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原
则及历史经验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
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从属于社会主义体 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内容上包括 两个方面:
企业的改造
改造
人的改造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对人的改造
上海永安公司 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 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 业看齐,个人向 工人阶级转化”。
4、有利的国际形势
农户积极加入合作社
公 私 合 营 的 动 力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合作化----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资本主义工商业规模小,技术、 设备落后,难以满足国计民生及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弊端; 资本家对工人剥削限制了工人劳动积 极性.
实现总路线任务的可能条件
1、相对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2、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有走互助合 作化道路的要求
3、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公 私合营等形式为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奠 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2、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列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理论
理论依据
共
产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共历产三主义个高阶级段阶:段 主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 义
命转变时期 (2)共产主义社会共的产第主义一第阶一段阶段 (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理段论依据:
发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五 合作社经济
种
经 个体经济——数量上占绝对
济 成
优势
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国民经济总收入图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在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 业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 全 国 私 营 工 业 的 99% , 私 营 商 业 的 82.2%, 分 别 实 现 了 全 行 业 公私合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丰富有益的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方针原则:和平赎买 (2)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3)两方面的改造相结合:
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 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 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马克思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委托加工
国家资 本主义
初级形式
(公私合营)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
工业化
主体 农业
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两 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
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 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实质
根本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路线的开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形成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 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 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 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 种
工人阶级
基
本 民族资产阶级
阶
级
力 量
农民阶级和其
他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 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1、总路线的形成及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 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 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 “两个转变”。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 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先 建设后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
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 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 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辩证统一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大家谈: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1)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2)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改变 (2)世界性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 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 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 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 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 飞跃。”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的 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对改造中造成的缺憾 和失误进行弥补和纠正。这种弥补和纠正 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要把当 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创新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
32.2% 53.4% 7.3% 7.0% 0.1%
1956年公 有制经济已 经由1952年 占国民经济 的21.3%上 升到92.9%。
1956年工农业产值比重: 农业占 48.7% 工业占 51.3%
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下降到10%以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改造
2、偏差和失误
(1)前期方针正确,措施适宜,55年 夏后,出现“四过”:要求过急;变化 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处理不当。 (3)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及个体经济
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 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 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 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 利。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与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右三)陪同下, 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等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 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 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 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 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 到的。……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 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合作化----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供 一销 步小
组
积极稳步
供
第销
二 步
合
作
社
生 积极稳步 第 产
三合 步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 已占其总数的91.7%,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体现
(1)经济基础的建立 (2)政治领域的变化 (3)阶级成分的变化 (4)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1952与1956年国民经济总收入比较图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十一届三
中全会之后,开始了新生: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
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病逝,享年89岁。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我国建国后积极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 然性;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 内容要求(原则、方针、形式)及基 本经验;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坚定中国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 变的历史必然性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成就”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 造是搞的很成功的,很 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 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
问题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 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二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 革无从谈起; 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不改革, 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难以发挥。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 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 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 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 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 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 会帮助。
----恩格斯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图为初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以土 地入股多少和参加 劳动的数量质量多 少,对社员进行粮 食分配。
农民把余 粮运往国家 粮库,支援 工业建设。
列宁指出, 合作社的发展 也就等于社会 主义的发展。
入社农户 96.3%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 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 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 主义道路。
列宁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论述
民主革命到社 会主义革命“并没 有隔着一道万里长 城”
理论依据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 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 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本认识:
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必然性
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国防——政权巩固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发展整个社会生 产力的需要
贫雇农生产工具、资金严重不足; 是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机械耕作的 需要;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无法满 足工业化对原料、市场的需要
了 新在 的土 两地 极改 分革 化后 。,
农 Fra Baidu bibliotek 出 现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 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 的必然结果
则及历史经验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
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从属于社会主义体 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内容上包括 两个方面:
企业的改造
改造
人的改造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对人的改造
上海永安公司 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 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 业看齐,个人向 工人阶级转化”。
4、有利的国际形势
农户积极加入合作社
公 私 合 营 的 动 力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合作化----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资本主义工商业规模小,技术、 设备落后,难以满足国计民生及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弊端; 资本家对工人剥削限制了工人劳动积 极性.
实现总路线任务的可能条件
1、相对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2、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有走互助合 作化道路的要求
3、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公 私合营等形式为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奠 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2、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列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理论
理论依据
共
产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共历产三主义个高阶级段阶:段 主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 义
命转变时期 (2)共产主义社会共的产第主义一第阶一段阶段 (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理段论依据:
发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五 合作社经济
种
经 个体经济——数量上占绝对
济 成
优势
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国民经济总收入图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在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 业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 全 国 私 营 工 业 的 99% , 私 营 商 业 的 82.2%, 分 别 实 现 了 全 行 业 公私合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丰富有益的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方针原则:和平赎买 (2)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3)两方面的改造相结合:
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 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 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马克思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委托加工
国家资 本主义
初级形式
(公私合营)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
工业化
主体 农业
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两 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
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 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实质
根本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路线的开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形成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 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 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 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 种
工人阶级
基
本 民族资产阶级
阶
级
力 量
农民阶级和其
他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 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1、总路线的形成及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 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 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 “两个转变”。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 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先 建设后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
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 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 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辩证统一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大家谈: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1)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2)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改变 (2)世界性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 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 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 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 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 飞跃。”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的 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对改造中造成的缺憾 和失误进行弥补和纠正。这种弥补和纠正 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要把当 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创新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
32.2% 53.4% 7.3% 7.0% 0.1%
1956年公 有制经济已 经由1952年 占国民经济 的21.3%上 升到92.9%。
1956年工农业产值比重: 农业占 48.7% 工业占 51.3%
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下降到10%以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改造
2、偏差和失误
(1)前期方针正确,措施适宜,55年 夏后,出现“四过”:要求过急;变化 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处理不当。 (3)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及个体经济
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 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 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 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 利。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与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右三)陪同下, 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等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 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 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 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 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 到的。……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 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合作化----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供 一销 步小
组
积极稳步
供
第销
二 步
合
作
社
生 积极稳步 第 产
三合 步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 已占其总数的91.7%,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体现
(1)经济基础的建立 (2)政治领域的变化 (3)阶级成分的变化 (4)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1952与1956年国民经济总收入比较图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十一届三
中全会之后,开始了新生: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
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病逝,享年89岁。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我国建国后积极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 然性;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 内容要求(原则、方针、形式)及基 本经验;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坚定中国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 变的历史必然性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成就”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 造是搞的很成功的,很 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 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
问题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 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二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 革无从谈起; 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不改革, 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难以发挥。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 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 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 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 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 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 会帮助。
----恩格斯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图为初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以土 地入股多少和参加 劳动的数量质量多 少,对社员进行粮 食分配。
农民把余 粮运往国家 粮库,支援 工业建设。
列宁指出, 合作社的发展 也就等于社会 主义的发展。
入社农户 96.3%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 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 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 主义道路。
列宁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论述
民主革命到社 会主义革命“并没 有隔着一道万里长 城”
理论依据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 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 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本认识:
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必然性
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国防——政权巩固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发展整个社会生 产力的需要
贫雇农生产工具、资金严重不足; 是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机械耕作的 需要;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无法满 足工业化对原料、市场的需要
了 新在 的土 两地 极改 分革 化后 。,
农 Fra Baidu bibliotek 出 现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 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 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