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三)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综 化学防治 合
防
治
生物防治
1、选用抗(耐)虫品种。安徽的茧壳、友谊等 2、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
3、合理轮作 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
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哟!
溴氰菊酯乳油、杀灭菊酯乳油、百树 菊酯乳油、杀螟松乳油、喹硫磷乳油、 辛硫磷乳油、混灭威乳油
(一)形态特征
A.成虫 B.卵 C.幼虫 D.蛹 E.蛹末端背面 F.雄蛹腹部末端 G.土茧 H.幼虫脱出孔 I.被害状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黄褐至暗褐色,前 翅暗褐色。沿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其周围 有明显的黄色区;外缘在顶角下略向内凹陷;外缘臀角 上方有一银灰色椭圆斑,斑内有3个紫褐色小斑;后翅 浅灰色,无斑纹。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4、蛹
蛹体长9~10毫米,黄褐色,臀刺6根,蛹外包有白色 丝质的椭圆形茧。
二、豆荚螟的防治
(二)生活习性
• 1.越冬 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6cm处结茧越冬,有的地区 也可以蛹越冬。卵孵化时间因地而异,成虫羽化时间也因代数而不 同。成虫白天多栖息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间活动,对黑光灯趋 性较弱。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2、卵
卵成椭圆形,略有光泽,长0.42~0.61mm, 宽0.25~0.27mm。初产乳白色,后转橙黄色, 表面可见一半圆形红带。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3、幼虫
幼虫共分4龄: • ①、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蜕皮后变为乳白色; • ②、龄尾部有褐色小圆斑; • ③、龄体色黄白; • ④、龄幼虫略呈圆筒形
农业防治
综 合 防 化学防治 治
1、合理轮作 2、灌溉灭虫 3、适当调整播种期,使结豆荚期避开
成虫产卵期 4、尽可能利用抗虫品种
倍硫磷乳油、杀螟硫磷乳油、溴 氰 菊酯乳油、锐劲特悬浮剂
生物防治
1、利用赤眼蜂灭卵。 2、利用白僵菌 防治越冬幼虫。
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大豆花叶病的出现率占我国大豆病毒病的90%以上, 发生十分普遍。
大豆花叶病的出现以黄河流域、江汉平原和华北等 地最重。
大豆花叶病可使大豆病株矮化,结荚稀少,流行年份可 减产30%~70%,甚至绝收!
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一)症状识别
※ 典型症状为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并形成褪绿花叶, 叶缘向下蜷曲。有的沿叶脉形成许多深绿色泡状突起。
※ 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纹 ,斑纹有的以脐为中心呈放射 状,有的则通过脐部呈带状。斑纹色泽与脐色一致。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小红虫、 大豆荚蛀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
大豆食心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 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市区。
大豆食心虫食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 30%~40%,甚至80%以上。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午15:00—16:00时以后开始活动。 ▲ 产卵的特点:在豆株上部0.5m 处飞舞,雌雄进行交尾,交尾后第
二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产卵期为2~8天。 ▲ 幼虫活动特点:初孵出的幼虫先在豆荚表面活动一段时间,
后在豆荚边缘结一白色丝网,咬食荚皮穿孔进入。 • 3.与环境的关系 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田 • 间消长,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 • 4.与品种的关系 一般荚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 • 荚毛少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 5.其它 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另外,和播期的 • 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
• 2.各虫态习性 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 ,荚毛少或无荚毛的豆 荚上很少产卵。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 在叶柄上。
• 3.与环境的关系 温、湿度对豆荚螟的发生为害程度有很大影响。 在适温下,湿度对其影响更大。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高,尤其在越 冬期间,如果土壤饱和水分达到 50 %以上时,越冬幼虫多不能结茧 而死亡,越冬率和土壤湿度关系十分密切。
1、利用赤眼蜂灭卵。 2、利用白僵菌 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 可用20-40W黑 光灯诱杀成虫。
二、豆荚螟的防治
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蛀虫、红虫、豆板 虫。
豆荚螟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华东、华中、华南 危害最重。
长江流域各地虫荚率为10%~30%,重者可达80%以上。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4、蛹
蛹长纺锤形,黄褐色,长为5~7mm,腹节背面第 2~7节前后缘各有一横列剌状突起,第8~10腹 节仅有1列较大的刺,臀棘有8根粗大的短刺。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二)生活习性
• 1. 越冬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 作茧越冬。
• 2.各虫态习性 各虫态发生时期因地区、年份不同而异。 ▲ 成虫有趋光性。晚上到15: 00时多隐藏于豆丛中,极少活动。下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A.成虫 B.卵 C.幼虫 D.幼虫前胸背板 E.土茧 F. 蛹 G.键豆粒 H.被害斗粒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灰褐 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条白色纵 带,近翅基1/3处有一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 白色,沿外缘褐色。
来自百度文库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1、卵
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表面密 布不明显的网纹,初产时乳白色, 渐变红色,孵化前呈浅菊黄色。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一)形态特征 3、幼虫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初 孵幼虫为淡黄色。以后为灰绿直至紫红色。 4一5龄幼虫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 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 个小黑斑。
• 4.与品种的关系 虫害的发生程度还与品种特性等有关,一般结荚 期长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受害重。
• 5.其它 旱田比水旱轮作的受害重,中间寄主多的地区受害重,此 外还与天敌的种类、数量等有关。5.其它 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 构有关。另外,和播期的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
二、豆荚螟的防治
(三)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