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初稿)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
作者:赵象察 09历史学
学号:0816207
历史学的科学性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它应该正式诞生于人类科学体系初步确立的十八世纪。但可以断定这个问题的困扰自从人类历史意识与科学意识的诞生之日起就已存在,一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不断改变、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人类视野的不断拓展,无数伟大或平凡的学者都为这个命题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笔者作为一个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学生,也希望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将从宏观的思维体系和具体学科案例的分析两个方面,来论证本人对历史学科学性的看法,及其相关影响。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阅历有限。文中难免出现荒悖之处,还请资深专业学者、老师的斧正。望不吝赐教,使我继续进步。
何谓历史?何谓科学?
现代历史学的概念源自西方。在希腊语中历史与历史学为同一个单词Ιστορία(对应的拉丁字母为Istoria),在现代
英语中演变为History。根据第四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对过去事件的研究;第二义项是“历史”——过去的事件,尤指从整体意义上来认识的过去事件;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可见,“历史学”和“历史”是其本义。在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的定义或解说中,history具体所指为何,一般应视具体的文本语境而定。可以综合以上几种解释,把历史学定义为——以叙述为最终表现手段,对过去事件的系统研究。
而本人认为历史这个概念应该得到适度提升。把整个人类的思维体系比喻为一个三维的模型,时间、空间、逻辑构成这个体系的三个维度,历史就是这个时间的维度。历史学不是时间的秘书,而就是人类所认知的时间本身。所以历史是一个相当宽广的概念,历史学科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在时间维度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应该与历史学存在交集。不论艺术、科学、还是整个人类思维体系,历史学都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因此历史学的科学性这个问题,不是两种不同学科的交互研究,而是应该将二者作为一个大的学科的两个相互融合又不相同的部分进行探讨。本文也就是以此为思维结构而行文的。
而西方科学意识的形成,可以追溯的古希腊时代。作为
哲学分支形式出现的自然科学,最早由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系统研究。但他的研究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认识有很大差别。直到西欧文艺复兴后期科学意识才再次复兴,此时深入现代人类意识中的科学与科学性的概念才真正诞生。
这个时代的伽利略、弗兰西斯·培根等人完善了归纳法的研究思路,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实证主义的基础;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对西方近代哲学确立了基本思维结构框架和逻辑规律。这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对科学所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即对科学性的传统认识很大程度上局限在独断论、规律性的科学上。就是用一组相对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能完整描述该学科的一切现象,不以个体为对象。强调人类理性的客观性及其与物质实体世界的统一。
进入十八世纪中期,也就是所谓的启蒙时代。随着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解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等自然科学的革命性进步。极大增强了人类对传统意义上独断论科学的信仰,人类认为自己已经处于完全认知世界的前夜。这对传统的基督教神学和怀疑论哲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而这些流传许久的凝聚先贤智慧的学派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对这次挑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也引发了对科学性的怀疑与反思。对科学性的系统认知与怀疑就已经产生。
于是此时有别于欧陆传统理性主义的经验主义哲学在
不列颠诸岛发轫。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休谟、贝克莱、洛克等,他们的思想不仅为不久后波澜起伏的欧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深远影响波及当时人类的整个思维体系,一直延续至今日。
经验主义哲学强调用人类的基本感知来认识世界,质疑甚至否认物质实体。否认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对此经验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的重要继承者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一个饲养员总是在早上9点的时候喂火鸡,于是这只火鸡根据自己的理性得出结论,每天早上9点是进食时间。但有一天早上9点,饲养员却把火鸡宰杀食用了。”
“人类基于自己有限的观察和所谓理性得出的规律,其实不必这只火鸡高明到哪儿去。即使你看到了一万遍清晨的日出,也不能得出结论,明天太阳还会升起。”
但由于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难以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所体察,而且诞生于独断论科学体系高速发展的18世纪。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反响,最终未能也不会成为(有悖于怀疑论的思想基础)人类学科指导思想。
但科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已经在不断的超越传统的独断论规律系统考察整个研究对象的局限。尽管这种改变还停留在理论内部,没有系统运用到对整个思维体系的反思。这引起了经验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的复兴,并对整个人类思维体系
产生了重大影响。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迎来了伟大物理学革命性成就——量子论。量子论的重要思维突破就是强调了微观粒子运动变化具有一定不可预知性。但在由大量微观粒子个体运动所构成的宏观尺度上,运动由于统计学的原因而显示了高度的规律性。量子论基本原理之一——不确定原理(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与空间位置、所占空间体积与所拥有能量各为一对相对变量,二者不可同时准确获知),更是通过传统实证主义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经验主义怀疑论的观点。这一改变不只是对物理学理论的重大改变,也极大影响了人类的整个思维体系。这表明科学的发展也在改变传统的独断论局限,开始区分个体与整体的不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传统界限正在渐渐模糊。
黑格尔曾说:“一个国家、民族、团体的发展历程与一个社会个体的发展是相同的。”人类社会整体就像处于化学平衡中的一个反应系统。其中的各种粒子处于不断的无序运动之中。而整体结构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当原有平衡崩溃时,总会产生不同能量等级的新平衡。系统的局部动态可不可确知性,由于观察者的视野限制而被无限放大,掩盖了其宏观尺度上的相对确知性和结构相对静态。而由于传统的独断论科学思维,动态与静态,可知与不可知二者经常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