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团电大2018年春季学期《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总体说明
1、试卷适用的专业
药学
2、试卷使用的教材版本信息
教材名称《中医药学概论》,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作者:陈家旭,出版日期:2011年3月。
3、试卷的整体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包括选择题20道(共40分),名词解释4道(共20分),简答题4道(共40分)
二、考试重点内容及典型题目
第一章
重点知识点: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典型题目:
1、所谓“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如(厌食)、感冒、哮喘等。
2、辨证论治:所谓“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
重点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气的分布,经络的概念及其分布。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中医学对内脏的分类方法,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六腑、脑和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精、气的生理功能、血液的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气与血的关系。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典型题目:
1、与天癸密切相关的脏是(肾)。
2、中医理论认为主女子月经的奇恒之腑是(女子胞)。
3、(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4、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主藏血的脏是(肝)。
5、(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即心有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当心主神明功能出现异常时,患者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恍惚。
6、阴阳:是对自然界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还可代表同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阴阳彼此间既对立,又统一;既静止,又运动。
7、五行:五个对立的互根概念,彼此相生相克。“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最基本的物质;“行"即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8、经络系统由经络、络脉、经筋和皮部共四部分组成。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经筋,又称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气所结、聚、散、络的筋肉系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皮部是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布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而称为十二皮部。
第三章
重点知识点:掌握六淫的概念、六淫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疠气、七情、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掌握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掌握气血津液失常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典型题目:
1、根据七情内伤致病理论,思虑太过可导致(气结)。
2、(阴阳亡失)临床表现多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3、身热反不恶寒,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病机属于(阴阳格拒)。
4、七情对五脏的损伤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则可使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猝倒等。
5、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证候是(实热证)。
5、七情:指喜、怒、优、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6、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共同的致病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
7、三因制宜: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四时季节的不同,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因地制宜,是根据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对机体和疾病的影响,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
重点知识点:掌握望诊(望神、望色、望舌)、闻诊、问诊、切诊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典型题目:
1、阴精亏损,不能荣润,常见的舌形是(裂纹舌)。
2、根据中医望诊理论,血虚时患者(龈色淡白)。
3、(涩脉)脉象特征:细迟而短,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
4、浮脉的脉象特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临床意义:主表证,亦可见于虚阳外郁症。
5、问诊:问诊是临床上重要的诊察方法,是指通过咨询病人的各种自觉症状和病史,搜集病情资料,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五章
重点知识点:掌握八纲、表证、里证、寒证、热证、实证、虚证、阴证、阳证的概念。
掌握气病、血病、津液病的辨证及主要内容。掌握各脏腑病的辨证要点以及辨证的理论依据。
典型题目:
1、里证的表现:(发热无恶寒并见),表现以脏腑、气血异常等所致症状为主,苔黄、脉数或沉滑。
2、干咳无痰,咽喉干痒,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是(肺阴虚)的表现。
3、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口鼻侵人机体,正气奋起抗邪于体表浅层所表现出的证候,属于外感疾病的初期。
4、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对四诊所获得的所有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初步获得关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病证类别总印象的辨证方法。
5、八纲辨证的意义: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方面。八纲辨证较为突出地反映了辩证法的思想,疾病中的各种事物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矛盾与变动之中,矛盾着的事物不仅有对立面的存在,并且是与对立面相对而确定的,彼此间有中间、过渡阶段,而且可以互相转化,等等。因此,八纲概念反映了逻辑思维的许多基本内容,抓住了疾病中带普遍性的主要矛盾。
第六章
重点知识点:掌握中药的性能,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内容。掌握中药的配伍意义、药物七情的概念及内容、用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的概念等。
典型题目:
1、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四种不同的药性,即(寒热温凉)。
2、五味与四气一样,也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从五行上讲,(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五味还可与五脏联系起来,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3、归经:指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4、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5、中药配伍关系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6、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
第七章
重点知识点: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去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掌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的分类和各类药的主要功效和适应证。
典型题目:
1、解表药的药味多为(辛味)。
2、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慎用。
3、桑叶属于(发散风热药)。
4、蒲公英除清解热毒、消痛肿外,又能治疗(乳痈肿痛)。
5、麻黄的药性、功效、应用:麻黄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可发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