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总结(1)
---公共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曾间断。实质上,在高职院校,要想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明确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定位。在这一个月的大讨论活动中,我对公共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我将就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定位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教师忽视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不知学以致用,普教色彩过浓,公共基础课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模糊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2.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呆板。老师在课堂上以纯理论教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教学辅助手段缺乏。高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教育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不会主动学习,学生中明显产生轻公共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学习倾向,这不利于公共基础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3.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在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存在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认为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已经够用,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不必再开公共基础课;二是认为公共基础课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应该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好基础,按学科体系开设公共基础课。事实上,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教学资源的限制。
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要明确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我们还要弄清楚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可见,只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条件。
其次,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学好公共基础课,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
最后,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报告中提出的未来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
时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具有民族观念、大局意识等政治思想素质,诚信、敬业、团队、勤奋等职业道德。
可见,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不存在“应不应该开”的问题,而是存在“如何开、如何上好”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定位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定位,要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出发,着重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理念,以其培养目标为准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增强为专业服务的服务意识。我们要对照“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根据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认真思考高职基础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解决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能力接轨的问题。为此,我们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基础素质教育培养;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基础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2.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创新课程科目,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高职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体系。打开高职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从抽象的概念到严密的理论体系,但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知识,使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就要进行深奥的理论研究。由于培养专业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职学校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
首先,要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我们要明确高职的基础理论,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学科理论,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要掌握实际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大胆删去“偏、难、杂”的理论知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但知识面应当宽泛一些。
其次,要注意把握“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笔者认为,“必需”,是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够用”,是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
再次,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除了使学生了解文学知识,感受人事景物形象外,更要让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3.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灌输式”、“讲稿+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了抽象的、晦涩的说教,加上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厌学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要调整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项目教学法,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
再次,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多层面的评价,因此考核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还可以有答辩等多种形式;考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