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微观贸易数据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国微观贸易数据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研究
摘要: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的细分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市场份额对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汇率传递整体水平达到95%;出口企业市场份额近似服从帕累托分布,大多数出口企业仅具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并占据少量的出口额比重,少数出口企业具有很高市场份额,占据较大的出口额比例;不同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汇率传递水平,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关系,低市场份额的企业传递到目标市场价格的水平较低;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市场份额越低对汇率传递水平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汇率传递;市场份额;异质性企业
中图分类号:F740.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阵(1980-),男,吉林九台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政策;孙路明(1992-),男,安徽阜阳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
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是指在进出口
贸易中,汇率的变化反映到商品的价格的程度。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各国汇率传递水平差异较大,但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汇率的传递通常是不完全的(Obstfeld,2001)。无论是在贸易还是在金融领域,汇率传递一直是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首先,它会造成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的偏离,由于价格变化不能完全反映汇率波动,汇率对于经常账户以及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显著降低,货币政策可能失效;其次,由于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关系被削弱,汇率不稳定也会随之加剧(Devereux和Engel,2002;Wang,2010)。
图1描绘了1994年以来中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出口价格指数波动时间趋势,20年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70%。我们发现汇率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和联动趋势,但仍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完全传递的特点。总体来看,与进口价格指数相比,出口价格指数更加稳定。
不同于国外研究,国内关于汇率传递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多基于行业层面采用价格指数进行研究,这样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不足:首先,在构建价格指数时,如果产品被替换了,那么价格的变化将被忽略,价格指数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产品的价格变化(Nakamura和Steinsson,2012)。产品替换偏误的存在增加了价格指数相对汇率冲击的稳定性,
使价格指数看上去更加平滑,从而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会造成汇率传递的估计偏误。因此,使用价格指数进行汇率传递研究会产生产品替换偏误(Product Replacement Bias)。其次,汇率传递本质上是参与国际贸易众多企业的定价行为的宏观表现,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微观层面原因。当前,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层面、产品层面的数据的出现为汇率传递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汇率传递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微观层面②。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既能得到无偏的汇率传递估计量,也有助于找出隐藏在整体汇率传递水平背后的原因。
许多研究关注于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差异,发现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少数出口企业表现出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生产率和资本密集度并且支付更高的工资水平(Bernard 和Jensen,1995;1999)。事实上,同样是出口企业,企业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本文考察了2000年至2006年中国出口海关数据,发现中国出口企业近似服从帕累托分布,大多数出口企业仅具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并占据少量的出口额比重,少数出口企业具有很高市场份额,占据较大的出口额比例。考虑到中国整体出口汇率传递水平较高,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同市场份额企业的汇率传递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是否有影响?
一些学者对此持肯定观点,但对于市场份额如何影响汇
率传递尚未达成一致。Feenstra等(1996)、Alessandria(2004)依据不同的研究假设,认为汇率传递水平和市场份额之间存在“U”型关系;Garetto(2012)采用1970-2000年五个欧洲国家的汽车进口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汇率传递水平与市场份额之间存在正向关系;Amiti等(2014)研究比利时出口数据发现大的出口商具有更低的汇率传递水平。中国即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贸易大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相关海关数据,对中国出口汇率传递进行测算,然后实证分析了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水平的影响关系,通过量化分析结果得出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浮动汇率进入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国际间汇率的剧烈波动,研究学者发现汇率并不能完全地传递到价格之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没有如期待的那样迅速改善,因此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主流观点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依市定价(Price to Market,PTM)。Krugman(1986)研究了1980-1984年美国和德国的贸易数据,发现企业依市定价的程度在30%,并且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认为企业在面对汇率波动,能够通过改变目标市场特定的价格加成(Mark Up)水平来吸收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另一个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解释是
目标市场货币定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不同于生产者货币定价(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PCP),如果企业基于LCP定价,那么短期内汇率波动将很可能不会对价格造成影响(Engel,2002;Bacchetta和Wincoop,2003)。考虑到出口企业和本地企业的不同货币选择,LCP可以部分解释汇率传递到消费价格的程度要比传递到进口价格的程
度更低这一事实③。最后,当地分销成本(Local Distribution Cost)被认为是消费价格(Consumer Price)不完全传递的重要原因。Goldberg和Campa(2010)研究21个国家的进口边界价格(Border Price)和最终消费价格发现,分销支出平均约占商品总成本的32%至50%,显著地抑制了从边界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的传递④。自Melitz(2003)以来,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发展为汇率不完全传递研究提供了新的
视角。由于汇率传递本质上是参与国际贸易众多企业的定价行为的宏观表现,因此企业异质性假设将有助于了解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微观层面原因。Meliz等(2004)认为,不同表现的企业服务于不同的市场:最高生产率企业FDI,较高生产率企业出口,低生产率企业仅服务于本国市场,最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面对贸易条件的改善(例如贸易成本降低、汇率贬值),出口的生产率门槛会降低,一些低生产率企业会进入出口市场,因此不同生产率的企业面对汇率冲击的策略是有差异的。Berman等(2012)研究法国出口数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