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_共10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_共10篇
范文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与青少年人格教育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做人,就是要做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对于初中生而言,拥有健康的人格,是以后事业成功,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谋幸福的基础。

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其思想、行为、作风以及仪表和气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在其自身形象上出一点点的疏漏。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服务,遵守教学规章制度,同时将自己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表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自己自律、敬业的良好人格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如: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打骂;以积极、向上、亲切、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有可学性和借鉴性。

二、教师应当因人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健康的人格培养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

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其参与课堂互动,体会参与价值,挖掘学生优点并给予表扬,多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有的学生性格脆弱,当他们在犯错误的时候,批评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方式,给他们留有一定的面子,同时需要对其良好行为适时地给予肯定,使其不会由于挫折而消沉;有的学生自高自大,对于该类学生,教师应当多聆听,不正面反驳,委婉地提出质疑,要对学生有耐心、诚心,使学生的心理优势出现动摇,进而再进行沟通教育。

三、教师应当维护人格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由此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引导学
生自我健康发展,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长过度的关注与爱护,人际关系与自主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

对于骄傲自满、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学生因被漠视、被遗忘而产生群体的不健康行为,以及一些发泄式的心理导致学生误入一些不良群体,形成对抗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群体文化。

如对社会现象不屑一顾、抽烟喝酒等行为,滋生扭曲的人格,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学会处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充分认知自己的行为与心理,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在学习《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中,我通过教材中的爱迪生成功案例,衍生到艺术家贝多芬、科学家居里夫人以及身残志坚的海伦、张海迪等名人名家,让学生通过对一系列榜样的学习,进而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相关讨论发言,从而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针对自己的优缺点,提出改正措施。

让自我教育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立、自理、自律。

通过这堂课,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这对他们以后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五、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将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人格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思想品德课的功效,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每一个政治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重理解、关爱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平等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引导学生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美莲.思想品德课应注重人格教育[J].新课程(下),2011(2).
[2]洪鸣凤.初中思想政治课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J].吉林教育,2009(16).
[3]贾国双.新课程视阈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探析[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奇.思想政治课中人格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王生.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加强人格教育[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4).
(责任袁妮)
范文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与探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而青少年时期是优秀思想品德形成的黄金阶段,教育者必须抓住关键时机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进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这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一、学校要以良好的德育氛围引领学生建康成长
1、学校要善于发掘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园。

教育者要悉心挖掘学校的德育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德育素材,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德育教育。

校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但含金量极高的德育教育资源。

警示牌、标语牌等“物化环境”的鲜活性,健康向上的校同广播、黑板报、橱窗、专栏,以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谐、民主、乐观、向上的师生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文化环境”,总会使少年儿童在抬头顿足间受到启发教育,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2、班集体要善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

班级是一个小团队,团队共同形成的氛围是教育过程中一种潜在的、隐含的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者要利用这种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发挥德育的实效。

教师要有效地结合班级实际,寻求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集体如同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样,对全班同学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它不仅能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直接发生影响。

3、共青团和少先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模范带头作用,依靠先进和榜样的力
量,感染、引导、带动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校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捕捉那些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触,促使情感发生变化。

二、教师要以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1、教师要用爱心魅力滋润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爱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

在思想开放、信息发达的今天,多种思潮涌动对青少年品德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推动力,可以抵御这种负面影响,还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用高尚行为感染学生。

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还要展露自己良好的行为给学生做好示范和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行为魅力让学生受到教育。

3、教师要用随机教育诱导学生。

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应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中,从点滴小事抓起。

随机教育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使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利用“巧”机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结;当问题学生又出现新问题时,应如何抓好“巧”机,促其转变……许多教育机会是稍纵即逝,教育者要善抓、会抓,不失“时机”,见“机”行事,借“机”育人,让随机教育焕发生机。

三、家长以良好的榜样教育影响学生
1、以和谐的家庭环境塑造学生。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风气的感染和熏陶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
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

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

”为此,要求父母在品质、修养、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告别不良行为。

同时,要以减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夫妻和睦,努力以温馨的家庭气氛渲染孩子。

2、以适当的家务劳动教育学生。

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

青少年从幼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逐步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劳动创造世界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适当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可以使孩子心灵手巧。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与学校教育配合,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提高,形成教育的合力,密切掌握孩子的动向,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共同致力于孩子优秀人格的养成、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训练的养成。

总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让我们广大教育者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长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中心校)
范文八:浅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浅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广西藤县天平二中彭德光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培养和造就人的工厂,理所当然地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可否认,在这块阵地上,曾经出现过或许现在还在延续地出现教育上的偏向,客观上阻碍着思想教育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无论是行政管理部门,还是社会各界人士,甚至连我们身处教育界的人也常常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

一所学校,涌现了多少好人好事,培养了多少像雷锋似的人物,往往无人问及。

但如果哪所学校在升学考试上大见成效,立即会获得诸方面的重视和一系列的殊荣。

怎样才能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怎样才能教育好青少年,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呢?我认为首先是教育者的
思想转变问题。

从广义上,我们党的干部,我们在教育单位工作的人,都是教育者。

过去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一些偏向,实际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偏向。

是我们顾及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教育声誉和教育利益,一心去追求升学率,培养所谓的高材生,是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就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果我们都能够从根本上摒弃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我想,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比现在的好得多。

一、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是人生的主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他的一生就会朝什么样的方面发展。

世界观的改造,我们也经常讲,但往往是流于形式,就像学校一样,大会小会总是说要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实际做法上却把它放在第二位、第三位。

在强调思想教育的同时又忽视思想教育,在大喊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拼命追求升学率,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现在学校的政治课太少,政治活动也是夜雨前的星星,少的可怜。

而且这些本来很少的政治课还常常被视作副科而受到冲击。

上政治课的形式是讲了又背,背了又讲,目的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改变学生的思想,不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连我们教育者都持如此态度,怎么能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上述我讲的教育者的涵义,从我们党的干部到我们在教育界工作的人,都是教育者。

再扩大一点,所有的社会成员,所有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他们对青少年,对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有着教育的职责,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好青少年一代,光靠学校是不行的。

制定教育目标,将教育引向何处,这是党和政府的事,而具体的教育实施,则是全社会的事。

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配合起来,才能教好青少年一代。

先谈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形式一般不是言传身教,而是风教,说得具体些就是环境教。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走在天安们广场,看见革命烈士纪念碑,就会肃然起敬?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我们看见高大的纪念碑,看见革命先驱的浮雕,就会自然的想起无数革命者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是他们的伟大精神感动了我们。

这是环境的影响。

可是现在,随着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西方国家的泥沙也混了
进来,使我们的街头巷尾到处是麻将声,到处是猜拳酗酒声,“三室两厅”星罗棋布。

这些毒素四处弥漫,对这些,成年人都难以抵制,何况那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呢!在学校,学生接受正面教育;在社会上,他们却接受负面教育,怎么去教好下一代!所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搞好教育事业的必要条件。

再谈家庭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

有的父
母将这种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平日里对子女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下能够健康成长。

可有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有美好的愿望,没有美好的行动。

他们白天在酒馆里,晚上在舞厅里,半夜还在赌场里,时而还混在美容院里。

做父母的且这样五毒俱全,子女能不去跟着学吗?
三、学校里的情感教育
情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品德的修炼、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和开发青少年学生智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师生间如果情感情感相容、心意相通,教育教学中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因此,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全方位的情感化,要以情激兴、以情授业以情动情、以情导情,做到情在意先,由情入理,情理交融。

教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也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

无数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在德育和教育工作中作用重大。

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把握相互连接的几方面。

熟悉和了解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或基础,了解学生的状况,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了解和熟悉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中学生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还要了解和熟悉所在班级个体的特点,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优点、缺点。

他们的喜好憎恶、人格特质、性格特征的内外部条件。

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从而突出其针对性,获得良好的实施。

理解和信任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要使教育卓有成效,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学生。

理解和信任学生,就要坚持正确的学生
观,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正确看待学生的智力和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不能以片面的分数和一时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和估价学生的好坏。

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以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形成“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理解和信任学生就要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和宽容心。

要坚持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细想教育和疏导。

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爱心。

一般说来,热爱“优生”并不困难,重要的是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给以的关爱。

正确的做法是,不偏爱和宠爱“优生”,亦不冷落嫌弃或歧视和厌恶“差生”,应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所有学生。

要针对不同的特点的学生予以不同方式的教师爱和朋友情。

要利用学生易获得成绩感的心理特点,以鼓励为主,积极发掘“闪光点”,肯定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彰。

关心和帮助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学生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他们各自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对此,教师必须分类疏导,因人施教。

对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能以此产生优越感,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富裕的经济家庭只能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客观条件。

它可以为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也可以使人厌恶劳动、贪图享受,甚至走向堕落。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少年,应该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养成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优良作风。

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不能因经济拮据影响自己的情绪,动摇自己的志向,制约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教育成效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个受学生尊敬和信赖,为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必须具有高尚的政治品格、思想品质、道德风范和精神境界,,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精通教育教学业务。

只有这样,教师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可信性、感召性、亲和性和效仿性才能对
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升华人格魅力,优化道德风范,拓宽知识范围,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把情感教育寓于整个
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效。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问题,是全社会各项事业中的头等大事。

教育好祖国的后代,其实就是营造祖国的未来。

要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操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和教育他们,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教育者。

有一顺口溜,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智育不行是半成品,身体不行是废品,而思想教育不行则是危险品!”本文以此作结,但愿都能警钟长鸣。

2010.06.20
范文九:浅谈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浅谈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张春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4年第04期
网络时代的来临开创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构筑起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虚拟社会”。

在全新的网络生存空间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环境、教育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青少年品德养成教育又该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来临呢?
一、青少年对网络的基本看法
我们去年4-6月在贺州市进行了一次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本次调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城乡结合的方法,抽取在校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上网的时间
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3至4小时的占18.3%,有的甚至更长,问他们最长一次上网的时间回答9小时的竟占三分之一,更有甚者上网成瘾。

2.青少年上网的内容
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等的比例高达55.7%,超过大半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而玩过的网络游戏中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占15.3%。

有部分人在网上实行一些违法
行为(如施行人身攻击、说脏话、进行智能犯罪等)。

3.青少年上网的态度
青少年喜欢上网,问及他们使用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认为“弊大于利”,可见,不少青少年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使用互联网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二、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对青少年产生的误导作用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地位,青少年可以很轻易地在网上找到他所感兴趣的内容。

网络既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垃圾,有用信息与黄色、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

这对于一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青少年影响是很大的。

某所中学的一些住校生晚上拿床单系着腰,从三楼攀爬到一楼,再爬出围墙,通宵上网。

询问他们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他们告之是从网络电影中学的。

类似事件,不止一次两次地发生,想想后果,都不寒而栗。

(二)沉迷网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道德弱化和人际关系淡化
在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网络为中介的交流。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对方身份,顾虑少,容易产生一些出轨的行为。

例如,一些青少年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甚至非法侵入他人的电脑系统,破坏或盗取他人的数据和资料。

另一方面,青少年如果整天与电脑打交道,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趋于孤立、自私、冷漠。

(三)沉迷网络容易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损
案例:学生艾某,原来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和负责任的班干,迷上网络后变成一个学困生,终日旷课,成绩下降。

网络使用不当,对青少年学生成绩的影响显而易见。

终日泡在网络上的学生,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已大量耗费在网络上,萎靡不振,一旦他们从网络上走进课堂,将网上五花八门的信息与课堂上严谨的科学知识相比较,更显课堂的枯燥无味,导致其学习成绩日益下降。

大部分网吧的电脑显示器未装视力保护屏且光线暗淡,有些小型网吧根本未安装通风排气设备,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而且网吧的安全保障极差,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敲诈、抢劫等案件,严重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威胁青少年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