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分析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束分析仪
苏美开杨振华,马磊
(济南福来斯光电技术室,flsoe@)
摘要:介绍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器光斑质量分析仪。
提出了面阵CCD间接测量法对半导体激光器(LD)远场特性,发散角进行测量的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得到光斑强度的空间分布,还可以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绘出长轴和短轴分布曲线,从而计算出远场发散角。
其主要优点是图像直观、测试速度快,重复性精度优于1.5%。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远场特性;发散角;CCD间接测试
1 引言
激光器发散角是评价激光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发散角的测量有很多种方法,包括扫描法[1-4]、双折射法[5-6]、聚焦测量法[7]和CCD探测法等[8-9]。
扫描法的原理是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光电探测器,分别在LD出光面方向上,以固定的距离间隔进行扫描,按每步长测得一系列光强值,据此绘出光强分布曲线,从而根据发散角的定义求得发散角。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发散角为极小的气体激光器、固定激光器,也适用于发散角极大的半导体激光器(LD)。
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精度低,尤其对半导体激光器,需要对长短轴两个方向扫描,只能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管芯腔面位置大致确定长短轴方向。
这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科研要求,成为制约生产效率瓶颈。
双折射法测量法和聚焦测量法仅仅适应于小发散角的测量。
已有文献提出的CCD探测法,也是针对小发散角的直接测量法,即激光器发出光经衰减器衰减后,直接照到CCD光敏面上,从而得到光强分布的二维图像[9]。
本文提出采用面阵CCD间接测量法对LD发散角测量,克服了直接测量法因为发散角大不能测量的缺陷,不仅可以精确地得到光斑强度的空间分布,还可以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绘出长轴和短轴分布曲线,计算出激光器的远场发散角。
2 测试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硬件部分包括光可变衰减器、屏幕、面阵CCD、图像采集卡等组成,粗线方框圈起的部分置于光学暗箱中。
其工作原理是:LD发出的激光在屏幕上形成激光光斑,经过光衰减器后,再经透镜成像于CCD的光敏面上,CCD将光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输出给图像采集卡而形成光斑的数字图像。
通过计算光斑的大小,利用光学成像公式,计算出激光器的发散角,同时通过计算得到探测器获得激光光斑的二维分布图像。
图1 CCD测试LD发散角系统组成
光衰减器:由于被探测的激光强度通常高出图像探测器接收灵敏度若干个量级,因此必须将被测激光强度衰减到探测器的线性工作区内。
考虑到普遍实用性,衰减器由两组旋臂式衰减片组串联组成。
每组4片衰减片,其透过率分别为10%、1%、0.1%和0.01%,这样得到得动态范围为100%~10-10,利用旋臂可方便地组合衰减倍率,以细调进入探测器的光功率(能量)。
屏幕:为光学单面240毛玻璃。
面阵CCD:常用半导体激光器波长在400nm-1100nm范围内,这一波段的图像探测器可选用硅CCD。
为保证CCD光强度测量精度,其信噪比必须大于48dB;为了保证空间分布的测量精度,应选用逐行扫描黑白CCD,像素数700×500左右为宜。
我们选用了美国PULNIX公司[10]生产的TM-300NIR高分辩力CCD摄像机,其在近红外响应上限到1100nm。
图像采集卡:用于处理来自光CCD的模拟信号,将其变为PC机可接受的数字信号后送入PC机处理;采用比利时EURESYS公司[11]生产的PICOLO2图像采集卡,可以同时带动四台摄像机,以便于其它波段(1100nm以上)激光器测量。
同时该图像采集卡带有图像处理工具,可方便的与VC 、C++builder、Delphi语言接口。
光学暗箱:箱体内表面采用吸光材料,其作用是屏蔽高灵敏的图像探测器,使其不受杂散光的影响。
光学暗箱由箱体、电源、光学导轨及相应光学调节架组成。
3 软件实现
采用VC6.0和Euresys公司的Evision图像处理软件包开发而成,主要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光强分布三维图形绘制、长轴和短轴方向光强分布曲线的绘制、发散角计算等功能。
其主要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3.1 图像预处理
由于环境和CCD摄像头的影响,所得的灰度图像包含了各种噪声,最主要的是杂散光引起的背景噪声和CCD摄像头的高频噪声,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
背景噪声的消除采用二次相减法,即在不发射激光时,采样一个背景图像,用发射激光时采样的光斑图像和背景图像相减,即可消除大部分背景噪声。
对高频噪声,采用邻域中值滤波法进行消除,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光斑图像。
图3是一个经过处理后的650nm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
3.2 光斑提取
边缘提取有很多种方法[12-17],如边缘检测方法和区域分割方法。
边缘检测法是通过选择一阶导数或二阶导数来检测边界。
由于激光光斑和背景交界处的像素的灰度值有很大差别,采用区域分割法中的阈值分割法可以很好地进行分割。
步骤是:首先对灰度分布在g min 和g max之间的图像制定一个灰度阈值T (g min<T<g max),然后将图中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和阈值相比较,并将对应的像素根据比较结果分成两类:灰度大于(或大于等于)阈值的分为一类,其余分为另一类。
阈值的选取是取得良好分割效果的最关键参
数,通常是根据图像的直方图来进行的。
如果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是一个双峰直方图,那么就可以选择两峰之间的谷值作为阈值来分割目标和背景。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光斑图像的双峰直方
图峰值较大,而我们最关心的谷底数值又较
小,使我们分辨不清谷底曲线的情况,在这种
情况下很难直接找到谷值作为阈值分割。
为
此,我将直方图的纵坐标改为对数坐标,这样
形成的对数直方图有两个优点,一是谷底曲线
清楚,二是曲线较线性坐标的连续、平滑。
阈
值确定后,将图像二值化。
3.3 光斑中心及长短轴计算
光斑中心利用如下形心计算公式进行计
算:图2 程序流程框图
图3 650nm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
A xdA x A ∫=, A
ydA y A
∫= 式中,A 为激光光斑的面积,x 、y 为轴向坐标,d A 为一个像素标称面积。
长轴和短轴的计算方法是,对矩阵进行距离变换找出长轴,旋转90°即为短轴。
3.4 光强分布图的绘制
利用图像像素的行、列及对
应的光强值,分别作为x 、y 、z
轴的三维坐标,将一幅图的所有
点连起来,就构成一幅三维图
形,如图4。
3.5 水平和垂直光强分布
曲线
半导体激光器在屏幕的投
影为椭圆形光斑,沿长轴方向对
光强分布图的垂直剖面,得到水
平光强分布曲线;沿短轴方向对
光强分布图的垂直剖面,得到垂
直光强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3.6 远场发散角计算
发散角的计算可根据以下基本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得到:
f
v u 111=+ (1) 其中u 是毛玻璃到CCD 镜头的距离(物距),f 是CCD 镜头的焦距,v 像距。
根据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为“中心光强度下降1/2对应的角度”的定义,通过CCD 相应的灰度值确定CCD 光敏面上椭圆光斑的长、短轴分别是a v 和b v ,又设毛玻璃上椭圆光斑的长短轴分别是a u 和b u ,则有:
图4 650nm 半导体激光器光强三维分布
图5 长、短轴光强分布图
u
v u v b b a a u v == (2) 根据式(1)、(2),可得到毛玻璃上椭圆光斑的长轴和短轴分别是:
f
f u a a v u )(−= f f u b b v u )(−=
又设激光器正向出光面到毛玻璃的距离为d ,则可以根据激光器的发散角θ‖、θ⊥分别是:
tan(θ‖/2)=df
f u b v )(− (5) tan(θ⊥/2)=
df f u a v )(− (6) 式(5)、(6)就是要求的发散角公式。
式中f 是镜头焦距,一个固定值,我们采用是6mm 镜头,d 和u 可以根据光学导轨刻度确定,a v 和b v 由图像处理得到。
参考文献
[1]亢俊健,苏美开等.LD 参数连续测试系统研究[J ].激光杂志.2002,23(6),28~30
[2]黄章勇.光纤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和组件[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58~58
[3]Griffiths K ,Burke S V ,Blood P .Optical confinement in (AlGa )InP visible emitting laser
diodes .Measurements on Optical Devices [J ],IEE Colloquium on ,1992,Nov .:4/1 ~4/9
[4]李强,金江华.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诊断仪及其测试原理[J ].激光技术.1999,23(6):375~
378
[5]李国华,赵明山.激光束发散角精确测量的简便方法[J ].光电子.激光.1991,2(1),13~15
[6] 赵明山,李国华.楔形平板干涉法精确测量激光束微小发散角[J ].激光技术.1992,16(2):
122~125
[7]奚全新,沈俊全,沈华勤等.高功率CO 2激光束测量[J ].中国激光.1992,19(6):415~418
[8]陈军,黄鹏.利用CCD 准确测量激光远场发散角[J ].强激光与粒子束.1997,9(4):552~
554 济南福来斯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9]李伦,巩马理,刘兴占等.MA TLAB用于激光光束质量分析[J].激光技术.2000,24(6):405~
408
[10]http:///manu/pulnix.htm
[11]http:///image-processing/euresys/pci-frame-grabbers.shtml
[12]李弼程等.智能图像处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3]吴剑锋,林强.一种图像边缘检测的新算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4),26-28 [14]李介谷.图像处理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234~242
[15]佘新平,朱立.一种具有抗噪声干扰的图像边缘提取算法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1999(1):
9~10
[16]Chia Yung Han.Boundary extraction of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ic let-ventricular images
[J].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1991,10(4):603~609
[17]Loupas T,McDicken W N,Allan P L.An adaptive weighted median filter for speckle suppression in
medical ultrasonic images[J].IEEE Transacit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1989,36(1):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