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朱丽叶每年收到上千 封情书等。
美的感染性从何而来?
感官
形象性
内模仿
感情
感染性
内模仿:主体面对客体时,知觉会按照客 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知觉 身体 心理
三位一体
高耸的 哥特式
建筑
S曲线 的维纳 斯塑像
人
节奏感 较强的
音乐
敬畏之情
登高 望远
登高望远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 ❖ 登万仞之崖,自然意远。(张怀瓘)
美的特征
“美是什么”指美的本 质,是美的哲学问题; “怎样获得美”则指美 的特征,帮助我们解决 美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 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美的特征; ❖ 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运用美的特征对文学作
品做审美分析; ❖ 有些学生可能运用美的特征对周围事物做出
美丑的判断。
美的特征
• 审美主体 的感官
自然美的吸引力
❖ 陈毅《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踏雪寻梅 ❖ 名山大川
社会美的吸引力
❖ 见贤思齐。 ❖ 向榜样学习。
艺术美的吸引力
❖ 城市广场雕塑:广州越秀山的五羊雕塑、珠 海情侣路的渔女雕塑、江门跃进路的春燕雕 塑(空间上的吸引力)
人体美的着迷力
❖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艺术美的着迷力
❖ 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 宋神宗读苏轼文“停箸忘食”。
❖ 大学生读《堂吉诃德》“一面用手拍着额头 ,发出阵阵的狂笑”。
❖ 巴黎卢浮宫的参观者为《蒙娜丽莎》写情书
❖ 美人的概念不等于美人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 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 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抽象的艺术” 是形象的
音乐:音响、节奏、旋律—作用于审美主体的 听觉
郭六芳《舟还长沙》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 商周鼎、秦砖汉瓦、长城、灵渠……成为审 美对象
感 染 性(审美情感)
着迷力
吸引力
平衡力、调节力
❖ 美具有吸引力,美的事物能产生一种力,吸 引人们去观赏它,亲近美、亲和美。
审美 主体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贺铸)
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
与貌,略相似。(辛弃疾)
文学艺术正源于此,因之更具感染性
柳、雨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柳愁杀渡江人。(赵嘏)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
综合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移情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移情
❖ 内模仿的身体运动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情感 ,这种情感产生后,并不停留在主体,而是 把它投射到客体上面,使客体具有主体内心 感觉到的情感。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 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址汀蓝,郁 郁菁菁。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及?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褥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Baidu Nhomakorabea
张承志《大坂》
❖ 大坂上的那条冰川蓝得醉人。那千万年积成的 冰层水平地叠砌着,一层微白,一层浅绿,一 层蔚蓝。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冰川幻变出 神奇的色彩,使这荒凉恐怖的莽苍大山陡添了 一分难测的情感。“大坂——”他失声地喊起 来。他想不到这大坂、这山脉、这自然和世界 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慰他。他久久勒马伫立着 ,任那强劲的山风粗野地推撞着他。
交响乐的配器、对位、和声完全能使人感到一 种类似于油画的三维立体感;多种乐器的配合,其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交织、变化、组合, 可以让人感到绘画中丰富细腻的色彩景象。
书法:笔画、线条、间架结构—作用于 审美主体的视觉:点如“高峰坠石”,横如 “千里阵云”,竖如“深林之乔木”,折如 “飞鸟空坠” ……
❖ 绘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叙画》)
练习
❖ 以《红楼梦》第23回为媒介,分析美的形象 如何作用于审美主体(林黛玉)的感官,美 的事物如何感染审美主体(林黛玉)的情感 。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 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 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 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 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 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 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 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 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 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 落泪。
❖ 形象可感性: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听 到耳朵里。
❖ 感染性 ❖ 吸引力:止步侧耳倾听,点头自叹,又侧耳 ❖ 调节力、平衡力:心动神摇,眼中落泪 ❖ 着迷力:如痴如醉、站立不稳,心痛神痴。
社会美的平衡力
❖ (雷锋)精神激励着我。
艺术美的平衡力
❖ 俄国画家克拉姆思科观赏米罗岛的维纳斯: 疲惫不堪、郁郁寡欢→年轻的心
❖ 乌斯宾斯基《振作起来》中的贾普什金观赏 米罗岛的维纳斯:沉重、痛苦、孤独、疲惫 →极大的快乐、精神焕发、浑身充满力量
❖ 美对人有着迷力。美的事物能引起人的高度 审美注意,人陶醉其中,以至出现“忘我” 的境界。
❖ 客观存在的社会属性:美的事物的社会内容, 如木棉树的英雄品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格。这些社会内容不是个人的主观 意识,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意 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权威性、稳 定性,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改变,因而社会 属性也具有客观性。
❖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音乐----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 诗歌----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诗品 序》)
对人有益的价值
❖ 美的事物都具有某种价值: 1、物质实用价值:最初的美往往表现为物 质价值,如工具的美。因此我国先秦时候诸 子多持功利性美学观,《荀子》:“故天之 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
2、精神价值:美的价值到后来逐渐超越物 质实用性价值,具有更广阔的内容,即精神 的调节、滋养和陶冶价值。如山水美、艺术 美等。
形象性如何凸现?
❖ 形象性是物的属性之一,当人以审美态度去 看物时,物的形象性得以呈现。
认识态度
青松
功利态度
审美态度
❖ 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 我,诗从此境流出,那得不佳!(徐增《而 庵诗话》)
❖ 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 ,尽在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李渔 《闲情偶寄》)
❖ 形象不等于事物本身。
以诗歌为例看诗人如何用审美感 官感受美的形象性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 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
风一派。(《焚香记》)
❖ 抽象的概念不美----因为它没有具体可感的形 象。
❖ 世代传承的艺术品(时间上的吸引力) ❖ 历史文化名城(时空上的吸引力)
❖ 美具有调节力和平衡力。美能调节人的心理、 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平衡。
怒哀 喜乐
自然美的平衡力
❖ 19世纪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怒
❖
平静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 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催。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忌,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3、物质精神价值:部分美的事物具有双 重价值,如茉莉花,色香俱全,可供人欣赏; 又可用来泡茶。
客观存在性
❖ 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美赖以存在的载体。 自然美、艺术美的自然属性显而易见,现代 社会尤其如此,如电子音乐,就是高度依赖 技术的艺术;社会美同样存在自然属性,如 岳飞的爱国精神必须通过抗击金人的行动来 表现。这些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 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 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 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 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
• 审美主体 的情感
形象性 感染性
• 审美主体 的理智
价值 特征
客观存 在性
• 独立于审 美主体之 外
形 象 性(审美感官)
视觉
触觉 形声色 听觉 味态
嗅觉
味觉
❖ 美的事物总表现为一定的线条、形体、色彩、 声响等特点,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式中。这 些特点,是人的审美感官包括视觉、听觉、 味觉、嗅觉、触觉能感受到的。
美的感染性从何而来?
感官
形象性
内模仿
感情
感染性
内模仿:主体面对客体时,知觉会按照客 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知觉 身体 心理
三位一体
高耸的 哥特式
建筑
S曲线 的维纳 斯塑像
人
节奏感 较强的
音乐
敬畏之情
登高 望远
登高望远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 ❖ 登万仞之崖,自然意远。(张怀瓘)
美的特征
“美是什么”指美的本 质,是美的哲学问题; “怎样获得美”则指美 的特征,帮助我们解决 美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 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美的特征; ❖ 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运用美的特征对文学作
品做审美分析; ❖ 有些学生可能运用美的特征对周围事物做出
美丑的判断。
美的特征
• 审美主体 的感官
自然美的吸引力
❖ 陈毅《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踏雪寻梅 ❖ 名山大川
社会美的吸引力
❖ 见贤思齐。 ❖ 向榜样学习。
艺术美的吸引力
❖ 城市广场雕塑:广州越秀山的五羊雕塑、珠 海情侣路的渔女雕塑、江门跃进路的春燕雕 塑(空间上的吸引力)
人体美的着迷力
❖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艺术美的着迷力
❖ 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 宋神宗读苏轼文“停箸忘食”。
❖ 大学生读《堂吉诃德》“一面用手拍着额头 ,发出阵阵的狂笑”。
❖ 巴黎卢浮宫的参观者为《蒙娜丽莎》写情书
❖ 美人的概念不等于美人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 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 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抽象的艺术” 是形象的
音乐:音响、节奏、旋律—作用于审美主体的 听觉
郭六芳《舟还长沙》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 商周鼎、秦砖汉瓦、长城、灵渠……成为审 美对象
感 染 性(审美情感)
着迷力
吸引力
平衡力、调节力
❖ 美具有吸引力,美的事物能产生一种力,吸 引人们去观赏它,亲近美、亲和美。
审美 主体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贺铸)
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
与貌,略相似。(辛弃疾)
文学艺术正源于此,因之更具感染性
柳、雨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柳愁杀渡江人。(赵嘏)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
综合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移情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移情
❖ 内模仿的身体运动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情感 ,这种情感产生后,并不停留在主体,而是 把它投射到客体上面,使客体具有主体内心 感觉到的情感。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 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址汀蓝,郁 郁菁菁。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及?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褥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Baidu Nhomakorabea
张承志《大坂》
❖ 大坂上的那条冰川蓝得醉人。那千万年积成的 冰层水平地叠砌着,一层微白,一层浅绿,一 层蔚蓝。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冰川幻变出 神奇的色彩,使这荒凉恐怖的莽苍大山陡添了 一分难测的情感。“大坂——”他失声地喊起 来。他想不到这大坂、这山脉、这自然和世界 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慰他。他久久勒马伫立着 ,任那强劲的山风粗野地推撞着他。
交响乐的配器、对位、和声完全能使人感到一 种类似于油画的三维立体感;多种乐器的配合,其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交织、变化、组合, 可以让人感到绘画中丰富细腻的色彩景象。
书法:笔画、线条、间架结构—作用于 审美主体的视觉:点如“高峰坠石”,横如 “千里阵云”,竖如“深林之乔木”,折如 “飞鸟空坠” ……
❖ 绘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叙画》)
练习
❖ 以《红楼梦》第23回为媒介,分析美的形象 如何作用于审美主体(林黛玉)的感官,美 的事物如何感染审美主体(林黛玉)的情感 。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 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 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 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 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 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 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 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 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 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 落泪。
❖ 形象可感性: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听 到耳朵里。
❖ 感染性 ❖ 吸引力:止步侧耳倾听,点头自叹,又侧耳 ❖ 调节力、平衡力:心动神摇,眼中落泪 ❖ 着迷力:如痴如醉、站立不稳,心痛神痴。
社会美的平衡力
❖ (雷锋)精神激励着我。
艺术美的平衡力
❖ 俄国画家克拉姆思科观赏米罗岛的维纳斯: 疲惫不堪、郁郁寡欢→年轻的心
❖ 乌斯宾斯基《振作起来》中的贾普什金观赏 米罗岛的维纳斯:沉重、痛苦、孤独、疲惫 →极大的快乐、精神焕发、浑身充满力量
❖ 美对人有着迷力。美的事物能引起人的高度 审美注意,人陶醉其中,以至出现“忘我” 的境界。
❖ 客观存在的社会属性:美的事物的社会内容, 如木棉树的英雄品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格。这些社会内容不是个人的主观 意识,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意 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权威性、稳 定性,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改变,因而社会 属性也具有客观性。
❖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音乐----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 诗歌----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诗品 序》)
对人有益的价值
❖ 美的事物都具有某种价值: 1、物质实用价值:最初的美往往表现为物 质价值,如工具的美。因此我国先秦时候诸 子多持功利性美学观,《荀子》:“故天之 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
2、精神价值:美的价值到后来逐渐超越物 质实用性价值,具有更广阔的内容,即精神 的调节、滋养和陶冶价值。如山水美、艺术 美等。
形象性如何凸现?
❖ 形象性是物的属性之一,当人以审美态度去 看物时,物的形象性得以呈现。
认识态度
青松
功利态度
审美态度
❖ 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 我,诗从此境流出,那得不佳!(徐增《而 庵诗话》)
❖ 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 ,尽在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李渔 《闲情偶寄》)
❖ 形象不等于事物本身。
以诗歌为例看诗人如何用审美感 官感受美的形象性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 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
风一派。(《焚香记》)
❖ 抽象的概念不美----因为它没有具体可感的形 象。
❖ 世代传承的艺术品(时间上的吸引力) ❖ 历史文化名城(时空上的吸引力)
❖ 美具有调节力和平衡力。美能调节人的心理、 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平衡。
怒哀 喜乐
自然美的平衡力
❖ 19世纪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怒
❖
平静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 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催。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忌,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3、物质精神价值:部分美的事物具有双 重价值,如茉莉花,色香俱全,可供人欣赏; 又可用来泡茶。
客观存在性
❖ 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美赖以存在的载体。 自然美、艺术美的自然属性显而易见,现代 社会尤其如此,如电子音乐,就是高度依赖 技术的艺术;社会美同样存在自然属性,如 岳飞的爱国精神必须通过抗击金人的行动来 表现。这些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 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 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 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 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
• 审美主体 的情感
形象性 感染性
• 审美主体 的理智
价值 特征
客观存 在性
• 独立于审 美主体之 外
形 象 性(审美感官)
视觉
触觉 形声色 听觉 味态
嗅觉
味觉
❖ 美的事物总表现为一定的线条、形体、色彩、 声响等特点,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式中。这 些特点,是人的审美感官包括视觉、听觉、 味觉、嗅觉、触觉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