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转换障碍诊断标准

分离转换障碍诊断标准

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人经历重大转变或压力时。这种障碍的特点是对身份和自我感觉的混乱和不稳定,以及在各种社交关系中的困惑和不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离转换障碍的诊断标准:

1. 长期或重复出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个性状态或身份,每个身份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记忆模式。

2. 至少有两个个性状态或身份的出现不能仅仅是与文化或社会角色的符合。

3. 有自我感觉的不稳定,例如对自己的价值、身份、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缺乏连贯性和连续性。

4. 这种不稳定也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例如关系的不稳定性、戏剧性和波动性。

5. 存在明显的,并且不能由其他身体或精神健康问题解释的记忆间隔。

6. 个体常常感到自己无法控制不同身份的出现,或者对这些转变感到苦恼和焦虑。

以上标准是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制

定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只能由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评估和诊断,在诊断之前,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

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 —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 —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使用说明 ICD —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这一章有几种不同用途的版本。此版本《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适用于一般临床、教学和服务事业。 学习总引言,并仔细阅读某些类别开头的附加介绍和解释,对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对于F23. —(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以及F30- F39节(心境{情感性}障碍)尤其重要。 鉴于长期以来关于这些障碍的描述和分类存在一些著名的难题,我们对本分类的编制过程做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本分类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随后,为大多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诊断要点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为避免重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点。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即可"确立”。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诊断者和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同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诊断要点还应有助于促进临床教学,因为它们提示了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而诊断的完整形式可见于大部分精神病学教科书。在研究的诊断标准并不需要更精确(因此也更严格)的情况下,诊断要点也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科研项目。 这些描述和要点不具有理论意义,也不充当有关这些障碍目前的认识水平的综合说明。它们仅仅是一系列症状和评论,许多不同国家的众多顾问和专家业已同意将其作为精神障碍分类中划分各个类别界限的合理基础。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仃为障碍 F20 —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 —F39心境[情感1障碍 F40 —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ICD 一10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使用说明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这一章有几种不同用途的版本。此版本《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适用于一般临床、教学和服务事业。 学习总引言,并仔细阅读某些类别开头的附加介绍和解释,对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对于F23.-(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以及F30- F39节(心境{情感性}障碍)尤其重要。鉴于长期以来关于这些障碍的描述和分类存在一些著名的难题,我们对本分类的编制过程做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本分类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随后,为大多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诊断要点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为避免重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点。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即可"确立"。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诊断者和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同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诊断要点还应有助于促进临床教学,因为它们提示了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而诊断的完整形式可见于大部分精神病学教科书。在研究的诊断标准并不需要更精确(因此也更严格)的情况下,诊断要点也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科研项目。 这些描述和要点不具有理论意义,也不充当有关这些障碍目前的认识水平的综合说明。它们仅仅是一系列症状和评论,许多不同国家的众多顾问和专家业已同意将其作为精神障碍分类中划分各个类别界限的合理基础。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F39心境[情感]障碍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 ICD一10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躯体症状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躯体症状障碍 一、概述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SSD)描述的是当患者有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时,产生对这些躯体症状的过度困扰,出现过度的情绪激活和(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并由此导致显著的痛苦和(或)功能受损。患者的躯体症状既可以用一个已识别的医学疾病解释,也可以不符合任何医学疾病的诊断。也就是说,躯体症状障碍的识别和诊断并不强调躯体症状本身能否由器质性或功能性躯体疾病解释,而是强调当身体出现症状后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精神症状的特征、规律和后果。 关于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的研究资料较少,据之前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推测,躯体症状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4%~6%,在初级诊疗中的发生率为 5%~3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多,生活质量更差,使用医疗资源更多。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低受教育水

平、低社会经济水平,童年慢性疾病史、虐待或其他创伤、共病躯体疾病(尤其老年患者)、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抑郁或焦虑障碍)、慢性病家族史等。 二、病因因素及心理病理机制 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心理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已知人对躯体症状的感知会受到态度、信念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尤其当个人对躯体健康存在不切实际的观念、错误假设以及对躯体症状的过分关注、灾难化想象时,容易在出现躯体症状时激活过度的焦虑,这又令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感受更加敏感,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成长发育时期对情绪的觉察能力低和负性情绪水平高的儿童更容易报告躯体症状,并且这一倾向会持续到成年。此外,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罹患慢性疾病,童年时期被忽视、受到躯体虐待也可能成年后更易报告躯体症状和频繁就医。还有研究发现,出现躯体症状后,如果存在慢性应激、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就医求诊失望、疾病角色加强、继发获益等因素有可能使症状更加持续,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突出临床特征是躯体症状造成的痛苦感和对躯体症状或健康的过度思虑、担心和(或)行为并导致患者功能损害。在遇到以下线索时医生需要想到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障碍的相关评估:①现病史描述不清、前后不一致或涉及多系统不适症状;②虽然进行了充分检查和解释,患者的健康焦虑仍不能缓解;③将正常的生理感受归因为疾病问题;④重复检查;⑤避免体育活动等回避行为; ⑥对药物副作用十分敏感;⑦对同样的症状反复看多位医生;⑧医患关系令医生感到很受挫折。

分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

分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 1、概述 2、发病原因 3、发病机制 4、主要临床表现 5、治疗原则 6、分离性障碍的ICD-10与DSM-5的分类 7、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8、分离遗忘症 9、分离性身份障碍 10、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11、其他分离障碍 4、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经验提示大部分神经症病例发生在35岁之前,并且新发病例出现在40岁之后者很少见,但分离障碍作为某些其它疾病的一部分在40岁之后可常常出现。分离障碍临床特征、特殊临床表现形式和治疗原则如下: (1)临床特征 ①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常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的患者主要症状基本相同。 ②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可由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诱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所诱发。 ③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 ④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常有“继发获益"的可能。 ⑤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酒依赖等共病。 (2)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①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和自己重要的事情,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特点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可为部分性和选择性。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②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指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离开的是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能进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社交接触。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经历,以新的身份出现。漫游可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的可以更持久。这种发作突发突止,清醒后患者对病中的经历不能完全回忆。分离性漫游的发生与创伤性或无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 ③分离性情感爆发(dissociative emotional outburst):常在遭受精神刺激时突然发作,出现哭闹不休以宣泄委屈,表现夸张做作,严重者可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撕衣毁物、撒泼耍赖、滚地撞墙,有些表现出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具有表演色彩,10分钟可自行缓解,事后部分遗忘,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 病人情感反应特别强烈,常以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将内心活动尽情发泄出来。 发作前有精神因素分离性人格、症状的表演性和情感发泄特点均有助于诊断。 ④分离性木僵:分离性木僵状态(dissociative stupor)是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 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也不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外界的刺激(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应,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的运动。但患者的肌张力、呼吸运动均存在,

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该中心确诊的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发生因素主要与患儿自身因素、家庭及心理因素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针对性对其实施药物及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痊愈64例(88.89%)、疗效显著8例(11.11%)。结论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临床表现以情绪障碍及躯体症状为主,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标签: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临床特点;心理护理干预 Clinical Feature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7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paration / Conversion Disorder LIU Xue-jun,LI Xiao-yan,LI Feng-ye,LI Xin Shandong provincial mental health center,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paration of children / the common caus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onversion disorder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72 cases of children in our center were separated / conversion disorder children investigation,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causes and intervention. Results 72 cases of children’s separation / conversion disorder children occurrence factors and children’s own factors,family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s for mood disorders and somatic sympto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64 cases were cured (88.89%),effective 8 cases (11.11%). Conclusion The separation / conversion disorder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ood disorders and somatic symptoms,the drug therapy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receive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hildren; Separation / conversion disord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在当前我国急速的变革和竞争中,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传统观念与新旧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的信念、道德、人生观以及相关的价值、行为取向也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诸多的变化无疑给人群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发展带来许多紧张因素。随之,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养育观念和方法、对子女的期望值等也发生变化,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及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出现心理

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 C 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 断标准(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使用说明 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这一章有几种不同用途的版本。此版本《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适用于一般临床、教学和服务事业。 学习总引言,并仔细阅读某些类别开头的附加介绍和解释,对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对于F23.-(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以及F30- F39节(心境{情感性}障碍)尤其重要。鉴于长期以来关于这些障碍的描述和分类存在一些著名的难题,我们对本分类的编制过程做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本分类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随后,为大多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诊断要点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为避免重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点。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即可"确立"。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诊断者和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同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诊断要点还应有助于促进临床教学,因为它们提示了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而诊断的完整形式可见于大部分精神病学教科书。在研究的诊断标准并不需要更精确(因此也更严格)的情况下,诊断要点也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科研项目。 这些描述和要点不具有理论意义,也不充当有关这些障碍目前的认识水平的综合说明。它们仅仅是一系列症状和评论,许多不同国家的众多顾问和专家业已同意将其作为精神障碍分类中划分各个类别界限的合理基础。

分裂型障碍诊断标准

分裂型障碍诊断标准 分裂型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是一 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身份、记忆和行为。这些不同的身份被称为“分裂人格”或“分裂身份”,每个分裂身份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行为方式。 分裂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两个或更多的分裂身份:诊断分裂型障碍的首要标准是患者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分裂身份。这些分裂身份可以在语言、口音、姿势、态度、知识和记忆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2. 分裂身份之间存在记忆间断:患者的不同分裂身份之间通常存在记忆间断。即使一个分裂身份经历了某个事件,其他分裂身份也可能对此一无所知。这种记忆间断是分裂型障碍的重要特征之一。 3. 分裂身份对个体功能的影响:分裂型障碍会对患者的个体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分裂身份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特征,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4. 分裂身份的稳定性:分裂型障碍中的分裂身份通常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每个分裂身份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性别、年龄和生活经历等,而且它们之间的转换通常是突然而迅速的。 5. 排除其他原因:诊断分裂型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精神障碍或药物滥用等原因。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后,才能确诊为分裂型障碍。 此外,为了确诊分裂型障碍,还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精神病史调查。医生通常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其症状、行为和日常功能,并可能使用一些标准化的问卷或测试来辅助诊断。 总之,分裂型障碍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精神障碍,其诊断标准包括存在多个分裂身份、记忆间断、功能受损、稳定性以及排除其他原因等方面。对于可能患有分裂型障碍的个体,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和咨询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管理。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引言】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引言】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引言】 一、《CCMD-3》的编写原则 1、遵循为病人服务的原则,满足病人和社会的需要; 2、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3、继承《CCMD》以前版本的优点; 4、注意与国际接轨; 5、简明,便于操作。 二、分类 第一、《CCMD》的分类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分类排列次序服从等级诊断和《ICD-10》分类原则。国内争议多、一时难定的分类,暂归第9类。 第二、《CCMD-3》的分类主要向《ICD-10》靠拢,但因《ICD-10》有不尽满意之处,因此目前仍基本保持《CCMD-2R》的分类和编码,仅作必要修改。总之,分类和诊断标准注意了传统性、科学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三、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例如,癔症与神经症分离,使神经症总的诊断标准与亚型的一致性更高。 第四、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在国内有继续保留或增添的必要。如神经症、复发性躁狂症、同性恋等。又如《CCMD-3》编号0器质性精神障碍中,02其他脑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其他疾病所致痴呆],进一步分类如下: 02.1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02.2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特定所致痴呆] 02.21 急性病毒脑炎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02.22 克—雅(Creutzfeldt—Jacon)病所致精神障碍[F02.1克—雅病痴呆] 02.23 脑炎后综合征[F07.1脑炎后综合征] 02.3 脱髓鞘脑病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02.31 急性播散性脑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02.32 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由上可见,《CCMD-3》改变了《ICD-10》突出“痴呆”症状的分类特点,而强调有关章节也需注意病因病理分类,如将克—雅病明确为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亚型。此外,精神障碍也常是脑器质性疾病相关症状的一部分。在病程中,痴呆并蜚是惟一重要症状。尤其是我国一疾病分类,尚未像《ICD-10》(已有中文译本)那样,有比较完整、统一的全部疾病分类,只有精神科等少数临床医学分科有本专业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因此,需注意与邻近医学分科的衔接,注意精神障碍分类学的相对完整性。 《CCMD-3》编号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

分离转换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 别名:癔症,歇斯底里症 英文名称 Dissociative disorder 就诊科室 临床心理科 常见病因 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性 格,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多因素遗传 常见症状 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外界的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 应,过后患者对过程全部或部分遗忘等 病因 1.心理因素 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

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 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临床表现 1.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特点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可为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围绕创伤性事件。这种遗忘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 (2)分离性漫游指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离开的是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能进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社交接触。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经历,以新的身份出现。漫游可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的可以更持久。这种发作突发突止,清醒后患者对病中的经历不能完全回忆。 (3)分离性木僵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也不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通常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之后,患者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抽动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抽动障碍 一、概述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是一类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刻板、非节律的单一或多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根据抽动特征及病程,抽动障碍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 综合/(Tourette syndrome, T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 〜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一般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病程小于1年,能自行缓解。慢性抽动障碍的患病率为1%〜2%,病程大于1年,通常在青少年后期症状缓解,也有部分患者成年期残留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Tourette综合征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1%,是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等社会功能,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沉重负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抽动障碍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该障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皮质-纹状体- 丘脑-皮质环路存在结构与功能连接异常。双生子及家系研究显示Tourette综合征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度为0.77。多巴胺相关基因、5-羟色胺相关基因、组织胺相关基因等均参与该疾病的发生,但均未得到可重复的一致性结论。一些新发突变基因SLITRK1、COL27A1、CNTN6、NRXN1、TBC1D7、ASH1L等可能参与部分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母体孕期不利因素(如感染、缺氧、压力、吸烟等)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1.短暂性抽动障碍 又称为一过性抽动,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抽动障碍,以简单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运动抽动为颜面部、头颈及手臂的抽动,发声抽动主要表现为吸鼻子、清嗓子等简单发声抽动。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 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主要临床特征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病程大于1年。运动抽动主要涉及到颜面部、头颈部及肢体的抽动。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吸鼻子、清嗓子相对多见。抽动症状相对不变,持续数年甚至终身。通常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逐渐缓解,成人后可能仅表现为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的残留症状。在ICD-11中分为两个亚型,即慢性发声抽动障碍和慢 性运动抽动障碍。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不同于其他临床疾病。近20年来,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中重大进展之一,它极大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作为定势的诊断工具,诊断标准不仅用于有关的科研,也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在探讨各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与其她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与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与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9其她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