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4《学会使用象声词描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4《学会使用象声词描写》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有趣、鲜活,具有一种灵动的真实,是学生乐写、易写的题材,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底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科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以下特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表达情境,在想象中放飞情感。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例文懂得象声词的作用和用法,二是
学习在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中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是学会在叙述或描写时
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形象生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注意积累象声词,他们可能知道某种
声音,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声音对所对应的象声词,因此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
确切的象声词,此外,能用不同的句式灵活自然地使用象声词也是难点之一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

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

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

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2,各种配音课件。

准备与课本提供的插图相类似的课件(图片和声音)
教学流程
一、学习片断,认识象声词: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节,出示《鲁班和橹板》课文片断灯片。

这句话中有两个象声词,我们读后有怎样的感觉?(句中的“嘎嘎”“扑通扑通”让人
如闻其声,它清楚地表现出鸭子边叫边跳入水中的情景,仿佛使人看见了溅起的水花。


可见,象声词可以让文章更加如闻其声。

(板书:象声词如闻其声)
2、大家有没有发现象声词两边要用什么标点符号?(引号)由于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
所以一般都要加上引号。

(板书:一般加引号)
“一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指大多数情况下要加引号,但有时候也可以不加引号,比如这学期学过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大家可以把书翻到72页,这页倒数第二行就有个象声词,找到了吗?“轰隆隆”这个象声词在这里就没加引号,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加引号的。

、听声音,说说象声词:
1.先请大家来听几组声音,边听边想可以用哪个象声词来形容你听到的声音。

边播放声音,边让学生说说象声词。

(播放三组声音)每组听说完后再让学生补充一些,最后出示分类汇总的象声词。

•动物叫声:(鸟/麻雀)叽叽喳喳(猫)喵喵(绵羊)咩咩(狗)汪汪(蟋蟀、小虫)唧唧、啾啾(青蛙)呱呱(公鸡)喔喔(苍蝇蚊子)嗡嗡(老鼠)吱吱(鸽子)咕咕……
•自然界声音:(大风)呼呼(雷声)轰隆隆(小雨)沙沙沙、淅淅沥沥(溪水、大雨)哗哗哗(泉水)叮咚叮咚……
•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车喇叭)嘟嘟(吹气)扑(打碎玻璃)哐啷啷(走路声)咯噔、咯吱咯吱(开门)吱嘎(笑声)哈哈、咯咯、扑哧(哭)呜呜(肚子饿得叫)咕噜咕噜(喝水)咕咚咕咚(放脸盆)哐当(烧菜热油)毕毕驳驳(炒菜)当当当(钟)嘀嗒嘀嗒(铃声)丁零零(敲击声)乒乒乓乓(东西撞击或落地)砰、啪、劈里啪啦(放鞭炮导火索声、爆炸声)哧哧、砰——啪……
三、创设情境,应用象声词:
1.有了这些词我们就可以自由地来描摹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了,请大家来看一段录像,边看边仔细听听有哪些声音?(播放煎蛋录像)
看后出示灯片:
“始煎蛋了,厨师先在锅里倒好油,再用铁勺在锅底搅拌几下,只听见‘’的热油声和‘’的铁勺声。

油热好了,厨师拿起一个鸡蛋,……
2.学生同桌讨论后交流,请同学先评议,师再点拨。

注意使学生懂得象声词要在叙述和描写中灵活、自然应用,不要过分强调,那样会造成语言的不流畅。

我们来看一段场景描写,体会怎样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象声词。

灯片出示,教师朗读:
“夏日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柏油路被晒得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

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一转眼天色
骤(zhòu)然暗下来,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

“沙
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上,发出声响。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
闷人的天地,她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似乎也看
不惯这闷人的天地,他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哒哒哒哒”,
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

她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


这段话中把什么场景写得生动传神了?(把天气的热,雷阵雨来前、来时的场景写得
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段话不仅象声词用得好,而且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
动,在此基础上运用象声词才会使场景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看看象声词的位置放在哪里?(一般可以把象声词放在某一个发声景象或动作的前
面。


3.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79页第二段。

这是本次的作文要求,读了要求有什么疑问的吗?
(解释“场景”:场景就是场面、风景,比如刚才我们读到的夏天的雷阵雨就是场景;而刚才看到的“煎蛋”就是一件事情。

当然,事情和场景有时很难分清,事情中有场景,场景中有事情。

我们在写的时候不必在分清写的是事情还是场景上动脑筋,只要你觉得有话可写、有象声词可写就行了。


4.书上有四幅插图可以供大家作文时参考,陈老师也想到了一些可以用到象声词的事
情和场景,我把它们打在大屏幕上,也供大家参考,当然你也可以说自己的材料。

接下来就
请大家先口头说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注意用上几个象声词,让你的叙述更生动。

(投影:事情夏天睡觉时拍蚊子在家等父母时盼着他们回家
不小心摔了东西一次体育活动或游戏、玩玩具的经过
看妈妈烧菜或洗衣服……
(注意要在讲清事情经过的基础上自然运用象声词。


场景课堂活动刮风下雨建筑工地热闹的街市清晨的树林
过节放鞭炮、烟火电影中的战斗场面……
(注意要在对场景细致描述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象声词。


四、口头交流,生互评后师点评。

五、小结
作文中只有准确、自然地使用象声词,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我们不能为了用象声
词而去用象声词,那样反倒会使文章显得别扭、不流畅。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找,课
内外的书籍中还有哪些文章中有象声词,又是怎么灵活运用的。

板书:
象声词如闻其声(一般加引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
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小鸟的叽啾鸣叫,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青蛙呱呱的叫声,汽车喇叭的滴滴声,北风呼呼吹的声音)
3、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呀?能模仿这些声音吗?
4、“唧唧”、“哗哗”、“呱呱”、“滴滴”、“呼呼”这些模仿声音的词就叫做象声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板书:象声词
5、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奇妙声响。

激起学生新奇的体验,从而快乐的表达。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

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

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

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

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

“咚咚锵。

”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使作文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土壤,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在音像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体验与感受。


三。

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
(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
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

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

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

”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

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

”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内容就有多广阔。

作文课堂教学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土壤,才能避免作文行为畸形地成为“象牙塔”中的纯文字游戏,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

教学中,我将作文和学生的生活衔接起来,让学生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在听中看,在听中想,在想中听,在想中感,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情感世界,激活心灵感受,培养学生优秀的表达品质
学生由于对各类象声词积累的并不多,教学中我借助了媒体来让学生分类听动物叫声、
自然界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再根据声音说出各类象声词,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
习作中可能用到的象声词作了准备。

随后,又通过播放一段煎鸡蛋的录像来让学生说一个含
有象声词的片断,学生非常感兴趣,说话热情高,可见直观教学永远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之一。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象声词叙述煎蛋情景的时候,句式很单调,一般都是用
“……发出了……的声音”,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别扭,不流畅。

同时,由于学生把注意力过
多地集中在学习使用象声词上,反倒忽视了叙述内容的具体,描写内容的细致。

好在我课前
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在学生交流完煎蛋场面后,我让他们学习了一断使用象声词的优秀片
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象声词的经验,他们就能从例文中更好地体会到:要在叙述具体、
描写生动的前提下使用象声词才能锦上添花,象声词在句中的位置也可以灵活安排。

教材上提供了四幅画面供学生参考,但有些场景学生并不熟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回
忆生活中的象声词,我又用文字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些题材,如夏天拍蚊子、课间活动、
过春节等,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当然,这次习作教学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老师对每个环节预设得较多,教学中又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在一些环节上没有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展开讨论交流,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更有个性地表达,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习作教学中的扶与放,是我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要始终重视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