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Array国食品行业
发展现状分
析
第一节中
国食品行业
发展概述
一、食品行业
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
对农、林、牧、
副、渔等部门
生产的产品
进行加工制
造以取得食
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
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
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
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
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
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
—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
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
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
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
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
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
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
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
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
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
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1、主要成就与问题
(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
亿元增加到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2000年,食
用植物油产量万吨,味精产量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万吨,啤
酒产量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表1—2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199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
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
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
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
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
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
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
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
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
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
工企业14 家,酿酒企业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 家,肉制品企业2家,粮油加工企业3家,
其他食品企业6家。
表1—3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
继上表
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
(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
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