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楚雄州水资源总体情况
1、水资源的定义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本词条中所论述的水资源限于狭义的范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2、水资源的类型
1. 降水(precipitation)
是指雨、雪、雹水,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
在降水过程中,水首先与大气接触,大气中的一些物质就会进入雨水中,大气受SO2、NOx等污染的地区降水中因含硫酸等物质而形成酸雨。
2. 地面水(surface water)
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
水库水等。
地面水以降水为主要补充来源,此外与地下水也有相互补充关系。
地面水的水量和水质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地面水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
由于河水流经地表,能将大量泥沙及地表污染物冲刷携带至水中,故其浑浊度较大,细菌含量较高,且因其暴露于大气,流速快,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较高。
3. 地下水(groundwater)
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粘土、砂石、岩石等构成。
透水层是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石组成,能渗水与存水;不透水层则由颗粒细小致密的粘上层和岩石层构成。
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
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水质物理性状较好,细菌数较地面水少,但在流经地层和渗透过程中,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减少。
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其水质
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很少,但盐类含量高,硬度大。
由于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稳定,常被用作城镇或企业的集中式供水水源。
泉水是地下水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由于地层的自然塌陷或被溪谷截断而使含水层露出,水自行外流即为潜水泉;深层地下水由不透水层或岩石的天然裂隙中涌出,称自流泉。
两者的水质、水量的特点分别与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相似。
3、水资源的总体情况
(1)降水量
楚雄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北,国土面积29258 km2。
州境内地形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高、南北低、北部比南部稍高,乌蒙山虎踞于东部,哀牢山盘桓于西南,百草岭雄峙于西北,构成三山鼎立之势;州境内无天然湖泊及暗河入境,北片为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渔泡江、万马河、龙川江、勐果河等;南片为红河流域元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绿汁江、礼社江。
楚雄州地处低纬高原,干湿季节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同时受典型的季风气候影响,年雨量较之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及西藏多,与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省内邻近地州相比,属偏少地区。
州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十分显著,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楚雄州近30年平均年降雨量为850.6毫米, 5~10月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在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降雨量集中、云雨日数多,形成楚雄州的雨季,整个雨季间的降雨量占年雨量的90%。
11月到次年4月则受来自欧亚大陆的干暖气团控制,盛行干燥的西风气流,降水稀少,晴天日数多,形成了楚雄州的干季,整个干季的降雨量仅占年雨量的10%。
楚雄州长江流域、红河流域的雨量站和水文站均积累了长系列的观测资料。
本文采用两个流域主要控制水文站、雨量站建站以来至2008年的逐月实测径流和逐月降水资料为代表,分析楚雄州降水与径流特性的
变化。
1年降水特征
(1)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通过对楚雄州近30多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全州多年平均降水量850.6毫米。
由于地形的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影响,造成了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显著差异。
楚雄州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区域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年降水量分布是西南、东北、西北三个边角部位多,河谷盆地少,如地处低谷的元谋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641.7毫米,最少的1960年年降雨量仅为287.4毫米,而禄丰县中村雨量站1966年的实测降雨量则多达1930.3毫米。
年降雨量遵循山区雨量多于坝区,坝区雨量多于河谷地区的基本规则。
(2)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楚雄州降水量具有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
多雨年与少雨年的年降雨量差异在1至3倍,汛期5~10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
其中:6~9月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
72.9%;7~8月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41.5%,为主汛期; 9~10月一般为雨季结束期。
枯水季(11月至次年4月)其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10%。
州内年蒸发量最大的元谋县,年蒸发量为3636.8毫米,为年降雨量的6倍。
其次是永仁、大姚、姚安一带的年蒸发量在2400~2800毫米之间,为降雨量的3.5倍。
其余各县(市)的年蒸发量在1900~2200毫米之间,为年降雨量的2倍以上。
(3)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楚雄州降水量受气象、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际变化比较大。
根据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历年降水观测资料,我州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的范围为0.13~0.41。
中部楚雄、南部双柏、西北部牟定、姚安、大姚、元谋一带的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大于东北部永仁、武定, 各站极值比大部分在2.0以上,而东北部各站极值比小于2.0。
其中,楚雄站变化幅度最大,极值比高达3.54,变差系数为0.22;东北部的高桥站极值较小为1.7,变差系数为0.14。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历年最大降水量与历年最小降水量之比为1.7~3.5倍。
2年径流特征
(1)径流地区分布。
楚雄州年径流受立体性气候变化的影响, 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
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变化与降水存在明显的关系。
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42.1mm,多年平均径流量68.674亿
m3。
州内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趋势基本上与年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如元谋盆地年均径流深50 mm,绿汁江中段河谷为100 mm,姚安、大姚盆地150 mm,楚雄坝子180 mm。
武定三台山顶600 mm,大姚百草岭700 mm,双柏哀牢山顶高达1300 mm。
全州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267,各县(市)的年径流系数由元谋县的0.167至武定县的0.325。
(2)流量年内分配。
楚雄州径流年内分配的特点与降水年内变化的规律相似,但由于下垫面因素的影响,使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又有所不同。
全年连续最大四个月水量一般出现在7~10月,由于各河径流的补给形式和流域调蓄能力的差异,使各河水量的集中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为50%~80%。
山区河流的汛期水量(6~9月)可占全年水量的80%左右。
一些源短流急、植被较差的小河,汛期水量可占全年水量的80%~90%。
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因受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年径流量80%以上集中于汛期的连续最大4个月内,但出现的月份比降水滞后1个月,一般为8~11月。
(3)径流量年际变化。
年径流极值比(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可以反映年径流多年变化的幅度。
楚雄州径流的多年变化规律受降水的多年变化规律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际变化程度比降水更为剧烈,地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别。
从各站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来看,长江流域为3.04~10.3,其中最大是小黄瓜园站为10.3,最小是中和街站为3.04;红河流域为8.14~8.62。
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的范围为0.27~0.54,长江流域的地索站、小黄瓜园站为最大,中和街站为最
小。
3结语
楚雄州的降水与径流均有地区分布、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的特性。
因此,不利于水利工程对径流的调节,由于楚雄州境内水库大多为年调节水库,难以做到调丰补枯,丰水年径流量大量外流,枯水年水资源严重紧缺,地表水资源无法充分开发利用。
通过对楚雄州年降水与年径流分析,对两者的时空变化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做好楚雄州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2)蒸发量
有句充满哲理的话叫“你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但如果把这句话用在楚雄的旱情上就得打问号了。
继去年百年不遇的干旱之后,楚雄局部地区今年又面临大旱。
据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的统计数据显示,双柏县、姚安县、永仁县、元谋县局部地区干旱严重,作物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今年以来,楚雄因此面临又一次抗旱,大小水库、坝渠蓄水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据资料称,今年入夏以来,楚雄州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全州大春作物因干旱造成农作物受灾50.63万亩、成灾29.50万亩、绝收2.86万亩,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双柏县受灾面积13.39万亩,成灾8.47万亩,绝收0.616万亩;姚安、永仁、元谋等县受灾面积7.36万亩,成灾2.48万亩,绝收0.32万亩。
7月份全州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40%,河流水位在中低水位运行。
双柏旱情最重 连续三年受影响
旱情最重的双柏县,已受连续三年干旱影响,今年进入汛期依然缺水,县城供水告急。
截至8月21日,全县降雨量403.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94.9毫米。
由于降雨偏少,6月以后虽然有几次降雨,但蓄水依然不足。
按照目前日供水2300立方米的限量供水方案,该县可供水到今年12月底。
如果近两个月仍没有明显降雨,将无法实现有效的库塘蓄水,明年雨季来临之前,双柏县城将面临无水可供的形势。
目前,该县已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供水。
州委书记张太原,日前在对双柏、姚安旱情一线视察时称,要把人畜饮水工程当作长远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真心实意解难题。
一是要保民生,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把保人畜饮水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统一管理调配的同时,要搞好应急水源工程,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
全省9州市200多万人饮水困难
来自全省的情况,今年前7月,全省河道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24%,当前,正值我省主汛期,但由于气候反常、降水偏少,滇中、滇东北和滇南部分地区出现突然缺水失墒、人畜饮水困难、城乡供水紧张的情况,伏旱呈加重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全省库塘蓄水总量1至6月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7月上旬才止降反升,至8月20日全省库塘蓄水总量34.4亿立方米,比“十一五”同期平均水平低13.2亿立方米。
为2004年以来同期蓄水最少的年份。
干旱已造成全省60余条中小河流断流,近300座小型水库干涸;全省9个州市603.63万人受灾,236.5万人、100.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目前,省政府已及时下拨了5900万元水利抗旱应急资金,加大力度搞好库塘蓄水、饮水安全等抗旱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已有227万人投入抗旱救灾,共筹集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39亿元,累计临时解决了236.5万人次,100.5万头次大牲畜饮水困难,已实现抗旱浇灌面积574万亩,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得到较好保障。
(3)径流量
楚雄境内有红河、金沙江两大水系。
红河水系穿越市境西南部的礼社江,为元江上游,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经南华县入境,其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
金沙江水系以龙川江为楚雄市坝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南华天申堂,自西向东流,于吕合入境,经牟定、元谋县入金沙江。
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龙河、苍岭小河。
红河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32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6%;金沙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1092平方公里,占24%。
全市年均降水量39.6亿立方米,径流量9.3亿立方米,地下水量3.2亿立方米。
2002年年降水量1213.5毫米。
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24.4万千
瓦,可开发量为23.8万千瓦。
(4)下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