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9
Canto将内镜下BE分为三型:
(1)全周型:红色粘膜向食管延伸, 累及全周,与胃粘膜无明显界限,但其 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应3cm以上;
(2)岛型:齿状线1cm处以上出现斑片 状红色粘膜;
(3)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 呈半岛状。
A
20
远藤应用放大电子内镜将BE粘膜 归纳成5种类型:
Barrett食管 内镜诊断和治疗现状
A
1
Barrett(Barrett’sEsophagus , 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 系。
1978-1987年间食管鳞状细胞癌 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但食管腺癌 却增加了100%,90年代中期以来其 发生率年递增21%。
A
2
一 个 BE 病 人 一 年 诊 治 费 用 为 1241 美 元 , 相 当 于 一 个 胰 岛 素 依赖型糖尿病人的费用.
食管远端组织活检有肠化生 柱状粘膜存在,而不考虑其受长度。 也称短节段Barrett食管(SSBE)。
A
5
2000年日本食管疾患研究会提出: 胃粘膜从食管远端连续向
食管近端口侧发展,以柱状上皮 取代鳞状上皮。
日本与欧美之间的区别是: 诊断BE不一定必须有肠上皮化生, 因活检时并不能100%取到肠化生 处,若以有无肠化生为准,则内 镜难以诊断。
大量的研究显示,BE为食 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癌前病变。
A
26
在美国白人中,70年代中 期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在食管癌中 不到15%,但到了90年代中期,食 管腺癌的比例超过了50%
A
27
1974-1976 年 白 种 人 中 食 管 腺 癌 发 生 率 为 0.7/10 万 , 1994 年 为 3.2/10 万 , 2001 年 达 3.7/10 万 , 同 样的趋势也见于其他西方工业化国 家。
25%的患者食管有肠化 17%的肠化是短段改变 7%的肠化是传统的长段BE
A
9
Ghorai等对748例行结肠镜筛 查的患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9.8%的患者活组织检查证实 有Barrett上皮,
上述资料提示,在一般人群 中,Barrett食管的发生率可能比 先前估计的要高。
A
10
台湾学者报道的当地人群内 镜下BE诊断率为2%。
A
14
BE 时 表 现 为 齿 状 线 向 口 端 方向移动,即食管远端的正常鳞 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其受 累长度≥3cm为长节段BE(LSBE)。 受累长度≤3cm,但组织活检有特 殊 肠 化 生 粘 膜 存 在 为 短 节 段 BE (SSBE)。
A
15
内镜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三 个标志,即
A
28
BE中腺癌的发生率尚不肯 定,范围为0~14.8%,随访观察每 年从1/52~1/297不等。
A
29
一般认为,食管腺癌的发 生过程为:反流—反流性食管 炎—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食 管 腺 癌 。 随 访 部 分 病 人 , 从 BE 伴 异型增生发展到腺癌的时间为 1.5~10年。
A
18
▪ BE的粘膜和胃粘膜比较,其色调要浅淡, 粘膜较粗糙,常呈细沙样颗粒状,放大观察可 看到网状的胃小凹形态。
▪食管粘膜和胃粘膜结合部的“Z线”全周性 的向口侧移位。
▪常可见到残存的食管粘膜岛,碘染色可清 楚的显示其形状。
▪在食管下端常可观察到纵行的栅状血管象。
▪大多数病例都合并不同程度的滑脱型食管 裂孔疝,不同程度的食管炎或溃疡。
赵立群等在河南省食管癌高 发区进行了1448例胃镜普查表明, 自然人群中BE发病率为1.69%。
西安张军对2754例胃镜检查 者进行统计,发现BE的诊断率为 2.21%。
A
11
Lieberman发现与反流症状发生 于1年内的病人比较
有反流症状1-5年者BE发生数增 加3倍
5-10年者BE发生数增加5倍 >10年者,BE发生数增加6.4 倍,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食管腺 癌的患者中。
齿状线 食管下括约肌( LES) 膈肌裂孔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日本学者认为食管下部的纵 行栅状血管在解剖学上位于食管 裂孔的口侧,不越过食管裂孔, 因此可认为栅状血管下端即为食 管胃结合部。若食管裂孔口侧存 在柱状上皮,且其下可见栅状血 管即为Barrett粘膜,若不能透见 则为食管裂孔疝。
A
17
Barrett食管的内镜下形态, 由于其病期的不同,炎症程度不 同,鳞状上皮化生替代的程度不 同,因此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但 其主要为:
A
23
BE的柱状上皮有各种病理形态,根据 其细胞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Paull分类法): (1)胃底型 (2)贲门型 (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Ⅲ型肠化 生或不完全肠化生型:
A
24
BE三种类型上皮均可发生异 型增生,主要表现为:
(1)低度异型增(LGD) (2)高度异型增生(HGD)
A
25
五、Barrett食管与腺癌
A
12
三 、 Barrett 食 管 的 内 镜 下 诊 断
长节段BE通过内镜即可诊 断,但粘膜组织活检的显微镜学检 查是诊断BE,BE合并异型增生及其 癌变的关键。
A
13
正常食管为粉白色粘膜, 而胃粘膜为桔红色,鳞状细胞与 柱状细胞交接处和胃-食管连接位 于同一部位,即临床上称之为齿 状线或Z线。因为两种类型上皮交 界处常呈波浪状移行,上下跨度 为1-2cm。
A为小点状型; B为长直线型; C轻度弯曲的长椭圆型 D为树枝状或脑回样管型 E为具有指状突起的绒毛状。
A
21
活检的准确性及对活检组织认 识的差异将限制正确的诊断和随 访价值。
活检数和BE肠化生的识别呈 正比,许多学者建议病变处多取, 其他四个象限至少每隔2cm取一块 活检。
A
22
四、Barrett食管组织的病理学 改变
A
3
– BE 是 在 1950 年 由 一 位 名 叫 Norman
一、BBaarrrertett的t英食国管心的胸定外科义医生首次报道,
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 Barrett食管的最初定义:食管远端的 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其 受累长度≥3cm,也称长节段BE(LSBE)
A
4
美国胃肠病学会1998年提出:
A
6
二、Barrett 食管的概况和流行 病学
A
7
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人群, BE的内镜下诊断率为6-12%,
非选择性的人群中,BE的 内镜下诊断率为1%或更少,平均 发病年龄为40岁,多发于白人男 性,男女比例为3:1。
A
8
Gerson等对110例行乙状结 肠镜检查的无上消化管症状者进 行了上消化道检查,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