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12(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任务还很艰巨。主要存在“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不高,育人观念落后;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寄读生管理难度增大,家庭督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农村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突出政府行为,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几个面来,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师学生

前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飞速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渐显露。1983年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的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基础教育事业从此得到了重视和加强;随后我国陆续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大决策,应贯穿在各级各类教育之中。但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才有可能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改变农村素质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1、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不足。

在我县大约有70%的学校、教师、学生都分布在农村。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再加之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特别是山区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还不够,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素质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室、寝室不足,实验室、微机室、音体美等设施严重欠缺。许多学校甚至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推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2、教师素质不高,育人观念落后。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了,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狭隘的人才观、质量观仍在大部农村小学校长、教师的身上表现的很突出。他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停留在升学率、分数至上上面,以致产生“重考试、轻考查”、“重竞赛、轻研讨”的现象,造成“课内抓应试、课外补素质”的被动应付局面;另外,农村小学的教师素质普遍

较低,社会上对教师的给予很高的期望,国家也给予很高的地位,但在实际中,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不仅地位低而且工资待遇低,导致大量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包括师范生都不愿意从事教育事业,更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并素质低,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应试教育中,家庭和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中高考就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指挥棒。无论是评价学生还是考核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指标。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害怕自己教的科目分数太低、学校领导害怕自己学校升学率下降——出于功利主义心态,在教学实践中,都心照不宣地围绕“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而进行。教学内容过于求全、求深,按照“熟能生巧”的指导原则,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和考试,教师仍然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学校是“轰轰烈烈抓素质、踏踏实实搞应试”。“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从而极端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学生也被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到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和应付永无休止的测验考试中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考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格局,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规律,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这些做法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受训者,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和特长发展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说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束缚着农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4、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

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促使其人格发展走向极端,大多数留守儿童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早地离开父母,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过于溺爱的祖辈没有及时对他们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二是父母本身的原因——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但他们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三是由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成绩越来越差,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追求,对学习自然就失去了兴趣。

5、寄读生管理难度增大,家庭督管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本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很多,从目前实行寄宿制的学校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寄读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房舍及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农村寄宿学校无浴室,无水冲厕所,无饮用热水机,给寄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2)农村学生寄宿,增加了家庭经济开支,给农民家庭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使部分困难家庭子女出现上学难问题。(近两年中央财政直补的农村贫困寄读生生活补助,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3)农村寄读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又不能完全到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