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规范新高规主要修订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从2002年至今的研究成果。
六、修订方向:
1. 混凝土设计规范逐渐从以构件为主的设计过渡到以整体结构设计为主,本次修订突出的体现就是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固性,避免结构连续倒塌。
2. 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争取同路桥、水工等相关混凝土规范的统一。
3. 从我国工程现状出发,与国际主流规范靠近。
说明:以下内容若没有说明,均指新《砼规》的修订内容。
七、主要修订内容:
1. 提高安全度,即适度提高可靠度指标(但仍比国外相关规范低)。
新《砼规》的配筋量平均提高15%,其中斜截面抗剪钢筋提高25%(Vcs=α’f t bh o +fyv Asv /s h o ),也是进一步体现了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新《抗规》配筋量平均提高20%。
2.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远不及石材和砖的耐久性。
主要影响因素是碱骨料反应(空气中的潮湿因素导致,主要表现在桥梁上)和碳化(混凝土保护钢筋,主要依靠的是Ca(OH)2。
当保护层的Ca(OH)2被碳化,钢筋会发生由氯离子引起的电化学反应,导致钢筋的锈蚀)。
主要体现在水胶比比原来的水灰比平均降低了0.5;氯离子含量降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变大了。
以前的规范是从纵向受力钢筋外皮算到混凝土表面,新规范是从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钢筋网片等)算起。
保护层实际厚度比原规范时间厚度普遍增大:板、墙类构件增加约6~10mm ,梁、柱类构件增加8~14mm 。
3. 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
材料强度等级低,导致在结构的可靠度低的情况下材料用量反而高的现象。
新《砼规》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几乎提高了一个等级。
钢筋取消了HPB235,增加了HPB300和HRB500系列。
但是,注意强度高的混凝土主要应该用在竖向构件上(轴压比的影响),另外对剪压比也比较敏感。
对于普通梁板等平面构件,不宜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4. 框架结构的柱的内力放大系数和最小配筋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梁柱相交节点构造也发生了变化。
5. 新《高规》:高层的定义:对于住宅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 ;对于其它民用高层建筑:大于24m 。
八、新内容的贯彻:
1. 整体稳固性
2. 多余约束性,超静定结构、多条传力路线。
3. 抗连续倒塌设计------概念设计------承载能力极限计算用应力计算法
新《高规》:抗连续倒塌设计。
针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注意:(1)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顶、底钢筋在支座处宜安受拉要求连续贯通。
(2)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4. 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宜进行竖向自振频率的验算。
新《高规》:楼盖的竖向振动舒适度必须计算。
5. 新《抗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新《高规》:针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的4个目标和5个水准。
并根据不同水准,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6. 结构缝: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包括伸缝、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缝、防连续倒塌的分隔缝以及后浇带、控制缝(人为制造薄弱截面,引导裂缝出现并控制其造成影响的缝)等。
7. 增加了既有结构的设计:(1)延长使用年限(2)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隐患(3)改变用途和使用环境(4)改建、扩建(5)受损后的修复------承载能力极限计算用应力计算法
8. 增加了间接作用分析: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接作用分析。
------承载能力极限计算用应力计算法
九、旧内容的修订:
1. 建筑结构的二阶效应
包括结构整体层面的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和构件层面的受压构件的挠曲二阶效应(P-δ效应)。
挠曲二阶效应,实质上就是控制竖向构件中间截面的弯矩超过上下两端的弯矩所采取的分析手段。
当杆端弯矩比、轴压比和长细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就可以不考虑挠曲二阶效应。
在对于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不考虑自身挠曲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的条件。
详见6.2.3
2. 楼面梁与剪力墙墙肢在墙肢平面外方向连接的计算
3. 裂缝、冲切验算放宽。
4. 新《高规》:高层建筑风荷载应考虑横风向风振。
5. 新《高规》:不再强调最大高宽比,变成了适用的高宽比。
其中,剪力墙适用的高宽比,比原来最大高宽比降低了。
6. 新《高规》:结构的位移比、刚度比计算原理发生了变化。
7. 新《高规》:对于多塔楼结构,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
8. 新《高规》:对于大跨度、长悬臂结构的规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于跨度大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的转换结构、悬臂长度大于2m的悬挑结构。
另外针对所有的结构处于7度(0.15g)、8度抗震设计
9. 新《高规》:
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小于8的剪力墙。
洞口较小且连梁刚度较大,剪力墙的受力接近整体小开口墙时,可按整体墙长度判断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
10. 新《高规》:对填充墙的要求
(1)填充墙的拉近通长;
(2)墙长大于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米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楼梯间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米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11. 新《高规》:剪力墙墙厚(比原来降低了)和稳定性验算必须同时满足。
对于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一字型独立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2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