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电信号进行传送。在电视接收端,再将这三种电信号送至
彩色显像管,经过混色的方法就能重现原来被传送的彩色图像 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彩色图像的发送与接收示意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 混色法
利用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获 得彩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
彩色混色方法有两种:
①彩色光的混色(相加混色) ②彩色颜料的混色(相减混色)
的像素同时传送,而只要快速地按顺序逐个传送像素
就可以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 视力范围与电视机屏幕 由于人眼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水平方向夹角 20°、垂直方 向夹角 15°的矩形内,因此电视机的屏幕一般设计成矩形, 宽高比为 4∶3 或 5∶4。高清晰度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屏幕宽 高比一般为 16∶9。电视机尺寸大小常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3. 电视图像清晰度与电视系统分解力 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人眼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的清晰 程度。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分解力。扫 描行数越多,景物被分解成的像素就越多,重现图像的细节也 就越清晰,分解力就高。 当扫描行数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行数,清晰度提高较慢, 而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却急剧增加。为此,扫描行数 一般选在 500~650 行之间。我国选用 625 行,在高清晰度电 视中,扫描行数已增加到 1 000行以上。
色调取决于彩色光的光谱成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3. 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指彩色光颜色的深浅程度。
它与彩色光中含有的白光多少有关,饱和度
越高则颜色越深,所含有的白光就越少,不掺入 白光,色饱和度为 100%;白光的饱和度为零。 通常把色调和色饱和度合称为色度(F) 。色 度既说明彩色光颜色的类别,又说明了颜色的深 浅程度。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实质上是传输图像 像素的亮度和色度信息。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三、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1.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有两种,即杆状细胞和锥状细 胞。杆状细胞对亮度敏感,能感受弱光,但无色觉。锥状细 胞又分红敏、绿敏和蓝敏细胞,在正常光照的作用下引起视 觉,产生彩色感觉。 人眼的亮度感觉与实际亮度不是同步的。 人眼的这一视觉特性称为视觉惰性或视觉暂留,如图所示。
太阳光的波谱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 .物体的颜色 物体可分为发光体与非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所发出的光谱所确定。非发光体所呈现 的颜色,是指该物体在特定光源照射下,反射(或透射)的一 定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对于 非发光体,其颜色由主要由照射光源、物体的性质和人眼的彩 色视觉特性来决定。 例如,在阳光照射之下,红领巾呈红色,是因为红领巾反 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成分,而将其他成分全部吸收。 彩色感觉不但与物体本身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有关,还 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有关,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下 呈现的彩色也有所不同。 国际上曾规定了 A、B、C、D、E 5 种标准白光源,其中 A、B、C、D 光源是实际存在的,E 光源是一种假想的等能量 光源,实际是不存在的。
④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三基色亮度之和。 在彩色电视中,选用红(R)、绿(G)、蓝(B)作为三 基色。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选用红(R)、绿(G)、蓝(B)作为三基色原因: 1)人眼对红、绿、蓝三基色比较敏感;
2)红、绿、蓝三基色彼此独立;
3)红、蓝分布在可见光谱的两端,绿分布在可见光谱的 中间,而由红、绿、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彩色较为丰富。 根据三基色原理,我们只需把要传送的彩色分解成红 (R)、绿(G)、蓝(B)三种基色,然后再将它们转换成
人眼的视觉惰性示意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视觉惰性的应用: 1、 在放映电影时,每秒钟换24幅。为了,采用 每幅曝光两次的办法,使得每秒钟画面共出现48次, 达到了临界闪烁频率,克服闪烁感。 2、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规定场频
fV=50HZ。图像才可以采用顺序制传送。即将一幅图
像分解为若干个像素,传送图像时,不必将所有制得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三节 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光与彩色
1. 可见光及其特性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 的频谱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 9· 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X 射线、宇宙射线等,如图 1.13 所示。
图1.13 电磁波频谱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从图 1.13 中可以看出,可见光位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 波长在 380~780 nm(1 nm = 910 m −)之间,不同波长的 光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波长由长到短分别引起人眼红、橙、 黄、 绿、青、蓝、紫 7 种色感。 白色光是各种单色光的混合效应。太阳光通过玻璃棱镜 后,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一四、三基色原理与混色 1.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 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基色光,这 三种颜色叫三基色。其主要内容是: ①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用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 合得到;反之任意一种彩色也都可以分解为三基色。 ②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彩色,即其中任意一种基色都 不能由其他彩色混合产生。 ③ 三基色之间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二、彩色三要素 任一彩色光对人眼的视觉作用,都可用亮度、色调及色饱
和度这三个参量来描述。这三个参量称为彩色三要素。
1. 亮度 亮度——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物体的亮度由照射光和反射光的强度决定。 2. 色调
色调——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4. 亮度特性 对于同一波长的光,当光的辐射功率不同时,给人的亮度 感觉也不同。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给人的亮度感觉 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通常用相对视敏度曲线来表示,如 图 1.1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眼对 555 nm 波长的黄绿色
光最敏感。
图1.14 相对视敏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