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化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全球化的反 向趋势。宗教的本土化是文化的本土化的核心之一,其 方式包括 “ 文化披戴 ” 的本土化和 “ 文化融入 ” 的本土化,
不同文化形态间的抗斥和冲突发生在器物、制度、 观念三个由表及里的层面上,其最集中的体现往往在观
!"
!"#$%"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
走势和本土化趋势双重演绎,必然深刻改变生活世界的 方方面面,必然会给文化结构的基本要素带来新的整 合。对宗教文化而言,全球化导致的文化趋同现象引发 了当前学术界关于普世伦理理论的热潮,在这沸沸扬扬 氛围背后,是人们对全球性问题的深感不安,希望寻找 某种统一的价值目标来化解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 间、不同物质生活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因而普 世伦理作为一面文化旗帜,被许多国内外学者寄托来号 召人类在克服其差异性、区域性而共同迈进新的历史阶 段的重任。普世伦理逐渐被渲染成一种跨宗教派别的共 同的教义,甚至有被认为是医治当今世界最普遍存在的 问题, 如生态环境恶化、 新的疾病和瘟疫、 民族冲突和恐 世界宗 怖主义等问题的灵丹妙药。$%%& 年美国芝加哥 “ 教议会 ”上所签署的 《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就有这个倾 向。但对普世伦理的存在和挖掘价值的过度关注会掩盖 另一个同样拥有基本价值的宗教的本土化的认识。本土 化其实一直与全球化如影随行地存在着, 英文中 “ ’()*+(” ( 全球的 ) 是“ 全球化 ) 与“ 本 ’(),+(-.+/-)0”( ()*+(-.+/-)0”( 土化 )稍后才出现的,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全球化与本 土化其实是相伴相随的。 宗教的本土化事实在宗教历史中一直发生着, 基督 教从被罗马帝国围剿到被接纳直至四方扩展, 就是小亚 细亚的宗教文化在欧洲大陆罗马社会的本土化过程。 而 佛教自传入中国开始, 就走在从礼仪制度直至某些教义 的本土化道路上, 并最终与儒家学说相融合。 本土化的存 在是因为文化地域性、 差异性存在的先前性而引起的。 一 种文化的扩张要在新的领域中生根, 必先遇到这个领域 本土文化的抗斥, 两种异质文化要相 “ 匹配 ” , 必先消解彼 此不相融的因素, 那么本土化就会由表及里、 逐步吸纳本 土文化中那些符合其核心内在意义的东西。 这充分证明 了文化的差异性、 地域性的存在, 却并不能证明不同文化 传统自身是绝对封闭的, 是不可改变的, 也并不排斥不同 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交流。 同时, 这种差异 性、 地域性又不会使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绝对颠覆, 最
!"
江西社会科学
!""#$ %%
其影响到的地域和民族, 就一直处在从 “ 文化披戴 ” 的本 土化到 “ 文化融入 ” 的本土化之中, 而且这一本土化的发 生直至今天仍然还在进行着。宗教无论是处于表层状态 的“ 文化披戴 ” 的本土化, 还是进入深层结构的 “ 文化融 入 ”的本土化,其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来的历史事实和 文化景观是相当普遍且不胜枚举,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 地区都烙上自己独特的印记并成为这些地区国家民族 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本文中,我们只需涉及到三大世 界性宗教在中国的某些本土化片段,就可以了解到宗教 的本土化的一鳞半爪以及宗教的本土化是可以如何 “ 化” 之于本土的方式, 还可以粗略地认识到宗教本土化 的缘由何在。 “ 文化披戴 ” 的本土化是宗教传入的开始阶段就会 发生的本土化方式,也是宗教的本土化较容易实现的方 式,它反映了宗教对某种本土文化在外表上的适应,其 宣道活动、礼仪活动等宗教活动是本土化表层活动的主 要内容和主要对象。在宗教实践中, 比如布道、 礼拜、 禁 忌、 修炼等活动中, 使用当地的语言习俗、 服饰、 音乐、 艺 术等,这使全新的宗教经历与本土文化达到一定程度上 的交互融合。宗教场所的建筑风格和布景设计上往往会 采用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许 多有远见的教会人士一直强调 “ 本色教会 ” 的建设, 有人 甚至要求教士 “ 戴上儒冠、 穿上道袍、 蹈上僧鞋 ” , 要利用 固有的民情风俗使基督教的活动与当地婚丧嫁娶、节日 礼仪相贯通, 要逐步实现从 “ 孝道 ” 和“ 纪念祖先 ” 直接过 度到 “ 基督徒祀祖 ” 。& # ’ 英国传教士李佳白在中国传教几 十年, 一手拿 《 圣经 》 , 一手捧 《 四书 》 , 着儒服, 甚至戴假 辫子, 还创立尚贤堂, 以使 “ 中外教民底于和洽 ” 。 中国
%""# , -%./ & !""# ’ %% , ""%# , "0 王仕国 & %12- , ’ , 男, 江西广丰人, 中共江西省委党 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 ( 江西南昌 00"""2 )
全球化的时代究竟有没有到来仍然是学术界一直 在争论的问题,但全球化在物质技术层面上的发生却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个趋势的力量不可能不从各个 领域触动、 瓦解、 重组全球现存的文化体系。现在我们尚 不能断言文化全球化将给文化发展带来什么—— — 像某 些学者所认为的文化的趋同,无限止地接近同质化的论 调一直备受质疑,因为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要完全被全球 化消解其个性的存在却是从历史上找不到根据,如特定 的风俗、习惯和地方性文化道德,即使是外来先进文明 强势介入处于弱势状态国家、民族或地域的文明时,也 从未使这种文明彻底改头换面,比如玛雅文化被外来力 量中断了历史过程,但玛雅文化仍然是玛雅文化,其内 在的独特性依然存在。从人类文明进化史来看,不同文 化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吸收、 相互融合是一个过程, 但同 时也存在相互抗拒、 相互排斥、 相互冲突的过程, 在这两 个过程的交互作用中,一定存在使某种文化保持其自身 核心的、 深层的、 要素的力量, 这种力量之一是文化的本 土化趋势。本土化现在看来是与同质化相对立的一个概 念,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本土化是对同质化的反
&( ’
“ 文化融入 ”的本土化是要获得与本土文化内在的、 本质性的 “ 神似 ” , 本土化的目标旨在切入本土文化的核 心部分,通过潜连本土文化的根脉、攀附本土文化的躯 干而获得根源性的认可,实现由于内在的相融和结合而 使相关文化得以重构。这个过程要复杂艰巨得多,很可 能会在某个阶段遭到挫折甚至最终无法实现。基督教是 当今世界上实现本土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宗教,但也并 不是都实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的融入。比如中国清末 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基督教本土化的一次挫折,也是基督 教遭遇本土文化的一次 “ 过敏 ” 反应。与佛教相比, 基督 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因时间较短等原因,显然不如佛 教,佛教一进入中国就一直处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所 在—— — 儒学的融合之中。高僧唐僧会在他的 《 六度集经 》 中用佛教的菩萨行发挥儒家的 “ 仁道 ” 说, 把孟子的 “ 仁 道 ”作为 “ 三界上宝 ” ,阐明了 “ 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 训 ”的观点,这为佛教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立足奠定了基 石。另一高僧慧远禅师也一再要求弟子研习时要把佛经 与儒典结合起来, 不惜 “ 新解 ” 教义将佛教纳入中国传统 文化的轨道。佛教如此的本土化使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 的儒、 释、 道中拥有一席之地, 并自传入后, 并未遭到本 土文化的竭力抗斥。历史上虽曾发生过几起 “ 灭佛 ”事 件,但冲突之因却不是宗教信仰上的对抗,而是出于政 治经济的其他因素。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者,首先将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与本土文化代表孔子相提 并论, 宣称孔丘是东方圣人, 穆罕默德为西方大圣, 同是 “ 受命于天 ” ,但使命不同。伊斯兰学者还将伊斯兰教的 “ 五功 ” —— — 念、 礼、 斋、 课、 朝比附儒家的 “ 五常 ” —— — 仁、 义、 礼、 智、 信。 这都反映了伊斯兰的本土化努力。 基督教 也不例外,其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利玛窦力图证明耶、 儒本为一家,把基督教的 “ 爱 ”与儒教的 “ 仁爱 ”相提并 论, 认为上帝之 “ 爱” 就是儒家之 “ 仁” , 这种贯通基督教 义与儒家传统的思想一直为后来的大多数来华传教士 所承袭。上述反映了三大世界宗教都企图通过与中国传 统文化的核心—— — 儒学的深层结合实现其本土化。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的本土化呈现出一个新的特
念的层面,其中宗教因素是观念层面内最主要的东西之 一。亨廷顿甚至认为, 所谓文明的冲突, 本质上可以归结 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宗教是文化最主要的因素之 一。 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进行着不同宗教文化的趋同
!" #
终只是在本土化过程中得到改造和重塑。 因而, 宗教的本 土化一方面证实了当前各种宗教之间因全球化的推动寻 求确立共同价值体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特别是在开放 度较高并得到现代科技发展支持 ( 如通讯工具、 网络技术 的日新日异 ) 的环境下; 另一方面为宗教的多元存在, 不 同宗教价值的固有意义提供可信的根据。 从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 本土化使宗教存在的个别与一般、 特殊性与普遍 性、 同质化与多元化统一起来, 它是包括宗教在内的文化 全球化潮流中的一股力量巨大的暗流, 并按照自己的规 律和特点改变着文化景观。 二 任何一种宗教在扩展过程中要成功融入,必须完成 本土化。“ 宗教的本土化反映了一种既跨越文化, 又进入 ” 文化的交流, 是一种体现地缘特色的 ‘ 融入 ’ 。 ! & # 一种宗 教要实现其本土化的目标,需隐含有三个方面的前提要 素: 其一, 这一宗教需具有可普遍化的内在资源与潜能; 其二,有利于信仰传播的外在文化条件和宗教氛围;其 三,多元宗教传统之间充分有效的相互了解和对话。因 而可以认为,宗教的本土化是一个双向交换的过程,进 入是这个过程的一个方向,接纳和改造则是另一方向, 但一种宗教的传统资源愈深刻,愈持久连贯,则该种宗 教的本土化潜能越大,其自我资源的普遍性意义就愈 强。当今主要世界性宗教在全球本土化中的众多成功实 例,充分证明了这些世界性宗教所拥有的本土化的潜 能、 可普遍化意义。 宗教的本土化在 “ 化” 之于本土时, 要充分适应地域 历史、 社会状况、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经济现实等本土 因素, 而且其本土化之 “ 化” , 是双向度的过程: 既有表层 之“ 化” , 也有深层之 “ 化” , 前者称之为 “ 文化披戴 ” , 后者 则指 “ 文化融入 ” 。这一双向度的进程常常使引发的新的 宗教文化景观显现多姿多态之貌,本土化承受地域、承 受民族及其文化背景都深深浅浅地改变了原来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生态,并在价值体系、信仰传统诸多核心存 在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错动。 宗教的传播史也是本土化的演化史。历史上的佛 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在扩展过程中, 在
全球化背景下的 宗教本土化浅析
! 王仕国
“ 抗、 异动、 逆向, 正如杜维明教授所说: 在矛盾这样错综 复杂的情况之下,不能只把现代化当作全球化的过程, 更不能把全球化当作一个西化的过程。正是全球化的意 识, 使得根源性意识越来越强。……既是全球化, 又是本
(% ) 土化, 造成了当代文明内部的一种矛盾和张力。 ”
江西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学
!""#$ %% 其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方向。在全球化加速其进程的今 天,政治因素对宗教的本土化的走向产生了非常巨大的 影响。 ( 关键词 ) 宗教; 本土化; 全球化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一起, 展示这些民族风格特征。盘王歌, 流行于 湖南江华一带, 它与瑶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瑶 族以盘王为始祖, 盘王歌展示苗族的民族史。游 方歌, 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 它展示苗族人 民劳动、 生活的情景。 歌节, 也称歌圩、 赶街, 是广西壮族人民的 一种传统集体歌唱活动, 举办的时间在春节, 中 “ & 壮族人 ’ 风俗 秋节等节日里。清代陆祚蕃曰: 最尚踏歌, 浓妆绮服, 越纤渡陌, 男女杂沓, 深林 丛竹, 一唱百和, 云为之不流。” 歌节展现广西壮 族人民喜爱歌唱,善于歌唱的风格特征。会阆, 流行于广西瑶族人民聚居地,是瑶族人民的节 日活动, 多于农历正月十四举行, 全村男女老少 身穿盛装, 敲锣打鼓, 歌唱跳舞, 展示瑶族的风 格特征。花儿会, 是一种民间歌唱集会, 盛行于 甘肃省和青海省花儿流行地区。届时,或几百 人, 或几万人, 男女老少穿着新衣, 拿着彩扇, 前 往对唱赛歌, 昼夜不息, 热闹非凡。今天, 汉族、 苗族、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哈萨克族、 壮族、 瑶族 等的这些民族风格特征仍然保留着。民族风格 特征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 素。在全球化浪潮中, 中国各族人民不应丢掉其 民族风格特征。 【 责任编辑: 刘清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