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思想对汉初政文浸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黄老思想对汉初政论文的浸润
摘要汉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方针,采取与民休息、清净无为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由此也给文学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政论文也不例外,黄老思想对汉初政论文《新语》、《新书》、《韩诗外传》的浸润尤为明显。
关键词:黄老思想政论文影响《新语》《新书》《韩诗外传》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黄老道家形成于战国末期的秦汉之际,假托、推崇黄帝,以老子之学为核心思想,兼采杂糅阴阳、儒、墨、名、法诸家学说要旨,对早期道家消极“无为”主义进行改造和扬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提倡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待时而动”、“因循为用”,是一种积极的“无为”主义。当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时,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困难,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极端穷困,统治者采用黄老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欲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以期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在大动荡和大混乱之后,社会经济得以充分地自我调整,因此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文学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任何时代的文学,都必然要打上时代和阶级的印记。汉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由此而带来“思想上较为自由的空气,也给汉初文学
思想的建设与文学创作的发展以一定积极影响”。汉初政论文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黄老思想的浸润。“汉初”,是指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即位之前六十余年的历史空间。这段历史时期产生的散文主要是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韩婴的《韩诗外传》、贾山的《至言》以及晁错的三十一篇散文。其中,黄老思想对《新语》、《新书》、《韩诗外传》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黄老思想对《新语》的影响
“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据《汉书·陆贾传》记载,“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由此可见,陆贾把秦汉得失天下和古代帝王兴亡的道理写成《新语》,受到了开国皇帝刘邦的激赏和采纳。
刘松来先生认为,陆贾的《新语》之所以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紧紧扣住了统治者所关心的长治久安这一时代课题
做文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语》所宣扬的并非纯粹的儒家学说,而是吸纳了不少符合汉代社会实际需要的黄老之学”。王利器先生在《新语校注》前沿中,考证陆贾之学出于荀子,兼受黄老影响,并说:“陆贾者,盖兼儒道二家,而为汉代学术思想导乎先路者也。”明人钱福在评价《新语》的思想和历史作用时也说,“多崇俭尚静等语,似亦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新刊新语序》)《新语》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但其中受黄老思想的影响并不鲜见。陆贾言“道”,则持“君子握道而治,依德而行;虚无寂寞,通动无量”(《道基》),他还认为,“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敬谨”(《无为》)。陆贾把“道”的特点看成是“虚无寂寞”和“无为”,很明显属于黄老思想的范畴。陆贾论事,讲求明白畅达,言简意赅,其论“仁义”,“阳气以仁生,阴节以义降,鹿鸣以仁求其解,关雎以义鸣其雄。《春秋》以仁义贬绝,《诗》以仁义存亡”(《道基》);论“道与诗”,“故隐之则为道,布之则为文,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慎微》)。这种“‘绝恬美之味,疏嗌呕之情’、‘美言似信,听之者惑’的扬弃虚繁美、标举真简美的文学观”是与汉初无为政治节奏合拍的。
《新语》还提出了符合汉初社会现实的“无为”政治主张:“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于是赏善罚恶而润色
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至德》)从陆贾构思的这幅政治蓝图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把儒家“仁义”主张与道家黄老“无为”之术进行了有机结合,老百姓安居乐业,乐于耕种,社会安定清静,其乐融融。
二黄老思想对《新书》的影响
继陆贾之后,贾谊把汉初政论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指陈汉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其成果集中收录在有五十八篇政论文的《新书》里面。黄老思想对《新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说》、《道术》、《六术》之中。
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贾谊认为:“物所道始谓之道”、“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新书·道德说》)。“德之所生”为了什么呢?“德之有也,以道为本”(《道德说》),这个道理非常清楚,说明“诸生”的创造者还是“道”。贾谊对宇宙起源问题的阐释明显具有道家特色。
《新书》思想呈现出儒、道融合倾向,但对天道、人道的理解,却明显偏重于黄老之学。贾谊把“道”视为无形的本体,天地万物都是由这种神秘的“道”派生的。他在《新书·道德说》中说:“道”的特点是“无形,平和而神”。“道”是一个超验的存在,难以感知和了解,“无形”,是一种虚无的状态;“德”的特点是“离无而之有,故润则然浊而始形矣”。“道”通过“德”获得了物质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德”是可感知、可认识的对象。“道”这一概念本身是“无形”、“平和而神”,所以由此产生“德”之“六理”、“六
美”。“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认识“道”,一定要通过某种物质性的实体,这充分体现贾谊在道论上所遵循的是黄老道家的路径。贾谊又说:“道者,所以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储也。术也者,所以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道术》)而《老子》对道的解释,“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由此可以看出,贾谊认为的道之本为虚,其精微且平素而无设施的观点和老子之道有不少的相通之处。
《新书·道术》中阐发的尊法度、重形名的思想,与黄老帛书一脉相承。贾谊认为,作为君主,为了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首先要保持“清虚而静”的心态,要节制自己的私欲,要冷静客观地对待事物,最终达到“令名自命,令物自定”的效果。作为统治者,也应该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让事物无所遁形,所谓“镜义而居,无执不臧,美恶毕至,各得其当”,也应该“衡虚无私,平静而处,轻重毕悬,各得其所”,像一把精度非常高的秤杆,能够准确地衡量事物的轻重。
在《新语》的《属远》、《忧民》篇中,还闪现着贾谊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益壤》、《制不定》、《审微》、《退让》篇中,黄老思想也零星散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