的危险予以补偿的合同。


德国学者马修斯(E. A. Masius):“保险是约定当事人的一方,根据等价支付或商定,承保某标的物发生的危险,当该项危险发生时,负责赔偿对方损失的合同。


要点: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
1.1.2损失分担说
德国学者瓦格纳(A. Wagner):“从经济意义上说,保险是把个人由于未来特定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故在财产上所受的不利结果,由处于同一危险之中、但未遭遇事故的多数人予以分担以排除或减轻灾害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这个定义既能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险种、任何部门的保险,同时也可适用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甚至还可适用于自保。


要点:把损失分担看作保险的性质,并以此解释各种保险现象。

1.1.3风险转移说
美国学者魏兰脱(A. H. Willett):“保险是为赔偿资本不确定性损失而积累资金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依靠把多数人的个人危险转移给他人或团体来进行的。


要点:从风险处理的角度阐述保险的性质,认为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把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视为保险的性质。

回顾1.1保险学说之一:损失说
损失说以“损失”概念为中心。

损失说的分支学说:
1.1.1损失赔偿说(损失赔偿合同为特征)
1.1.2损失分担说(从经济关系的角度)
1.1.3风险转移说(从风险管理的角度)
损失说都是以损失补偿的概念来阐明保险性质,强调损失是保险基础,否认人身保险是保险。

(二)非损失说
非损失说是不以处理损失作为保险核心内容的学说,可分为技术说、欲望满足说、共同财产准备说、相互金融说等四种主要分支学说。

2.1 技术说
意大利学者费芳德(C. Vivante)认为:保险就是把面临同样危险的多数单位或多数人集合起来,测出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这个概率计算保险费率收取相应保险费;当事故发生时支付保险金,计算保险金一定要使实际支出的保险金与全体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总额相等。

要点:保险的性质体现在特殊的技术方面,技术在保险中占有重要位置。

1.2.2欲望满足说
意大利学者戈比(Gobbi)和德国学者马纳斯(Manes)认为:投保人缴付少量保费,在发生事故后获得损失赔偿,由于缴纳的保费与赔偿金额严重不等,保险是能够满足经济需要和金钱欲望的手段。

要点:以保险能满足经济需要和金钱欲望来解释保险性质,充满功利主义色彩。

1.2.3相互金融说
日本的米谷隆三和酒井正三郎:保险是以发生偶然事件为条件的相互金融机构。

保险与银行和信用社一样,只不过是互助合作基础上的金融机构,起着融通资金的作用。

要点:该学说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待保险,强调保险的货币行为。

1.2.4共同财产准备说
日本学者小岛昌太郎:认为保险是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将多数经济单位集合起来,根据大数法则积聚财富并留为共同财产准备的制度。

要点:该学说是从保险基金机能上来解释保险的。

回顾1.2 保险学说之二:非损失说
认为从损失的角度认识保险是片面的,应该在损失观念之外另找解释。

非损失说的分支学说:
– 1.2.1技术说(强调保险费率计算方法)
– 1.2.2欲望满足说(保险动机来自金钱补偿)
– 1.2.3相互金融说(强调货币的资金融通)
– 1.2.4共同财产准备说(强调保险基金功能)
非损失说力图完全抛开“损失”的概念,却难以反映保险的本质。

(三)二元说:二元说是把寿险和非寿险区别开来分别规定各自含义的学说。

保险学说之三:二元说
关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性质分歧
–损失说的缺陷是对人身保险很难解释。

–非损失说也是因回避“损失”的概念而产生的,也难以令人接受。

应该如何看待人身保险的性质?
–人身保险是否是损失性质的保险?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有何关系?
1.3.1否定人身保险说
观点:该学说认为人的生命价值不能以货币估值,人身保险不体现保险的性质,它是不同于保险的另外一种合同。

德国学者科恩(Cohn):“因为在人身保险中,损失赔偿的性质极少,它不是真正的保险而是混合性质的保险。


埃斯特(L. Elster):“在人身保险中完全没有损失赔偿的性质,从国民经济看,人身保险不过是储蓄而已。

”威特(J. D. Witt):“人身保险不是保险,而是一种投资。


1.3.2人格保险说
观点:人寿保险可视为一种损失补偿,可与财产保险相提并论。

代表人物美国休伯纳(S.S.Huebner)认为:人的生命与财产价值一样可以用货币衡量,人的各种精神和力量具有经济性,可以产生金钱价值,如健康、技能、经验、判断力、创造力等。

1.3.3二元说
观点:承认人身保险是真正保险,但损失补偿不能说明其性质,应将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别定义:
–财产保险合同是以损失赔偿作为目的的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