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摘要:黑龙江省富有美丽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古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应该合理全面的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特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民族间、地区间稳定发展,实现各民族、各地区繁荣昌盛。

关键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文化;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谐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绿色无烟产业的旅游业,正以朝阳产业的殊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创旅游业,力争早日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迈进。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具有多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一个新亮点。尤其是以满族、达斡尔族、回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黑龙江省拥有很好的观光旅游景区,如冰雪覆盖的山川、平原、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冰雪世界,夏天的森林原生态旅游以及火山地势景观、水域景观观光旅游等。这些旅游地区,均有少数民族的居住。黑龙江省现有53个少数民族、1772537人口。

其中有满、朝鲜、蒙古、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柯尔克孜、回等10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 04%。据史料记载,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以捕鱼为主、狩猎为辅的民族;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是我国北方以狩猎为主、捕鱼为辅的民族,渔猎是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他们生活的无处不存在渔猎文化的鲜明痕迹。因此,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发展等,都存在很多潜在的优势,前景极其可观。

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效应

(一).经济效应

通过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开辟新的资金积累渠道;可以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达到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如,牡丹江市民族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在2007年一年,该市民族旅游业总计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 000多万元,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该市还深入挖掘了民族特色鲜明、饮食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产品。黑河市逊克县发挥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做好民族旅游产业。逊克县新鄂沾河漂流和新兴库尔滨漂流很有特色,自开发至今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优美的风光给游客以美好的印象。几年来该县累计接待上级及外国友人23

次166人,接待国内游客1万余人次,民族旅游项目正在形成优势,今后必将成为该地区鄂伦春族乡经济新增收亮点。

(二)生态效应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点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广泛重视生态资源并能更好地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

质量;可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三)社会效应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业的一种有效表现。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体育项目竞赛以及传统文艺等民族文化表演和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等都具有很大的社会效应。一般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将健身、娱乐、学习等内容融为一体,不仅可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认识,更可增强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意识、促进本民族自身发展。这不但对各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以及提高黑龙江省的知名度很有利,同时对增进地区间、国家间、各民族间各种各类文化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也很有利,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少数民族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系统

研究和科学评价,并帮助其在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开发步骤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以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宝贵资源;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搞好重点旅游景区的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投资环境。

(二)丰富民族旅游文化内容,打造旅游产业精品

在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上,应形成以特色民族村为龙头,民族聚居地为重点,进而辐射全省的开发格局,深入挖掘、整理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等旅游资源,以便向游客推介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

(三)以文化为本,突出民族化与地方化

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突出旅游资源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一方面,利用各种政策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我省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入,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为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四.黑龙江省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事业的几点展望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民族

地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和民族地区间和谐发展。

(一)旅游与环境一体化模式

建立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村,以当地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为依托,加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该地区自然景观旅游和少数民族人文旅游相互协调互动发展。如,建立满、朝鲜、达斡尔等民族风俗文化村时,以镜泊湖、扎龙自然保护区、金上京博物馆、滑雪场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开发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传统文化精髓、突出个性。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直观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感受。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可增添绿色内涵。在观光区,游客可以根据季节参与一些种植、耕作绿色农产品或摘果菜、掰玉米等活动,可以现场尝新。还可以在观光区内,参与有些传统饮食的加工作业。如,在山区可以参与采集、加工山野菜活动。这样,可以增加民族地区农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使游客感到新鲜并收益。

(二)传统节日庆典模式

这是一种参与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它以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活动为主题,以节庆和集会的形式,定期向旅游者展示民俗文化的动态旅游吸引物。节庆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