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的历练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的历练中成长
————————————————————————————————作者:————————————————————————————————日期:
在语文教学的历练中成长-中学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的历练中成长
杨桦
我不认识戚锋老师,但阅读了他的《成长之路》,又感到似曾相识。我想,这种感觉源于我们是“心有灵犀”的语文同人。
我从文中似乎捕捉到了戚老师的成长“轨迹”。轨迹是一个人在社会时空中所经过的重要路径。戚老师的成长轨迹其实就是教语文,教他喜欢的语文,他在语文教学的历练中成长。
戚老师的成长轨迹,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标志就是他对语文教学的不同理解和感悟。
第一个阶段:初入职时,视语文课堂为教师的“讲堂”。
作为一位初入职的年轻语文教师,我想,戚老师对语文教学一定有着许多美好的憧憬,一定是将语文教学视为神圣的事业,所以他对自己从教的第一篇课文记忆犹新;对自己执教一年后的第一节公开课倾尽心力,但又常常反省不已。这种对语文教学的纯情,在当下社会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戚老师入职后讲的第一篇课文是《扁鹊见蔡桓公》,他足足讲了四节课,一篇课文上了四个课时,是多还是少,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谈论的。但从中我发现年轻的戚老师的确能“讲授”,当然,新人职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能讲和会讲,不过,戚老师“讲授”的支撑是专业功底。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否则,老师给不了学生足够的“资源”,学生也会不大信服老师,这是不言而喻的。年轻的戚老师因为会讲,语文课堂就成为戚老师的“讲堂”。
第二个阶段:获奖前,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
2010年,戚老师参加了第二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的殊荣。这次获奖是戚老师成长轨迹中十分重要的“驿站”,标志着他在语文教学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获奖前,戚老师经历了初一到高三六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而且参与京版教材的教学实验,并迅速成为语文教学的骨干。这个阶段戚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容量大,有创意。这个特点说明戚老师执迷于语文教学,力求使每一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而又别具一格。如《前赤壁赋》《钗头凤》的教学富有“个性化”。这种容量大的课堂的确存在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吃不下”。所以,他的指导教师谆谆告诫:“课堂不要设计得太满,要留给学生们自己发现的空间。”指导教师的话是至理名言。
第三个阶段:获奖后,变教师讲授为教学“点拨”。
荣获”中语杯”大赛一等奖后,戚老师进入一所示范高中。这一阶段,戚老师在语文教学上更为成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由“有所为”到“有所不为”。我的理解,戚老师语文教学的前两个阶段,将语文课堂视为教师的“讲堂”,追求语文课堂的“大容量”这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体现在戚老师语文教学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他的语文教学在悄然发生变化,其变化就是课堂上戚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多了。这一“少”一“多”,不仅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和教学艺术的提升,更是悟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这个“真谛”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实实在在地解读文本,而解读文本只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教师要有解读文本的能力,要“会讲”,但在语文的课堂上要“吝啬”自己的讲授,当讲则讲,贵在“点拨”,这个点拨就是学生知其一,教师点拨其二;学生知其然,教师点拨其所以然。
语文教学正如戚老师所言“是无止境的”。既然没有止境,孜孜以求也就理
所当然。希望戚老师践行自己的诺言:“讲课犹如作诗,如果一眼望尽则索然无味,授者累,听者恹,虚实相生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意犹未尽,主动去探索语文课的无限风光。”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坚实。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