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柯杰
学号:2010118129
专业:自动化
中国民歌欣赏
民歌是来之于民,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艺术瑰宝。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各族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大课堂,让学生了解、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流行音乐才是他们心中的主流,对古老优美的民歌却不怎么感兴趣,在学生口中自觉传唱的现象更少。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呢?我在音乐鉴赏课《民歌篇》的教学过程中,作了整合内容、重新设计的尝试,颇有成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歌是其中最具有群众性、最具生命力的音乐形式。高中音乐教材的民歌类内容占了很高的比例。课堂上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才能让高中学生产生对民歌的喜爱?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分析、欣赏、比较、整合课程资源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民歌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对民歌的审美能力。
民歌是来之于民,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艺术瑰宝。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各族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大课堂,让学生了解、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流行音乐才是他们心中的主流,对古老优美的民歌却不怎么感兴趣,在学生口中自觉传唱的现象更少。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呢?我在音乐鉴赏课《民歌篇》的教学过程中,作了整合内容、重新设计的尝试,颇有成效。
中国民歌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
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驱动力,创设恰当的音乐情景,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音乐知识以及音乐之外的知识。我在上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想想哪些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课堂设计。此外,我还
考虑如何做到:所选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师生互动的融洽性、课堂评价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高中生生理心理方面趋向成熟,已积累了一定的人文知识,知识面相对较广,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也多些。如果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在问题的驱动下,思维才逐渐活跃起来的。因为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发思考的动机。我通过一些音乐情景创设,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课堂的开始部分,我就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如下问题来激趣:1、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按劳动场所的不同,会有哪些类型的民歌呢?按地理区域的不同,又会有哪些不同风格的民歌呢?2、中国的民族歌手高手如云,人才众多,你最喜欢哪些歌唱家?3、你听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民歌呢?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A回答:在山上劳动、河滩岸边劳作、海上打鱼、田野耕种都会有民歌产生;在西北高原、在华中平原、在江南等地区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同风格的民歌。学生B回答:本人是因为喜欢宋祖英而喜欢民族音乐,特别是她在维也纳音乐厅演唱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她人美歌甜,我爱看爱听。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她和周杰伦合作演唱的《辣妹子》,更让我沉醉;学生C回答:在我心里有韩红的《天路》、腾格尔的《天堂》、《蒙古人》;电视剧《水浒传》的《好汉歌》,宋祖英的《辣妹子》、《茉莉花》;阎维文的《母亲》等等。还有近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小兵张嘎》的主题歌,《走西口》的片尾曲等都很有感召力,感觉挺好听的。倾听学生各抒己见的发言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接着对民歌的分类进行了综合归纳,再者进一步进行拓展:播放民歌新唱的《小河淌水》、《康定情歌》和《好汉歌》的视频,视频展示流行歌手用新型多功能电子琴,自弹自唱多种形式结合的表演,生动精彩。歌手们运用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演绎民族歌曲,特别吸引观众。学生通过欣赏这些民歌后,经过我的点拨,让学生领悟到:原来许多现代歌曲是用民歌旋律作为素材创作的,民歌是所有音乐的源泉。这个环节的提问交流体现了:成功的引导,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听觉艺术。独特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能激发人的欣赏欲望。想让学生喜爱各类民歌,得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歌曲入手,并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根据音乐的风格进行欣赏。不同的民歌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学生在感受、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生活环境和语言特点的密切关系。只要真正把握了音乐的风格,就会渐渐地喜爱上民歌了。为了调动学生听的欲望,我在创设音乐场景时,设计了以下步骤:①先播放尹相杰、臧天朔等的表演--《新康定情歌》;②教师现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