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被人遗忘的史学著作《左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被人遗忘的史学著作——《左传》

提到史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史记》,其次就是《汉书》、《三国志》。而《左传》作为一部史学名作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事实上《左传》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它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其内容广博,语言简洁而典雅,形成了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修辞特色,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的杰作,刘知几盛赞“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左传》对于后世史书有很深的影响,读过《史记》的人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多想通之处,所以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左传》那么《史记》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左传》的魅力之所在。

一、《左传》的历史价值

《左传》收入《十三经》中,目录学著作列入《经部•春秋类》,但其性质实际上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因此,要了解一本史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价值。

1、它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春秋时期上起周平王元年,下讫周元王元年,历时共296年。这近三百年的时间,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一个转变时期。社会生活,无论思想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状况,国家社会组织,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左传》就详细记载了这个时期的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他的记载比《春秋》详尽,比《国语》系统,而且许多地下发掘出来的文物正式他的记载翔实可靠,是我们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的最可靠,最详尽,最系统的文献资料。

2、它反映了春秋时期日益发达的民本思想,表现了人民力量的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的力量日益显现出来,许多统治者由于“民溃”,“民逃其上”,而国破身亡的事屡见不鲜。于是民的作用愈来愈引起统治阶层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而出现了一种思潮,称之为“民本”思想。这种“民本”的思想,是某些有识之士在神于民,君与民的关系上有了新的认识。

3、《左传》记载了许多复杂的历史事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经验,有些对今天尚有参考价值。

春秋时期有大小诸侯过一百余个。这些诸侯国有的是大国强国,有的是弱国小国。它们或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不被吞并,而展开了激烈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左传》则详尽的记载了这些斗争,其中有许多历史经验在今天仍值得重视。

4、《左传》揭露了当时一些统治者的虚伪残暴,荒淫腐败的本质,表现了作者“不隐恶”的史学家精神。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道德准则,来规范他们内部成员的行为。但由于统治者的贪婪本性所决定,它们的内部成员大都不能遵守这些准则,而干出许多丧尽良心的坏事,一个正直的史学家,就应该秉笔直书,揭露这些人的丑恶嘴脸。《左传》的作者就是如此。

5、其作者赞扬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今天还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左传》的作者从他的政治、道德标准出发,对当时一些接触的政治家作出了表彰,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是当时有影响的国君,齐国管仲、晏婴,晋国赵盾、叔向以及郑国子产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二、《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散文集,在文学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左传》将“言”、“事”结合,把历史事件故事化的写法,是我国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传记文学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2、《左传》善于叙述错综纷繁的军事事件,使两百多年间庞杂的社会历史头绪清晰、条理清楚、浑然一体。这与作者高超的叙事手法分不开,尤其是以简驱繁、揭示因果、穿插补缀等手法的运用,使内容纷繁的社会历史史料有机地融合在有限的篇幅里,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历史面貌。

(1)抓住重点、以简驱繁,叙述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2)善于侧面描写、揭示因果来描述纷繁杂乱的军事战争

(3)善于穿插补缀、回环相扣地叙写庞杂事件的来龙去脉

3、《左传》内容广博,语言简洁而典雅。其中大量运用了对偶、用典、顶真、借代、避讳、连及等修辞手法。《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的杰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宏图。其内容丰富,文辞却十分简练,形成了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修辞特色,探其缘由,叙述语言的简洁精练和外交辞令上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原因。下面试就该书的修辞方式作初步的探索。(1)、对偶

《左传》在叙述语言上多采用奇句单行的形式,然而在对话中,特别是在外交辞令上,

却大量采用了骈行偶句,并且种类繁多,有工对、宽对、扇面对、当句对、掉字对,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排偶对。

(2)、用典

刘勰《文心雕龙》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余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用的好,能使表达的内容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的不好,便会把表达的内容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在《左传》中,也有大量的用典。在社交或外交场合,谈话双方为极力表现自己的学识才华或者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用赋诗或引诗的形式来间接表达。其所赋之诗大都来自于《诗经》。

(3)、顶真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指出: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这种说法没包括“间隔顶真”,即所谓“顶真部分有其他词语间隔”(宋振华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也没包括“句子顶真”,即所谓“由句子与句子构成的顶真关系”(王勤著《汉语修辞通论》)。在《左传》中,出现了大量的顶真修辞格。

(4)、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解释为: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左传》中多次使用了借代的修辞。

(5)、避讳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接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在《左传》中,外交辞令上使用避讳的修辞多处可见。

(6)、连及

在古汉语中,有时叙说某一事物时,连带提及另一事物,而连带提及的事物在句子中实际上不起作用,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连及。人们常称之为偏意复词。在《左传》中,就出现了这种修辞。《昭公•三年》:“晋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候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不会,不协而盟。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文”指晋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