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中国近代文明

第二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考情分析: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这一段时期是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时期,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从历年高考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等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也频频出现,复习时要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

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政治上:列强继续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主干知识整合: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生活近代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综合必修一、二、三的知识。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1)、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3)历史作用: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

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

④重视科教兴国。

3、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简图

(1)内容: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主。

(2)性质:前期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带有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后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宣传无产阶级文化。

(3)影响: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启迪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6、用各种史观看“变”——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文明史观: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西文明,即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碰撞和交汇的结果,也是文明进步的过程。

②现代化史观: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③全球史观: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加强了中外联系。

④唯物史观: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根本原因。

7、在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三起反封的斗争,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前期新文化运动。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二者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在反封方面有什么突出进步?

(2)这三者在反封建方面各自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方面各有什么明显不足?

(1)差异:①从方式看: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直接批判封建思想。②从内容上看:维新思想在政治上主张

将封建制度改造建立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在经济上革命派提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而维新派则未触及;③从手段上看维新思想主张自上而下改良,革命派主张自上而下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的思想基础,宣传民主科学,其深度广度大大超过前两者。

(2)突出历史功绩:戊戌变法首次批判封建教条,促进中国人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政治体制上结束了封建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动摇了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是一次空前思想解放,使人民受到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为彻底反帝反封的五四准备了条件。

(3)不足:维新思想不敢和封建思想决裂,不敢触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侧重从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缺乏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巩固练习

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2、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

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3、“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

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

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5、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6、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

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7、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

8、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也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选土货一节关系最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