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德标管道壁厚标准

DIN德标管道壁厚标准
DIN德标管道壁厚标准

DIN德标钢管壁厚

建筑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目录 1.安装场合及特点 (1) 2.材料及设备要求 (1) 3.作业条件 (1)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 5.施工注意事项 (5) 6.成品保护 (6)

1.安装场合及特点 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室内生活给排水、雨水及有酸碱性的排水管道安装。2.材料及设备要求 2.1给水管材为(PPR),排水管材硬质聚氯乙烯(UPVC)。所用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并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 2.2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 2.3其他材料:粘接剂、型钢、圆钢、卡件、螺栓、螺母、肥皂等。 2.4管材和管件的连接方法采用承插式胶粘剂粘接。胶粘剂必须标有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管材、管件和胶粘剂应有同一生产厂配套供应。 2.5管材和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适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也不得烈日曝晒。应分规格装箱运输。管材和管件应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度的库房内,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管件应分规格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如果用垫物支垫时,其宽度应不小于75mm,间距不大于1mm,外悬的端部不超过0.5m,叠置高度不得超过1.5m,且不允许不规则堆放与暴晒,管件不得叠置过高,凡能立放的管件均应逐层码放整齐,不得立放的管件,亦应顺向或使其承插相对地整齐排列。 3.作业条件 3.1埋设管道,应挖好槽沟,槽沟要平直,必须有坡度,沟底夯实。 3.2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首先应核对各种管道的标高、坐标的排列有无矛盾。预留孔洞、预埋件已配合完成。土建模板已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应搭好架子。 3.3室内明装管道要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粗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发表时间:2014-05-05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 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 间距 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序工艺

U-PVC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序工艺 一、施工工序: 安装准备→定位放线→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 安装→卡架安装→管道灌水试验→管道通水通球试验 二、施工工艺: 1. 施工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建筑装修图,核对各种 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记录。 2. 材料准备及要求 (1)管材采用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材及管件粘接。所用管材及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并有产品 合格证及说明书。所有材料进场时,必须经过监理、甲方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 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 3.干管安装 在整个楼层施工过程中,应配合土建作好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的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尺寸按规范规定执行。管道安装前应检查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标高,并应清除管材和管件的污垢。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标高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埋入地下时,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槽沟并夯实。采用托吊管安装时应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做好托、吊架。施工条件具备时,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各管段粘

连时也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全部粘连后,管道要直,坡度均匀,各预留口位置准确。。干管安装完后应做闭水试验,出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达到不渗漏,水位不下降为合格。地下埋设管道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100mm,上覆细土,夯实时勿碰损管道。托吊管粘牢后再按水流方向找坡度。最后将预留口封严和堵洞。 4.立管安装 首先按设计坐标要求,将洞口预留或后剔,洞口尺寸不得过大,更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 将已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节,将锁母拧下,取出U型橡胶圈,清理杂物。复查上层洞口是否合适。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然后涂上胶水。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深入上一层洞口内,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一般预留胀缩量为20~30mm)。检查口按照图纸要求安装,设置高度距离该层地面1m,检查口方向应面向便于清扫方向。 合适后即用PVC专用卡子固定。然后找正找直,并测量三通口中心及检查口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并将上层预留伸缩节封严。排水管的90O弯头必须使用两个450弯头连接,排水立管和横管的连接、横管与横管的连接必须使用TY型三通或45°Y型斜四通,严禁使用T型三通及正型四通排水。 5.支管安装 清理场地,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现场。清除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涂抹粘接剂,用力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管卡,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 6.器具连接管安装 核查建筑物地面、墙面作法、厚度。找出预留口坐标、标高。

给排水管道尺寸距墙距离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 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

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 ≥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190页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标准

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标准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UPVC埋设管道,应开挖沟槽,沟槽要平直,必须有坡度,沟底夯实。地下铸铁排水管道的铺设必须在基础达到或接近±O.OO标高,房心回填到管底或稍高的高度,房心内沿管线位置无堆积物,且管线穿过建筑基础处,己按设计要求预留管洞。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首先应核对各种管道的标高、坐标的排列有无矛盾。预留孔洞、预埋件巳完成。土建支模巳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应搭脚手,并做好安全防护。室内明装管道要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粗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二)材料要求 1.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材、管件、支架、粘接剂应是管材厂家配套产品。 管道规格尺寸应与卫生洁具连接适宜,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相关检验报 告及说明书。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均匀,色泽 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 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码放时地面要平,如果上架应多设几个支点防止 管子变形。冬季防止冻坏,夏季防止太阳晒。用到的其他材料有:粘接剂、 型钢、圆钢、卡件、螺栓、螺母、肥皂、铅笔等。 2.铸铁排水管道及管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口铸铁的管壁应厚度 均匀,内外光滑整洁,无浮砂、包砂、粘砂,更不允许有砂眼、裂纹、飞 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内外径及管件造型规矩,法兰接口平整光洁严密,地 漏和返水弯的扣距必须一致,不得有偏扣、乱扣、方扣、丝扣不全等现象。 青麻、油麻要整齐,不允许有腐朽现象。沥青漆、防锈漆、调和漆和银粉 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水泥一般采用强度等级P·O32.5的普通水泥,必须 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及进场复验报告。用到的其他材料有:汽油、 机油、胶皮布、电气、焊条、型钢、螺栓、螺母、铅丝等。 3.不得使用国家限制使用和淘汰落后的建材产品。 4.主要设备、器具应有安装使用说明书。 (三)主要机具 1、UPVC管道。 机具:手电钻、冲击钻、手锯、铣口器、钢刮板、活扳手、手锤、套丝扳等。 其他:水平尺、线坠、钢卷尺、小线、毛刷、棉布等。 2、铸铁管道。 机具:套丝机、电焊机、台钻、冲击钻、电锤、砂轮机等。 工具:套丝扳、手锤、大锤、手锯、断管器、凿子、捻凿、麻钎、压力案、台虎钳、管钳、小车等。 其他:水平尺、线坠、钢卷尺、小线等。 二、质量要求

卫生间下水管尺寸一般多少 下水管标准尺寸和安装技巧

卫生间下水管尺寸一般多少下水管标准尺寸和安装技巧 水电安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主要说说这水路工程。水路工程中下下水管道安装比较重要,最容易漏水的就是下水管了。下水管不仅质量要好,水管尺寸也是有讲究的。一起了解下下水管尺寸吧。下水管标准尺寸1、与洗涤盆、洗脸盆、浴盆、卫生盆相连的 排水支管,管径为dn32(下水管尺寸直径为32毫米),规格较大者可采用dn40(下水管尺寸直

径为40毫米)。2、与小便器、小便斗相连的排水支管管径为dn50(下水管尺寸直径为50毫米),dn75(下水管尺寸直径为75毫米)。3、与大便器相连的排水管管径为dn110(下水管尺寸直径为110毫米)。4、接有大便器的排水横管、排水立管管径不得小于dn110(下水管尺寸直径为110毫米)。5、小便槽的排水管或连接3个小便器以上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dn75(下水管尺寸直径为75毫米)。6、住宅里的排水立管管径不得小于dn75(下水管尺寸直径为75毫米) 下水管安装技巧安装面盆下水管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安装面盆下水管一般都是面盆下水器和面盆都安装固定好以后的最后步骤,同样也是整个面盆安装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具体步骤如下:1、确保面盆及面盆下水器都已安装好;2、拆开所购买的面盆下水管包装;3、面盆下水管有一端是专门与面盆下水器连接的,将这一头的塑料头拧下来;4、将拧下来的塑料头再拧在面盆下水器上;5、将面盆下水管套在面盆下水器上,并与事先拧在下水器上的塑料头拧紧;6、放水测试是否漏水,若有渗漏现象,可在下水器与下水管连接处先缠上生料带,然后进行第五步。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下水管道尺寸标准和安装技巧了,为了不让自己下水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还是多学习一下吧。推荐阅读:下水管道要怎么验收? 隐蔽工程中室内下水管怎样做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尺寸总汇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磊主编化学工业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 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地坪以上沿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190页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给排水工程常用管材

给排水工程常用管材、管件及附件(一) 【首先回顾采暖常用管材】 8.2.1室内给水工程常用管材、管件及附件 1、钢管 又分有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焊接钢管又有镀锌和非镀锌两种。 钢管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 常见钢管的规格见教材表8-1。【强调让学生知道此表中有钢管的重量换算】 2、给水铸铁管 其连接方式有承插式和法兰式两种。 【让学生见教材图8-4,认识给水铸铁管的配件】 3、给水塑料管 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和聚丁烯管等。 4、管道附件 【通过教材8-5、8-6让学生认识各种附件】 8.2.2室内排水工程常用管材、管件和附件 1、排水铸铁管 其连接方式同给水铸铁管。 【常用铸铁排水管件见教材图8-7】 2、排水塑料管 常用的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UPVC),连接多为粘接。 【常用塑料排水管件见教材图8-8】 3、带釉陶土管 用于排放腐蚀性污废水。 8.2.3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镀锌管) 1)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管道防腐和保温 2)安装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

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3)预制加工: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校对,按管段分组编号)。 4)干管安装: 安装时一般从总进入口开始操作,总进口端头加好临时丝堵以备试压用,设计要求沥青防腐或加强防腐时,应在预制后、安装前做好防腐。把预制完的管道运到安装部位按编号依次排开。安装前清扫管膛,丝扣连接管道抹上铅油缠好麻,用管钳按编号依次上紧,丝如外露2至3扣,安装完后找直找正,复核甩口的位置、方向及变径无误。清除麻头,所有管口要加好临时丝堵。 5)立管安装: ①立管明装: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将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分层排开,顺序安装,对好调直时的印记,丝扣外露2至3扣,清除麻头,校核预留甩口的高度、方向是否正确。外露丝扣和镀锌层破损处刷好防锈漆。支管甩口均加好临时丝堵。立管截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安装完后用线坠吊直找正,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 ②立管暗装:竖井内立管安装的卡件宜上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安装在墙内的立管应在结构施工中须留管槽,立管安装后吊直找正,用卡件固定。支管的甩口应露明并加好临时丝堵。 6)支管安装: ①支管明装:将预制好的支管从立管甩口依次逐段进行安装,有截门应将截门盖卸下再安装,根据管道长度适当加好临时固定卡,核定不同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高度、位置是否正确、找平找正后栽支管卡件,去掉临时固定卡,上好临时丝堵。支管如装有水表先装上连接管,试压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安装水表。 ②支管暗装:确定支管高度后画线定位,剔出管槽,将预制好的支管敷在槽内,找平找正定位后用勾钉固定。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要做在明处,加好丝堵。 7)管道试压:铺设、暗装、保温的给水管道在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充满水后进行加压,当压力升到规定要求时停止加压,进行检查,如各接口和阀门均无渗漏,持续到规定时间,观察其压力下

给排水管件尺寸

4 尺寸、外形及质量 时间:2007-01-16 来源:作者: 4.1 直管:应使用离心铸造工艺生产直管。 直管长度L=3000mm±20mm,尺寸和质量见图1和表1。 图1 直管 表1 直管尺寸和质 量单位为毫米 续表1 4.2 管件:应使用机压砂型铸造工艺生产。 各端最小直管段长度l见图2,不应小于表2规定。 ①管件②不锈钢卡箍③直管 图2 管及管件最小直管段长度 表2 最小直管段长度单位为毫米 4.2.1 45°弯头:45°弯头见图3,尺寸和质量见表3。 图3 45°弯头 表3 45°弯头尺寸和质量 4.2.2 88°弯头:88°弯头见图4,尺寸和质量见表4。 图488°弯头 表488°弯头尺寸和质量 4.2.3 乙字弯头:乙字弯头见图5,尺寸和质量见表5。

图5 乙字弯头 表5 乙字弯头尺寸和质量 4.2.4 88°小半径弯头:88°小半径弯头见图6,尺寸和质量见表6。 图6 88°小半径弯头 表6 88°小半径弯头尺寸和质量 4.2.5 88°大半径弯头:88°大半径弯头见图7,尺寸和质量见表7。 图788°大半径弯头 表7大半径弯头尺寸和质量 4.2.6 88°鸭脚支撑弯头,排水落差较大,立管转横管时安装鸭脚支撑弯头。88°鸭脚支撑弯头见图8,尺寸和质量见表8。 图888°鸭脚支撑弯头 表888°鸭脚支撑弯头尺寸和质量 4.2.7 88°长短弯头:88°长短弯头见图9,尺寸和质量见表9。 图988°长短弯头 表988°长短弯头尺寸和质量 4.2.8 45°三通:45°三通见图10,尺寸和质量见表10。 图1045°三通 表1045°三通尺寸和质量 4.2.9 88°三通:88°三通见图11,尺寸和质量见表11。 图1188°三通 表1188°三通尺寸和质量 °TY三通:88°TY三通见图12,尺寸和质量见表12。

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完全汇总

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完全汇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 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 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

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50mm;当管径≥D 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6、管道上部净空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排水管安装技术要求

排水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一、工程设计简述: 该工程室内重力流废水、污水立管及支管、通气立管均采用PVC-U 双中空节能降噪排水塑料管,专用胶粘剂粘接。穿楼板处应安装阻火圈(阻火圈耐火有效年限25年),排水管按规定设置伸缩节,设置详见96S406.排水出户管(正负零以下部分)及出屋面通气管采用机制柔性抗震排水铸铁管,专用柔性法兰橡胶圈连接。通气管出屋面高度为2米。 二、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西安市长安区温国堡城中村改造项目》设计说明及相关蓝图 二、操作工艺流程 三、技术要求 (一)、UPVC 管安装 本工程东地块UPVC 管均采用胶粘连接,西地块排水支管与立管采用螺母挤压胶圈连接,其余采用胶粘连接。UPVC 管与铸铁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 (1)UPVC 管有关特殊要求 ①UPVC 管材管件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应轻拿轻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m ,相邻两层的承口应相至倒置,让出承口部位,避免承口受压变形。同时,应避免阳光曝晒。 ②沟槽底部有不易清除的块石等坚硬物体或地基为岩石、半岩石或砾石时,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下0.15-0.20m ,然后铺上砂土整平夯实。 ③管道在铺设过程中,可适当弯曲,但曲率半径不得大于管径的300倍。 ④UPVC 管道铺设时,承口一般朝来水方向。 2、管道粘合剂连接 (1)清理干净承口、插口端工作面,不得有土或其它杂物。 (2)粘合剂连接的管道在施工过程中,若须切断,要根据现场尺寸,用软笔在管道四周画线,用电细齿锯(含细齿电锯)沿线切下,保证切割面与管道中心线垂直。 (3)切下的管道插口端,须进行倒角,可采用电刨,中号板锉或专用倒角器进行倒角。加工成的坡口长度一般不小于3mm 。坡口厚度一般为管壁厚度的1/3-1/2,坡口完成后应将

排水管道常用安装尺寸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 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 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 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190页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upvc排水管道安装工艺 (1)

u-p v c排水管道安装工艺 2000年10月9日 目录 1.安装场合及特点 (1) 2.材料及设备要求 (1) 3.作业条件 (1)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 5.施工注意事项 (5) 6.成品保护 (6) 1.安装场合及特点 本章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室内生活排水、雨水及有酸碱性的排水管道安装。 2.材料及设备要求 2.1管材为硬质聚氯乙烯(UPVC)。所用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并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 2.2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

2.3其他材料:粘接剂、型钢、圆钢、卡件、螺栓、螺母、肥皂等。 2.4管材和管件的连接方法采用承插式胶粘剂粘接。胶粘剂必须标有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管材、管件和胶粘剂应有同一生产厂配套供应。 2.5管材和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适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也不得烈日曝晒。应分规格装箱运输。管材和管件应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度的库房内,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管件应分规格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如果用垫物支垫时,其宽度应不小于75mm ,间距不大于1mm ,外悬的端部不超过0.5m ,叠置高度不得超过1.5m ,且不允许不规则堆放与暴晒,管件不得叠置过高,凡能立放的管件均应逐层码放整齐,不得立放的管件,亦应顺向或使其承插相对地整齐排列。 3.作业条件 3.1埋设管道,应挖好槽沟,槽沟要平直,必须有坡度,沟底夯实。 3.2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首先应核对各种管道的标高、坐标的排列有无矛盾。预留孔洞、预埋件已配合完成。土建模板已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 应搭好架子。 3.3室内明装管道要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粗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4.1工艺流程: 4.2预制加工: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预留口位置测量尺寸,绘制加工草图。根据草图量好管道尺寸,进行断管。断口要平齐,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内外飞刺,外棱铣出15°。粘接前应对承插口先 进行插入试验,不得全部插入,一般为承口的 3/4深度。试插合格后,用棉布将承插口需粘 接部位的水分,灰尘擦试干净。如有油污需用 丙酮除掉。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后预制加工 闭水及通球试验 器具连接管安装 支管安装 立管安装 干管安装 管管 度-30度节点大样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 (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

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排水管道安装指导书

排水管道安装指导书 室外排水管道施工中,对管道的中心与高程控制要求较高。 1、稳管 排水管道安装(稳管)常用坡度板法和边线法控制管道中心与高程。边线法控制管道中心和高程比坡度板法速度快,但准确度不如坡度板法。 1)坡度板法 (1)坡度板应选用有一定刚度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常用50mm厚木板,长度根据沟槽上口宽,一般跨槽每边不小于500mm,埋设必须牢固。 (2)坡度板设置间距一般为lorn,最大间距不宜超过15m,变坡点、管道转向及检查井处必须设置。 (3)单层槽坡度板设置在槽上口跨地面,坡度板距槽底不超过3m为宜,多层槽坡度板设在下层槽上口跨槽台,距槽底也不宜大于3m。 (4)在坡度板上施测中心与高程时,中心钉应钉在坡度板顶面,高程板一侧紧贴中心钉(不能遮挡挂中线)钉在坡度板侧面,高程钉钉在靠中心钉一侧的高程板上,如图3-5所示。 (5)坡度板上应标井室号、明桩号及高程钉至各有关部位的下反常数。变换常数处,应在坡度板两面分别书写清楚,并分别标明其所用高程钉。 2)边线法 (1)在槽底给定的中线桩一侧钉边线铁钎,上挂边线,边线高度应与管中心高度一致,边线距管中的距离等于管外径的1/2加上一常数(常数以小于50mm 为宜)。 (2)在槽帮两侧适当的位置打入高程桩,其间距lorn左右(不宜大于15m)一对,并施测上高程钉。连接槽两帮高程桩上的高程钉,在连线上挂纵向高程线,用眼“串”线看有无折点,是否正常(线必须拉紧查看)。 (3)根据给定的高程下反数,在高程尺杆上量好尺寸,刻写上标记,经核对无误,再进行安管。 安管中线位置控制的同时,应控制管内底高程。方法为:将高程线绷紧,把高程尺杆下端放至管内底上,并立直,当尺杆上标记与高程线距离不超过允许偏

排水管道距墙尺寸总汇

排水管道距墙尺寸总汇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0~25 25~30 30~50 60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