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成本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具有发展优势,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

但目前我国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相关政策、企业制度,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通常是以产品或劳务的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对所有作业的跟踪与分析,确认并计量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再将间接费用按照作业量进行分配,最终按照成本动因追溯到最终产品的成本核算法。

ABC法的计算过程大致分为归集直接成本费用、鉴定作业、归集成本库费用、确定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费率、分配成本库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几个步骤。

“作业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学家科勒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一书中。

继而美国的斯特布斯教授1972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提出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作业时,相较于产品作为对象,在计算成本的时候更为精确。

但传统成本会计的理念深入人心,导致作业成本系统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时高速发展的制造企业,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使得企业财务报表对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无法提供有用信息,而只是用于对外反应企业的财务信息。

1984年,美国的库珀教授和卡普兰教授对作业成本法的作业与作业中心、作业价值链、成本动因和如何建立成本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重新提出较为完整的作业成本法。

之后,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国家理论研究与企业应用上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引进了作业成本法这种企业管理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