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边城》梗概上课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边城》梗概
《边城》梗概
导读
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自然状态的人性;与浪漫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由激情,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第一章
小说的开篇介绍了小说的主人公:翠翠和爷爷,还有他们的一条黄狗,以及女主人公不一般的出生经历。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环境,过着平凡的日子。
注意点一
其中翠翠的描写最为生动,引人关注:《边城》中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深刻有效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色:“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便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的生长是自然教化,作者对翠翠进行刻画是没有按照一般作家的描写方式,没有刻画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风光融为一体的,使读者感到的是她的自然美。
那么我们不难想到,在这样子的情况下,翠翠的性格:单纯、明净、健康、善良、无知无欲、浑然自在长成的十五岁少女。注意点二
翠翠的心理想法
心理一:祖父同翠翠两人,个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
心理二: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心理三: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评点: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这里,表现出翠翠对“爱”的到来有一种向往的心理。
注意点三
老人对待过往船客给钱的态度。他时时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并且为渡船的行人提供种种方便,人家白送他的钱,如果推不掉的话,他就把这钱买了茶叶买了烟草送了后来的渡船人。
第二章:
介绍了故事的地点――茶峒,并以白河为导引,引出城内居民们的生活。同时也描写了驻扎在城里的军人们的生活。以及这个小镇的和谐和它所体现的商业气息。那里人们也是很淳朴、浑厚的,即使是那些娼妓。
注意点一
写娼妓时,重点是为了表现什么?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
“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点评: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在题记中有涉及)
注意点二
顺顺,天保,傩送三个人物。特别是第二部分的最后,关于天保和傩送名字的问题。(注意细节。)
天保:“年纪较长的,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傩送:“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第三章
描写了当地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和泅水捉鸭子。这些有趣的事引起了从小在山里的长大的翠翠的兴趣。(这里写得傩送和翠翠见面是两年前的端午)
注意点一
这里注意一个细节,在第三章写得端午节中,只有傩送参加了划船,而天保没有,原因是P13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向上行,随了陆路的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
注意点二
第三章最后一节。现实翠翠对于端午的向往。实际翠翠对端午的向往,已经一定程度的反映了她的心思。
第四章
由翠翠对端午节的向往,追述到了两年前的端午节。爷爷带翠翠看龙舟,请人替自己掌舵,回去之后,与替其掌舵人喝酒,城里人醉了,无法去接翠翠。翠翠一直在码头等爷爷,却等来了捉鸭子的傩送。由于误听了吊脚楼下男子粗鄙的对话,
对于傩送的好意,翠翠却骂了他。傩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让人送翠翠回去。单纯的翠翠心里便有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别人,体验到了山外的生活。
注意一
傩送与翠翠的第一次见面。
注意二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翠翠遇到傩送之后,了解其好意之后的反映。)
注意三、翠翠想到了爷爷的死,P18“翠翠望到这个精致,忽然想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所以,这里可以看出,翠翠心里的这种孤独,寂寞。担心,忧虑。
第五章
这连年来两个中秋,其中一个中秋,翠翠和爷爷在看划船时,因为要躲避突入而来的雨,躲进了顺顺的吊脚楼,碰到了顺顺,也遇到了天保。由于爷爷夸了鸭子肥,顺顺让天保把鸭子送给了爷爷,回家时,爷爷问起了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说爷爷疯了。翠翠的心,在遥远的青浪滩,因为今年的端午节,傩送在青浪滩。爷爷和翠翠用文中的话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注意
或许这也是翠翠孤单的原因之一。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自己内心萌动的、朦胧的少女春情不知所措,爷爷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她。
第六章
注意一
爷爷渡船坚决不收别人的钱
注意二
端午又来了,翠翠渡新娘子,新娘子15岁,翠翠也快15岁了。(14岁)
自己内心萌动的、朦胧的少女春情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