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教学中的应用_李桂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中的应用
李桂红
(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各地高校所在地区拥有底蕴丰厚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课有其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辅助应用,对于增强 纲要 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916(2011)02 0143 02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modern history outline
L I Gui hong
(M arxist Len i n i st Depart m en t ,X i nyang Nor m alUn ivers it y ,X i nyang 464000,C h i na)
A bstract :College reg ions a round o w n r ich local red cu lt ure resources
.L ocal red cu lt ure resources appli ed i n t he Chinese m odern history outline class has its un i que advantages .In t he teach i ng ,t hrough effecti ve strateg ies it w ill be transf o r m ed i nto educa ti on teaching resources .T he aux ili ary appli cation of l oca l red cu lture resources to enhance t he teach i ng effec tive ness ,to i m prove the coll ege students 'i deo log i ca l and politi ca l qua lit y ,t o fir m soc iali st beli e fs ,have realistic m ean i ngs .
K ey words :local red cu lt ure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utline ;app l y
1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优势
1.1 形态多样化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态多
样。物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
时期留存或建造的实体,如革命旧址、遗迹、文物、人
物故居、文献资料等;各地修建的博物馆、纪念馆、名
人故居、革命烈士陵园等。精神形态上表现为不同时
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
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遍布各地的
高校几乎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笔者
供职的高校所在地河南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
区,既有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大别山精神,又有丰富
的物态红色资源。全市有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历
史遗址479处,仅被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革命历史文
物保护单位就有17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革命历史
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21处,市级16处,县级136
处,被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41处。[1]丰富多
样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把它引入 纲要 课,可以弥补教材因其统编性、系统性而产生的细节不足,起到拓展、充实教材内容的作用。1.2 本土亲和力 人们往往对当地熟知的人或物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接纳感,这就是本土红色文化所特有的亲和力。在教学过程中,或通过讲授与教材相关的当地红色文化,或组织学生参观地方革命旧址遗迹,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惊心动魄的革命事件,就曾真实地出现或发生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激起共鸣,会进一步产生亲切、好奇感和探索、求知欲。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2]
本土的亲近感,地域的零距离,加之 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3]的特点,会使枯燥的历史鲜活起来,条框式的理论会成为鲜活的历史再现,抽象的意识灌输会变成亲和的历史认同。因此,本土收稿日期:2011 03 11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S H 006)],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10DG37].
作者简介:李桂红(1970 ),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 143 第21卷 第2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1No .22011年 6月Jour nal of X i n yang Agricu ltural Co llege Jun .2011
的亲和力能让学生在趣味中关注教材、探究历史,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也就自然由浅而深,由感性到理性。
1.3 价值永恒性 纲要 课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和提升需要深厚的文化滋养,而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这样一种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品格养成教育于一体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4]。在 纲要 课中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永恒精神价值,让学生在聆听当地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或亲身接触革命旧址遗迹中,真心认同革命前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高尚品格,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透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真实有说服力的本土红色文化,深刻思索、品味其中孕育的精神底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积极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向培养,社会主义方向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树立,能够起到无言而教化万方的作用。
2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途径
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它融进 纲要 课,提高教学实效性,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将其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其具体转化途径如下: 2.1 课堂教学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 纲要 课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穿插进行。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平时需要对当地红色文化作深入了解,要收集、整理大量的红色资料作为知识储备,在授课时再有的放矢地穿插进去,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境式教学法、启发设问法、课堂讨论与发言等方法,随机切入与教材相关的地方红色史料,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热情,把呆板的单向灌输变为活泼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再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效果。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鲜活地展现与当地相关的红色影视片段、经典歌谣、历史照片等,利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引导学生深思先辈们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2.2 实践活动 通过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实地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或其他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直接感悟、体验历史,并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如组织学生参观地方革命博物馆等地,让史迹文物成为震撼学生心灵深处的 活 东西;利用重大革命事件纪念日、重要节庆日开展主题鲜明、感染力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像举办 我爱家乡红色文化 的主题演讲,举行 红色故里 摄影、书画、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会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建设家乡、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专题研究 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专题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深化。首先,可以开设本土专题教学。根据 纲要 课教学内容把相关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成不同专题向学生讲授。开课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请当地的专家、学者、老红军、老战士或其亲属到学校开讲座。这些 权威 人士,对本地红色历史有相对深入地研究或认识,他们的讲述会让学生更加信服。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本土专题研究。笔者在教学中曾根据 豫南近代名人是以红色革命人物为主 [5]这个线索,以 红色豫南人 为专题,把班级学生分成信阳、驻马店、南阳等组,指导学生对豫南各地红色人物进行深入挖掘,要求大家撰写调查报告,并鼓励他们发表论文。学生对此很是踊跃,各组都积极搜集资料,有的同学甚至利用课余周末去实地或相关部门调研。在这样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积极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也提高了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辨别是非的能力。
2.4 网络载体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逐渐重视和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自1998年以 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 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 红色网站 在清华大学诞生,至2004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加盟者达到了938家,其中高校 红色网站 381家。它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3]。因此,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进 纲要 课,网络是拓展教学空间不可或缺的载体。与 纲要 课相对应,高校的校园红色网络设计可以更细化,如设立地方红色历史专栏,开展网上红色文化征文活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等手段延展教育效应。在网络中关注、讨论、研究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中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无疑是 纲要 课教育教学目的在课堂之外的有效升华。
参考文献:
[1] 张元勋,袁德芳.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J].信阳农
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1.
[2]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3] 刘党英.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信阳
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
[4] 张泰城.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
2009(4):19 24.
[5] 叶宗宝.近代河南名人资源的区域分布及旅游开发[J].信阳师
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6.
(编辑:余承忠)
144
第21卷 第2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