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结构体系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式中的 K1 、 2 是支护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 K
第二节 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
一、隧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计算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首先推算隧道开挖 0 0 前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 {σ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位移场 {u} 。 隧道开挖后,因其周边上的径向应力σ n 和剪应力 τ 都为零, 故可向具有初始应力的围岩,在隧道周边上反方向施加与 初始应力相等的释放应力。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带有孔洞 1 {σ }1 的无限平面在释放应力作用下的应力 和位移 {u} 。而真实 的围岩二次应力场及位移场为:
二、隧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状态及位移状 态
塑性应力区域是由于多数围岩具有塑性这一性质而造成 的。塑性就是指围岩在应力超过一定值后产生塑性变形的性 质。此时,应力即使不增加,变形仍继续。当围岩内应力超 过围岩的抗压强度后,围岩发生塑性变形并迫使塑性变形的 围岩向隧道内滑移。塑性区的围岩因变得松弛,其物理力学 性质也发生变化。
一、围岩压力分类
围岩压力按作用力发生的形态,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松动压力 由于开挖而松动或坍塌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在支 护结构上压力称为松动压力。 2. 形变压力 形变压力是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护结构(如锚喷 支护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变形的过程中,围岩 对支护结构施加的接触压力。
{σ }0
{σ }2 = {σ }0 + {σ }1 2 1 {u} = {u}
模拟隧道开挖所经历的力学过程可以用图5-1表示。
τ σn
0
0
σ0 z
B
B
σ
τ1
1 σn
0 x
σ2 θ
2 σr
A
A
(a)
{σ},{u}
0 0
{σ},{u}
1
1
{σ}={σ }+{σ} 2 1 {u}={u}
二、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和设计
根据其使用目的,支护结构可分为: 防护型支护 构造型支护 承载型支护
在设计支护结构时应注意: 支护结构最好设计成封闭式的,一般都应有仰拱。 对于抗拉性能较差的混凝土类支护结构,应尽量 避免受弯矩作用。
第五节
围岩压力
围岩压Baidu Nhomakorabea是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结构变形或 破坏的作用力。
三、围岩特性曲线(支护需求曲线)
支护阻力 P 与隧道洞壁位移 ua 的关系曲线如图5-12所示。 a
Pa P a,max
弹塑性分界
P a,min ulim ua,max 松散压力 ua
形变压力
图5-12 围岩特性曲线
这条曲线形象的表达 了支护结构与隧道围 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极限位移范围内, 围岩允许的位移大了, 所需的支护阻力就小, 而应力重分布所引起 的后果大部分由围岩 所承担;围岩允许的 位移小了,所需的支 护阻力就大,围岩的 承载能力就得不到充 分的发挥。
h = 0.45 × 2
s −1
w
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H/B<1.7,H为坑道的高度; 深埋隧道; 不产生显著偏压力及膨胀力的一般围岩; 采用矿山法施工。 围岩水平匀布的松动压力,按表5-3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其适 用条件同上。
拿一个在水平成层的围岩中开挖隧道的例子,来说明隧 道开挖后围岩又变形到坍塌成拱的整个变化过程(图5-16)。
(a) 变形阶段; (b) 松动阶段; (c) 塌落阶段; (d) 成拱阶段。
图5-16
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
将隧道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称为“天然拱”或“塌 落拱”。它如同一个承载环一样承受着上覆地层的全部重 量,并且将荷载向两侧传递下去。这就是围岩的“成拱作 用”。而天然拱范围内破坏了的岩体的重量,就是作用在 支护结构上的围岩松动压力的来源。
一、支护结构的基本要求
1. 必须能与围岩大面积地牢固接触,即保证支护结构与围岩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根据不同的开挖和支护方法,两者的接触状态可作如下 分类:
任意的(模筑混凝土衬砌、木支撑) 点接触 围岩与支护结构 确定的(钢支撑) 松散的(土质隧道有回填层) 的接触状态 面接触牢固的(喷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衬砌)
二、坑道支护后的围岩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开挖后的二次应力状态仍然是弹性的,隧道围岩除 因爆破、地质状态、施工方法等原因可能引起稍许松弛掉块外, 是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坑道是稳定的,原则上无需支护,即 使支护也是防护性的,支护方法一般可采用喷浆或者喷射混凝土; 另一种是开挖后隧道围岩产生一定范围的塑性区,此时应采 用承载型的支护结构,以维护坑道的稳定。 坑道支护后,相当于在坑道周边施加了一个阻止隧道围岩变 形的支护阻力(抗力),从而也改变了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支护 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围岩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 。
a
图5-14说明: 1. 不同刚度的支护结构与围 岩达成平衡时的 Pa 和 ua 是 不同的。 2. 同样刚度的支护结构,由 于架设的时间不同,最后达 成平衡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弹塑性分界
ua
图5-14 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
支护结构的基本作用在于:与围岩一起组成一个有足够 安全度的隧道结构体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保持 隧道断面的使用净空;防止围岩质量的进一步恶化;提供空 气流通的光滑表面。因此,任何一种类型的支护结构都应具 有与上述作用相适应的构造、力学特性和施工的可能性。
γH
C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这个
Z
λγH
A
θ
C
问题的求解还可以简化为 不考虑体积力的形式,而 用在有孔无限平面(无重的) 无穷远边界上作用有垂直 均布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形 式来代替,如图5-2所示。
图5-2 力学模型
r
0
r
X
由此而引起的计算误差在洞周上是不大的,并随着隧道埋深 的增加而减少。当埋深超过10倍洞径时,其误差可以忽略不 计。
四、支护特性曲线(支护补给曲线)
以圆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并假定围岩给支护结构的反力也是径 向匀布的。因此,这还是一个轴对称问题。相对于围岩的力学 特性而言,混凝土或钢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可以认为是线弹性 的,也就是说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径向均布压力 Pa 是和它的径 向位移 ua − u0 成线性关系,即 Pa
三、无支护坑道的稳定性及其破坏
坑道稳定性是指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在不设任何 支护情况下所具有的稳定程度。
无支护坑道围岩的失稳破坏有三种形式: 由于破碎岩体的自重作用,超过了它们脱离岩体的阻力而多 在顶部、较少在侧壁处造成局部崩塌; 由围岩应力重分布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区域内的岩体强度破坏 而形成的崩塌。一般发生在脆性岩体中,且在多数情况下,岩 体破坏从坑道侧壁开始,同时岩体的破坏和位移也可能发生在 顶部和底部; 在塑性岩体中,稳定的丧失是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岩体产 生了过度的位移,但无明显的破坏迹象。
实践证明,天然拱范围的大小除了受上述的围岩地质条件、 支护结构架设时间、刚度以及它与围岩的接触状态等因素 影响外。还取决于以下诸因素: 隧道的形状和尺寸。 隧道的埋深。 施工因素
(一)深埋隧道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当隧道的埋置深度超过一定限值后,围岩的松动压力仅 是隧道周边某一破坏范围(天然拱)内岩体的重量,而与埋深 无直接关系。 1、统计法—我国《隧规》所推荐的方法 现在我国《隧规》中隧推荐的计算围岩竖向匀布松动压 s 力的公式,就是根据357个铁路隧道的塌方资料统计分析而拟 定的: q = γh 式中的 γ 为围岩容重; s 为围岩级别;w为宽度影响系数, 由 w=1+i(B-5)计算,B 为坑道宽度,i 为B每增减1m时的 围岩压力增减率,当 B<5m时,取 i =0.2,当 B>5m时,取 i =0.1。
Pa = K s (ua − u0 )
式中的 K s定义为支护结构的刚度 。 对于几种支护结构型式,其支 护特性曲线如图5-13所示。
锚喷联合支护 喷混凝土支护
锚杆支护
ua
图5-13 支护特性曲线
五、围岩与支护结构准静力平衡状态的建立(三次 应力场)
如果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则围岩的支护需求曲线 和支护结构的支护补给曲线会相交一点,而达到平衡,这个 交点都应在 ulim 或 umax 之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逐渐 恢复,围岩物性指标恶化,锚杆锈蚀等等,这个平衡状态还 将调整。 P
第三节 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
一、收敛和约束的概念
开挖隧道时,由于临空面的形成,围岩开始向洞内产生 位移,这种位移我们称之为收敛。若岩体强度高,整体性好、 断面形状有利,岩体的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将自行停止,围 岩是稳定的。反之,岩体的变形将自由地发展下去,最终导 致隧道围岩整体失稳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开挖后适 时地沿隧道周边设置支护结构,对岩体的移动产生阻力,形 成约束。相应地支护结构也将承受围岩所给予的反力,并产 生变形。如果支护结构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这种隧道围岩 和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会一直延续到支护所提供的阻力与围 岩应力之间达到平衡为止,从而形成一个力学上稳定的隧道 结构体系。这时的隧道围岩应力状态称为三次应力状态。
2. 重视早期支护的作用,并使早期支护与永久支护相互配 合,协调一致地工作。 3. 要允许隧道围岩能产生有限制的变形,以充分发挥围岩 的承载能力而减少对支护结构的不利作用,使两者更加 协调的工作。 4. 必须保证支护结构及时施作。 5. 作为支护结构要能根据隧道围岩的动态(位移、应力等), 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围岩状态。
f
2 1 2 2
(5-1)
式中的 R1 、 R2 是根据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所确定的某些特 定指标。
设置支护结构后围岩的应力状态,亦称围岩的三次应 力状态 { }3 和位移场{u}3 ,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M } 和位移{δ } 。 σ 判断支护结构安全度的准则,一般可写成:
f1 ({M } K1 ) = 0 , F2 ({ } K2 ) = 0 δ ,
第五章 隧道结构体系设计 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隧道的结构体系是由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的。其 中围岩是主要的承载元素,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通常也 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情况下,支护结构主要起承载作用。 这就是按现代岩石力学原则设计支护结构的基本出发点。
隧道开挖前岩体处于初始应力状态,谓之一次应力 状态;开挖隧道后引起了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同时围岩 将产生向隧道内的位移,形成了新的应力场,称之为围 岩的二次应力状态,这种状态受到开挖方式(爆破、非爆 破)和方法(全断面开挖、分部开挖等)的强烈影响。如果 隧道围岩不能保持长期稳定,就必须设置支护结构,从 隧道内部对围岩施加约束,控制围岩变形,改善围岩的 应力状态,促使其稳定,这就是三次应力状态。显然这 种状态与支护结构类型、方法以及施设时间等有关。三 次应力状态满足稳定要求后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洞室结 构,这样,这个力学过程才告结束。
3. 膨胀压力 当岩体具有吸水膨胀崩解的特征时,由于围岩吸水而膨胀 崩解所引起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 4. 冲击压力 冲击压力是在围岩中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变形能之后,由于 隧道的开挖,围岩约束被解除,能量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压力。
二、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和确定的方法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围岩松动压力总是远远小于其上覆 盖地层自重所造成的压力。这可以用围岩的“成拱作用”来 解释。
要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就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以下五方面的 问题: 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或称一次应力状态 {σ } , 这部分内
0
容已在第四章中作了介绍; 开挖隧道后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 { }2 和位移场 {u}2; σ

判断围岩二次应力状态和位移场是否符合稳定性条件即围 岩稳定性准则。一般可表示为:
({ } , R ) = 0 σ { F ( u} , R ) = 0
2 0 1
(b)
(c)
(d)
图5-1
隧道开挖所经历的力学过程模拟
对于自重应力场中的深埋隧道,常常将它的围岩初始应力 场简化为常量场,也就是假定围岩的初始应力到处都是一 样。并取其等于隧道中心点的自重应力,即
σ z = γH c σ x = λσ z
式中 H c 为隧道中心点的埋深,以m计, λ 是围岩的侧压力 系数,无量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